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语言简单,情节幽默,颇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才采用了最平实的教学方法,把重难点放在读顺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上。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几步课堂计划:</p><p class="ql-block">第一步,我先谈话导入后相机出示课题并解题。</p><p class="ql-block">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感知读古文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p><p class="ql-block">第三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课文意思。</p> <p class="ql-block">其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再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p> <p class="ql-block">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在这个内容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妙处时,也一定能激发他们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教学结束后,听课的老师们给我提出来宝贵的意见,就是在语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是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本文语言虽简单,但却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应经过思考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古文教学要继续做到多读多悟,多思多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