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入川第八天,我们来到青城山</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在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p> <p class="ql-block">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一派静谧的美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尽魅力。</p> <p class="ql-block">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说起青城山,很多人都会哼出“青城山下白素贞”这句,白娘子的传说太深入人心,作为白娘子出身地的青城山好像也因此出名,其实不然。在此之前,青城山就已有众多头衔,不仅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更是世界级别的文化遗产,就连金庸小说中青城派的所在地也在青城山。当然现实中青城山并没有青城派,但确实是全国闻名的道教圣地,是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赞誉。唐杜甫有诗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又“丈人祠西佳气浓,绿云拟住最高峰。”这些著名诗句抒发了对青城山的爱慕的感情。唐代诗人岑参、钱起、贾岛,宋代诗人陆游、范成大等,对青城山都有题咏。</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历代诗人墨客。其中,宋代诗人汪元量的《青城山》七言律诗,描绘了青城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青城山的喜爱和赞美。另外,唐代诗人杜甫的《丈人山》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登上清小阁》、《宿上清宫》等作品,也都以青城山为背景,通过诗句传达了对青城山的向往和赞美。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青城山的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青城山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远离喧嚣,寻觅心灵的归宿,让人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青城四绝</p><p class="ql-block">一绝“洞天贡茶”,唐时蜀州味江是全国七大产茶区之一。宋时青城“紫背龙芽”、“白背龙芽”就被列为贡品。洞天贡茶茶质优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p><p class="ql-block">二绝“白果炖鸡”,成都青城山地区的传统名菜,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p><p class="ql-block">三绝“青城泡菜”,俗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大蒜、白菜、仔姜、良姜等为原料,放入用山泉水、精盐、花椒等配制而成的特殊汁液中,脆嫩清鲜,深有回味;</p><p class="ql-block">四绝“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产的猕猴桃鲜果为原料,按道家传统工艺榨取果汁,再配以醪糟汁、冰糖水和少许曲酒酿造加工而成。酒味浓而不烈,甜而不腻。</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如一幅仙境画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之美。在这片山水间,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人文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一个藏着自然之美的神秘之地。在这里,绿树环绕,青山叠翠,古木参天,沿着山间小径,感受清新的空气,享受远离尘嚣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上午走马观花逛了青城山,随后我们直奔不远处的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由于上午在青城山爬山游览我们的体力确实有些跟不上了,导游很贴心的让我们吃完午饭后坐下来欣赏皮影戏李冰治水和川剧变脸。</p> <p class="ql-block">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p> <p class="ql-block">川剧是四川地区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传统戏曲艺术,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变脸技艺。变脸是川剧表演中一种独特的技巧,演员们在表演中突然变换面孔,以表达角色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这种技艺常常让观众感到惊叹和赞叹。</p> <p class="ql-block">看完川剧变脸我们启程去都江堰!</p><p class="ql-block">在去都江堰的马路上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人群,游客挤满了整个街道,仿佛一场盛大的狂欢。</p> <p class="ql-block">路边摆放着当地人收藏的古董,有点看头。</p> <p class="ql-block">你认识多少件物品?</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人该不会把南桥挤垮啊?</p> <p class="ql-block">好远就听得到岷江轰轰的波涛声!</p> <p class="ql-block">川流不息的岷江水好清澈。</p> <p class="ql-block">这个老头今天扛着旗杆是不是有点痞气?</p> <p class="ql-block">踩过南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桥长约133米,4排5孔,曾多次损毁,南桥的最后一次改修,仍为5孔,桥长45米,宽10米,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木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桥长约133米,4排5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定名为"南桥"。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工程节余款承包者可以自发用来增加其他计划外项目,而现代的工程有结余款吗?</p> <p class="ql-block">伟大工程的经典大门。</p> <p class="ql-block">工程用的原材料</p> <p class="ql-block">这些伟人名流千史</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大自然的魅力之地!都江堰,美在它的自然与和谐。漫步在山间,欣赏着绿水青山的美丽。置身于堰坝之上,感受着水的力量与柔情。这里有最纯净的空气,最迷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宛如人间仙境。都江堰,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美丽之地。</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p><p class="ql-block">是指起“节制闸”的作用的河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古蜀国杜宇称帝时期,丞相开明带领人民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岷江左岸玉垒山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在公元前1000年宝瓶口已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 当年,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江河进入成都平原入口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在现在都江堰市玉垒山处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再浇上冰冷的江水使岩石裂开,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由于该口子不仅形状酷似瓶口,而且因为它使得都江堰水利工程浇灌成都平原,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故将该口子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p> <p class="ql-block">多少游人多少赞,</p><p class="ql-block">举世无双永流传。</p><p class="ql-block">水利千秋都江堰,</p><p class="ql-block">云浮古今玉垒山!</p> <p class="ql-block">宏伟的都江堰,古老的水利工程,美得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鱼嘴</p><p class="ql-block">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岷江的江心,通过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实现了分流引水、泄洪排沙的功能。鱼嘴的形状和位置利用了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了分流引水的任务,并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自动调节水量。在春耕时,为了确保灌溉用水,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而在洪水季节,二者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以保护灌区不受水潦灾害</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在做什么活动?要老太婆签字留念。</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环境清新优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统一,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文明的融合,是一处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唯一的缺憾就是人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诗酒趁年华,</p><p class="ql-block">仗剑走天涯!</p><p class="ql-block">这次行程则以都江堰作为一个完美的句号。</p><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就要乘飞机离开四川返回湖北荆州。</p><p class="ql-block">再次说再见,四川!拜拜!</p> <p class="ql-block">人生似旅途,一边再见,一边遇见。</p><p class="ql-block">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是人生;</p><p class="ql-block">每一次的再见都是一种成长,</p><p class="ql-block">每一次遇见都是一份奇缘。</p><p class="ql-block">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入眼,</p><p class="ql-block">总有一段音乐走进心田。</p><p class="ql-block">敞开心扉拥抱明天!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p><p class="ql-block">浅浅的笑,静静欣赏,淡淡释怀。</p><p class="ql-block">祝愿我们此生岁月静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