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349q6lt" target="_blank">云 台 古 道 行</a></p> <p class="ql-block">文:行行重行行</p><p class="ql-block">图:酸酸角、海风之恋、行行重行行、山那边海那边、深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巍巍南太行,有许多带“岩”字的地名。如石板岩、手扒岩、王相岩、百家岩等等,这里是太行山嶂石岩地貌最典型的地区,高山巨壑、万丈绝壁和落差巨大的瀑布随处可见,北方大山的雄奇和南方秀水的柔美在这里完美结合,是寻幽探胜绝佳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周末,我们前往河南焦作,开启南太行两日行程。第一天,前往万善寺和百家岩;次日,探访一斗水古村、行走云台古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百家岩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临近云台山景区。女儿小时候,一家人曾经来过云台山,惊叹于这儿的自然山水,当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可屈指一算,竟是大约二十年前了,真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啊!转眼,“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而今,又老夫聊发少年狂,把自身寄与山水,把丹心付与自然,与山林同呼吸、与清溪共缠绵,在山水中找寻那久违的纯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百家岩,就是一处让心灵自在飞翔的地方。相比人潮汹涌的云台山景区,这里自然风景不逊,人文古迹胜之,却少人问津、清幽怡人,正适合驴友胃口。在这里,可与大山对语、飞瀑共舞,可以纵情山野、清溪濯足;可游目骋怀、了却尘虑;循汉献帝刘协足迹,登避暑台、观天门瀑;卧刘伶醒酒台、临嵇康淬剑池,慕竹林七贤风度,总能让人超尘脱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是日,晓起西行,越陌度阡,半日行千里,车抵百家岩附近。不顾旅途劳顿,我们在灌丛小路中寻迹穿行,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万善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万善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相传是朝廷为了镇压此处帝王风脉而建,寺名御赐,属皇家寺院,当年曾显赫一时。然而“万事荣华有消歇”,经明清鼎革及近代战乱,古寺荡然无存,曾经的辉煌连同朱元璋的传说一同付与了劫灰。现在的寺院是1992年重建的,标准的当代建筑。不过,修旧如旧的万善寺保留了古建的神韵,错落有致的殿宇楼台与自然山水完美融为一体,为山河增辉。寺内“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在殿宇间穿行,“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一颗心,因此而虔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万善寺去往百家岩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山阳小路。路两边长满了一种类似皂角的灌木,枝叶婆娑、开花淡紫,花叶俱美,但是枝条上全是大长刺,稍不留意就被扎一下,一路上不得不小心翼翼。山路左侧就是屏障一般的云台山,极顶茱萸峰高高在望,云雾缭绕,甚是壮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百家岩背倚丹崖翠峰,远眺旷野平畴,环山如堵,涧水泠泠,实乃藏风聚气之宝地。关于地名,一说这里曾有百户人家居住,一说因岩缝间古柏苍翠,还有说这里是诸子百家聚会争鸣之地,似乎都能讲的通。往俗里说就是“百家岩”,往雅里说是“柏岩”,往高深里说是“百家言”,探讨地名,也能引人入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最醒目的建筑就是那座孤独矗立了1300多年的孝女塔。这塔一眼看去似曾相识,似乎在哪里见过,又似乎没见过。唐代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当地张氏女笃奉佛教,因其母久病不愈,便仿佛祖舍身饲虎故事,跳崖殉身;跳崖后,其母病竟然不治而愈,遂耗巨资为其女建塔……。放在当代,这妥妥就是一个因愚昧而产生的悲剧,但在那个年代却传为美德。该塔八角九级,高26米,能建如此高塔,说明张氏为当地大户人家。该塔金代重修,保存极为完好,虽经千年风雨,仍然如同新造,古代建筑的质量和古人的工匠精神着实让人惊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孝女塔附近还有一座较小的五层四角楼阁式砖塔,样式同西安大雁塔,塔身开裂,保存状况一般。推测为高僧墓塔。在孝女塔盛名之下,该塔寂寂无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与孝女塔隔涧相对的是百家岩寺,这是一座北朝古寺,其历史比万善寺久远的多。该寺紧靠山崖,雄居半山,远处看去,绿树丛中探出红墙灰瓦,宛如贝阙仙宫,雄伟壮观。“深山藏古寺,幽林听梵音”。步入古寺,沉浸在佛教的庄严世界里,聆听经声佛号,对浮躁的内心未尝不是一番洗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封地就在这一带。没了皇帝称号的刘协一身轻松,经常带领随从在这里游山玩水,留下了“汉献帝避暑台”、“二乐台”等遗迹。远离政治的刘协在封地内大行善举,行医助困,深得百姓爱戴。汉献帝一生跌宕起伏,在历代亡国帝王中,他的结局算是较好的,曹魏政权给其“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的特殊待遇,死后又以汉天子礼藏于禅陵。相比那些因荒淫无度而亡国的帝王,其在史书及百姓中的口碑也不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百家岩,前方竹林里隐隐传来历史的回音,这声音来自魏晋,是“竹林七贤”吗?七个年龄、出身、爱好和思想倾向不同的人是怎么凑到一起的呢?答案也许就是消极避世吧?“二阮嵇康向山流亡”,他们是:阮籍、阮咸、嵇康、向秀、山涛、刘伶、王戎,七人相与友善,在这里隐居20多年。他们在竹林里聚会宴饮,终日酩酊大醉,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在中国音乐史、中国园林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贤”的狂放不羁在今人看来与行为艺术无异,属于典型的“不思进取”,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远离政治、不拘礼节、清净无为之举未尝不是明智选择。虽然因为政治立场和个人志向不同,七人最终分道扬镳,或投靠朝廷获得高官厚禄、或坚持气节被权贵杀害、或佯狂避世不入浊流。于是就有了轰动天下的嵇康写给山涛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嵇康终为权贵所害,临刑前,在刑场上弹了一曲《广陵散》,慷慨赴死,《广陵散》就此成为绝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700多年后,当我们站在刘伶醉酒台上时,眼前浮现这样一番场景:喝的酩酊大醉的刘伶躺在这里不省人事;旁边,向秀在卖力的拉着风箱,通红的炉火内,嵇康拿出一把剑,抡起大锤在锻造……。如今,这里只留下“嵇康淬剑池”几个大字。嵇康死后,那个给他拉风箱的向秀,写下一篇《思旧赋》后,最终出仕为官。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活着的人,却背叛了自己。这,就是现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七人最终各奔东西,但他们隐逸竹林的那段时光永远被百家岩铭记,成为这座名山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引发我们前来寻幽探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