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儿歌,救救儿童

柯文平

作者:柯文平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div>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br>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br> ……<br></div> 总有一首儿歌,让你回到童年。当旋律响起,才发现有些歌早已刻进了记忆。儿歌,<b>多美好的歌词,多美丽的意境</b>。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b>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b>,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b>不仅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而且还能启迪孩子们的心智</b>。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b>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b>。童年,多美好的字眼,宛如一朵朵浪花,晶莹透亮;好似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b>缺少歌声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是苍白的,是寂寞的。</b>然而,前些年因为教育的内卷,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被重重的书包压抑着。从农村的散养到城市的圈养,从以前孩子们聚在一起捉迷藏、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到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是各自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开黑,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越来越多孩子缺少了阳光、交际和歌声,近视、抑郁跳楼等现象日益普遍。 在学校,常能听到精心准备儿童节目的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儿童节目越来越难编排了,每年除了用《让我们荡起双桨》《数鸭子》《外婆的澎湖湾》等老歌之外,真不知该给孩子们选什么歌?”父母更发愁,孩子天天跟着奶奶去跳广场舞,最熟悉的歌曲就是《恐龙扛狼》《小苹果》《爱情买卖》《老婆最大》等这类网络音乐,张口就是《小三续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短视频的铺天盖地,狂轰滥炸,对低级趣味没有任何识别力和免疫力的祖国下一代就这样沦陷:一群十岁不到的小朋友,在商场里的儿童点歌机上齐声合唱蔡徐坤的《情人》…… 由于缺乏优质儿歌,加之孩子们处于“好奇心盛、模仿力强、鉴别力弱”的特殊成长阶段,长期哼唱成人歌曲的孩子们早熟倾向严重。“从歌曲这个媒介,孩子们过早接触了不入流的成人文化,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好处。”老师与家长的担忧并非只是主观印象,“要么唱上世纪50多年前的老儿歌、要么唱网络成人歌曲”折射出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普及中不可小觑的现状——儿童没有好歌听,儿童缺少儿歌唱。可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每年都会出一本《快乐阳光》少儿歌曲集,每年都会有150多首的新歌与孩子们见面。” 但百度上搜索出来儿歌大全,里面90%以上的歌曲还是十年前,甚至更早的产出,如果按十年来算,《快乐阳光》怎么也输出1500首新儿歌了,为什么孩子们的曲库都偏移到了成人网络歌曲上?足见偏爱恐龙抗狼等成人网红神曲的短视频对孩子们的不良引导有多深。 <b>救救儿歌,救救儿童。</b><br> 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儿歌作为幼儿阶段启蒙教育的重要艺术形式,其立意、品位直接影响儿童对音乐和社会的认知。儿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首好的儿歌不但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艺术上的熏陶,而且可以引导孩子向上向真,向善向美。 过去儿歌通过电视节目(央视少儿益智节目《大风车》)、大型晚会(最典型的就是1991年春晚的《鲁冰花》)、儿童影视主题曲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出自1955年的电影《祖国的花朵》;《小燕子》出自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更别提八九十年代国产动画片繁荣那段时间,《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蓝皮鼠大脸猫》至今也脍炙人口。)形式传播,易引起全民关注、传唱。 但现在,以上的条件都不存在了。晚会没落了,电视不再是唯一的主流媒体,国产动画衰落了,唱片工业也网络化了,与之相随自然而然显得儿歌凋零了。 <b> 如何拯救停摆50年中国儿童音乐?</b>儿歌创作低迷跟流行音乐的冲击也有很大关系。流行音乐的上升轨迹跟儿歌的衰落曲线,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改革开放后,跟很多领域一样,文化艺术领域也开始打破“供给制”,文化市场逐渐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驱动,很多创作者认为儿歌属于“小儿科”,没有多大的“吸金力”,纷纷投身受众广、传播速度快、收入高的流行音乐创作。随着潘振声、谷建芬等老一辈优秀儿歌创作者的相继辞世或老去,以及部分音乐制作机构的转型改制,愿意从事儿歌创作和传播的艺术家及发行单位越来越少,而中青年儿童音乐词曲作家暂未成长起来,这些都导致儿歌创作人才的断层,儿歌创作出现低迷和萎缩。 鉴于此,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要高瞻远瞩,勇担起责,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儿童音乐作品版权保护,推进儿歌音乐市场向儿童玩具、影视等全产业链延伸发展,提升儿歌创作市场行业收益。加强创作人才培育,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奖励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儿歌创作比赛等途径向社会征集优秀儿童歌曲,并加以宣传推广和奖励,引导全民参与创作。增强教材鉴别能力,幼儿园、小学在选择儿歌教材时,引导教师对歌曲创作背景、歌词含义进行仔细甄别,防止部分不良歌曲影响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b>中国音协、中国文联、文化部、团中央、网信办、广电部以及各大公益机构要有效联合,积极参与顶层设计,深入短视频平台、网络游戏儿童模式的监管,强势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我们欣喜的看到在面对《小苹果》等网络歌曲对孩子耳朵的冲击时,《古诗童韵》项目(《古诗童韵》音乐专辑是以中小学课本中收录的古典诗词为主,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音乐家赵季平担任艺术顾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著名作曲家赵麟领衔、多位青年作曲家共同组成创作团队,由国内优秀的制作团队打造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古诗词歌曲专辑。)、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田野里的歌声》节目等试图挽救孩子们的耳朵。 <b>艺术,让学生们更高雅地成长。</b>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双减”工作积极开展“<b>课前一支歌”</b>活动。包括国歌、校歌、班歌、红色革命歌曲、励志型歌曲、友情型歌曲、感恩型歌曲、纯真校园型歌曲、古典文学型歌曲以及应节型歌曲。“课前一支歌”<b>使学生大脑得到了短时间的休息。陶醉在美好的歌词境界中和悠扬的旋律里,使学生身心轻松愉悦,更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b>另外,在六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庆日,学校还需安排主题音乐活动,助力营造节日氛围。还在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上举办歌唱比赛,<b>推荐歌唱曲目,寻找校园十大歌手</b>,引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 1976年,在比利时克诺克两年一度的国际诗歌会上创立了<b>世界儿歌日</b>,由13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在3月21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春天到来的第一天举行庆祝活动。主题是:关爱儿童、缔造和平、消灭战争、建设家园。该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支持。每年这一天,各国儿童组织、教育机构用各种形式庆祝这一节日。幼儿园和小学要在世界儿歌日举行儿歌演唱活动,培养人人爱唱歌,人人会跳舞。 我们呼唤<b>《孤勇者》</b>这样神奇的勇敢励志歌曲,有召唤力,也适合传唱,老少皆宜,关键是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我们也需要<b>“挖呀挖呀挖”</b>这种可爱魔性的儿歌,让所有人瞬间治愈,把五一过成了六一 。 <b>救救儿歌,救救儿童。</b><br> 世卫组织公布的长寿秘诀:唱歌排第一。歌剧歌唱家的心脏功能和普通人相比更加活跃。普通人空闲时间随便唱唱就能愉悦身心,益寿延年。唱歌时,气息在体内循环起到按摩的作用,带来的好处是任何其他运动都代替不了的,它的好处有:<b>增强心肺功能、保持大脑活力、提高免疫力、改善肠胃健康</b>等!<br> <b>让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音乐的世界。从此以后,我们将用音乐的光和温暖去领航孩子们的梦想。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通过音乐被看见。我希望,所有孩子的童年都能被音乐亲吻。我希望,终有一天他们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b> 教学生学唱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唱响的藏语歌曲《Fly》 柯文平写在3月21世界儿歌节后和六一国际儿童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