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的读书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郭延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书</span>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老师和家长规劝学生和孩子认真读书时常说的两句话。不知别人是什么情况,就本人来讲,我爱上读书,爱上文学,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span>我上小学的五年里,父母和姐弟住在城里,我一个人在乡下奶奶和姥姥家轮流居住。父亲每次回来看我时,总要给我带几本小人书来。有时我到邻村赶庙会,也会把家里给我的零花钱买成自己喜欢的小人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到</span>1974年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保存的小人书居然装满了一箱子,足足有一二百本。像根据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改编的小人书,像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岳家将》《杨家将》,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题材的小人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span>小学期间,父亲还给我购买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等书籍,这些都成为我的启蒙读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因</span>为有足够多的小人书,我在同学中成了最“吃香”的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总有同学给我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甚至有的同学还帮我值日打扫教室卫生。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换一本自己喜欢的小人书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现</span>在想来,这大概就是我因为喜欢阅读而得到的最初的回报和满足吧。尽管没有“黄金屋”,尽管没有“颜如玉”,但是,有了小玩伴们的崇拜和跟随,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也是很受用很自豪呢。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更</span>为重要的是,因为每天有小人书的陪伴,一颗文学的种子悄无声息地在我的心里开始萌芽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span>高中后,我的阅读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小人书和儿童读物变为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因为我偏爱文科,所以一上数学、物理和化学课时,我总是把课外书拿出来,放在两腿的膝盖处,趁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功夫,偷偷地看上一会儿。有时怕老师发现,还得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两</span>年多高中读下来,我竟然把《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苦菜花》《金光大道》《欧阳海》还有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等十多部中外长篇小说都浏览了一遍。书中的故事情节,有的至今仍然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span>间万般事,有得必有失。因为贪读课外书,自己也着实付出了不小的代价。1979年7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文科数学试卷中有一道证明勾股定理的试题,题值为8分。看了看整张试卷,除了这道题之外,其它的试题我一道也不会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幸</span>亏有这8分,我当年被武安师范学校录取。如果没有这道题,那我的数学试卷肯定要交白卷了。当时有规定,若有一门成绩得零分,任何学校不予录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感</span>谢勾股定理,甚至要感谢当年出这道题的专家,如果没有这弥足珍贵的8分,我后来的人生之路肯定会改写,但究竟能走出什么样的风景,那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读</span>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感觉这话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上小学期间,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我把在平时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在一个精致的笔记本上,而且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到高中毕业时,这样的本子积累了一大摞。每当写作文时,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真的是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span>981年参加工作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宽泛,不但看自己所钟意的作者的书,而且还自费订阅了《散文》《诗刊》等纯文学杂志。当时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在一个叫七步沟的山村里,远离家乡四五十里。没有同事,没有电,不通公交车。不到20个学生,采用的是五级复式教学法。每到晚上,陪伴我的除了周围山场上不知名的兽类和鸟类的鸣叫声,还有窗外的风声或雨声外,再就是一盏蚕豆粒大小般灯花的玻璃罩煤油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真</span>心感谢在七步沟任教的一年多时间。在教好学生的同时,最多间隔两个星期,我都要骑着自行车,到百里之外的县城跑一趟,从新华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加之我订阅的几份文学杂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滋养,为我后来到初中担任语文教师及转行后从事文秘和新闻工作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span>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挟改革开放之气,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好多先进典型人物。我当时从一本《萌芽》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残疾人张海迪的专题报道,深为她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更为作者遒劲的笔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所折服。从此,我在阅读过程中对描写人物类的文章和书籍给予了较多的关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span>989年,我从教育部门转行到地方一家大型国企从事文秘工作。1998年调动到当地党委机关报社当记者,先后采写了数以百计的新闻人物。2008年,出版了3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集《大碑无言》(百花文艺出版社)。我想,这与我平时大量阅读人物类书籍是密不可分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span>我家中的书柜里,从儒道翘楚到诸子百家,从李自成到清朝三帝,从李白到苏东坡,从曾国藩到王阳明,从尼克松到西哈努克,从麦克阿瑟到希特勒,从贝多芬到邓肯,从歌德到托尔斯泰,从倪润峰到张瑞敏,人物类书籍至少能占存书总量的三分之一。每一本书我都至少认真通读过一遍,有的甚至读过三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近</span>些年,家事的琐屑,生活的压力,社交的叨扰,加之年龄的增长,除买书的嗜好没有改变外,在阅读方面,无论是阅读兴趣,还是阅读量,均大不如前。尤其对进入新时代后出版的新书,阅读甚少。多数情况是,书买到手了,但是往书柜里一放,大都成为了摆设,状如有人说过的一句话:“书非所借而不得读也。”这无疑是一大短板,所幸已经有所意识,并且正在尽力弥补,相信终究会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span>日,与我教初中时的几位学生小聚,其中一君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这么方便,想查询什么,用食指一点,分分钟就OK了。再去埋头阅读,既费时间又费眼,实在没有这个必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然</span>在我看来,读书和吃饭好有一比。我们每天吃三顿饭,没有谁能马上长高一寸,也没有谁能立刻增重一斤。但是,我们吃下的饭菜,都变成了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和元素,它强健了我们的大脑和心脏,它培育了我们的骨骼和肌肉,它滋养了我们的血液和细胞,它疏通了我们的神经和脉络。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无数次“一粥一饭”的基础之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读</span>书也是如此。其“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今览一美文,明诵一好诗,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所有阅读过的文字,如同精神上的“一粥一饭”,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思想和气质,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让我们的心智得到开启,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寄托,让我们的情操得到陶冶,最终开放出博学儒雅、从容自信、风流倜傥的综合素养之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粗</span>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交谈。”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24年4月2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