红旗渠,难忘的红色记忆---河南旅行漫记(二)

穆岙肖弯

<p class="ql-block">  车子驶出了开封市区,上了高速,向着红旗渠景区一路进发,沿途的风景掠窗而过,我的思绪早已飞向了远方,飞向了红旗渠,少年时代露天看红旗渠电影的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中央新闻纪录片《红旗渠》电影,在我们海岛的农村开始上映,那一年,我刚读小学四年级,才满十一周岁,记得观看这部影片,还翻山越岭,赶了十几公里的夜路,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幕,宛如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  电影里的这几组画面, 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忘不掉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浩大,下午的游览行程,导游为我们选择了最著名的二个观景点,一个是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另一个就是青年洞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分水岭闸景区广场,已快下午四点钟了,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立在广场右下方的一块标示性方形石碑,碑中刻金黄色的“红旗渠”三字。</p> <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在这块熟悉的石碑前拍照留念,永明见了这块石碑,如乎若有所感,边走边同我说:“对红旗渠,从小有一份情感在,今天我们是怀旧来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确实红旗渠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对红旗渠电影的记忆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来,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成长,激励着国人拼搏进取,我们的国家已日新月异。如今当已步入老年的我,来到红旗渠参观游览,身临其境地感受红旗渠精神,重温这份红色的记忆,心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敬仰和感慨!</p> <p class="ql-block">  从入口处通往分水闸观景点,有一条长约百米、且平缓开阔的步行道,步行道右侧建有五组神采各异的艺术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  诸如西门豹治邺,李冰凿离堆、鱼鳞大石塘、坎儿井等雕塑,展示的皆为千百来传颂的先贤治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座由汉白玉砌成的巨大碑塔,耸立在树木丛中,显得分外的刚毅挺拔,象征着林县人坚忍不拔的性格,“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八个大字鲜艳夺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台阶下,左右两边各竖着五块设计漂亮的红旗渠十大工程宣传图版,永明兄边走边看,正在阅览图版上的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  走上台阶,又见一座六边形的碑塔,碑塔虽不高,但设计精美,由彭冲题写的“红旗渠纪念碑”六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  一群群戴着红领巾、举着少先队员旗帜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陆续来到这里举行主题活动,接受红色教育。</p> <p class="ql-block">  走过纪念碑,就来到了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主景区,闸门前又有一群学生在举行活动,老师正在向学生讲述红旗渠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分水闸为三层结构,皆由打磨精制的石块砌成,看上去非常坚固厚实,顶上悬立的“红旗渠”三个红色大字,系郭沫若书迹,闸门上层墙体上挂着的这面巨幅党旗,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的鲜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能亲眼目睹红旗渠的分水闸,感觉有一种亲近感,多少年来的想往,只等这一会,难得来到这里,须得拍个照,留住这一份纪念。</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分水闸下来的左边双孔隧洞,洞顶上挂的这幅巨大黑白照片,记录的是当年红旗渠建成后,水渠出水时的欢腾景象,洞口上刻写的“征服自然”四个字,彰显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了分水闸,再去参观青年洞。我们乘游车、穿栈道约半个小时,又来到了青年洞的观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处在陡峭峻险的悬崖上,只见满渠的清泉水从隧洞中涌出,一面鲜艳的党旗悬挂在隊洞上,由郭沫若题写的“青年洞”三字分外醒目,这幅在电影里曾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画面,今天近距离目睹,还是让我感到十分震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想当年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300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经过1年零5个月的艰苦奋战,硬是将这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虎口崖除险队长任养成和社员腰系大绳,下崖除险的惊人动地场面,都无不令人为之称奇和感动,如今这一穿越悬崖绝壁的咽喉工程青年洞,早成为了红旗渠的物理地标和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全国性缺粮、饥荒的艰苦条件下动工修建,建设者们以坚忍不拔的愚公移山精神、改天换地的斗志和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气概,他们住石崖、宿山洞、吃粗粮,甚至挖野菜、摘树叶充饥,每天抡锤打钎、开山凿洞、抬石垒渠,靠双手和苦干努力改变命运,筑就了这一条被称为“人工天河”的千里长渠。</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山之碑,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它不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石砌水渠,更是一座承载着价值追求、凝结着勇气智慧、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8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