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错之有

天才

<p class="ql-block">村民与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沙沼地的承包合同,通过近20年的努力改造成了水浇地,在镇里的支持下,村委会强迫承包人增加费用,否则就终止合同。种植户不愿意,镇村干部就阻止村民下田春耕,谷雨节气已过,种植户们知道如果再这样耗下去,今年的减产就成为定局。</p><p class="ql-block">视频来自某知名媒体,三农聚焦发布,看了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得不又点上一根烟。不禁想起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村镇一级父母GUAN,在春耕时节不仅没有尽到劝课农桑的职责,还百般阻挠村民耕种,亘古未闻。前20年村民倾其所有投入重金改造,拉牛粪、买菌肥,把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硬是改造成一片沃土,他们视而不见,如今到了回报的时候,他们就想到摘桃子,增加补偿,否则收回土地,还大言不惭套用民法典里的情势变更作为依据,吃相真的有点难看。种植户的话“咱们得讲理”真的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农民子弟,我深深理解农民对土地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种植户的境遇感同身受。民以食为天,有了土地就不愁吃不上饭。再贫瘠再烂的田,只要肯出力出汗,总会变废为宝。我家有一丘田,本是一块贫瘠的沙丘地,但曾祖父硬是用牛粪和桑叶调理成一块良田。至今这块田每年的产量都很高,得益于曾祖父的栽培。据长辈讲,当年曾祖父为了施肥,十里八乡捡牛粪,上山打桑叶,整日泡在田地里,一双手布满老茧,像树皮一样粗糙。在我看来,吾国农民从来不乏家国情怀。记得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田不仅没有补贴,还要向国家无偿上交公粮。用板车把新收的稻子运到粮站,入库前还需进行验收,工作人员用一根铁锥随机在麻袋上戳一个洞取样,放在嘴里咬一下,立即就能判断稻粒是否干燥。不符合条件的就地晾晒,直到满足要求。即便这么苛刻,可农民毫无怨言。收成好的交了公粮还卖余粮,换取现金作为家用和来年的投资。在那个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整个国家尚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没有听说过粮食缺口。</p><p class="ql-block">农村是国家危机缓冲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应对内忧外患的压舱石。无论如何,农民开荒种地不应该被阻拦,尤其是在谷雨这个节骨眼上。要知道种田是投资回报极不对称的行当,现如今没几个人愿意干。每次回到老家,望着昔日的良田长满荒草,或者被挪作他用,心里总是隐隐不安。如果有一天遇上天灾,粮食歉收,会不会出现饿殍遍野的景象。老家有两口大木柜,当年储存粮食用的。记忆中祖父常常走到木柜旁,用食指轻弹柜壁,通过敲击声判断木柜里有多少余粮。也许是我杞人忧天,报纸上说国家储备粮库量大管够,但无论如何也不如自家粮仓里的粮食让人觉得心里踏实。又听闻最近河北某地粮库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心中又不寒而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