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浙闽雅记

瓯江潮

<p class="ql-block">  诗意生活,琴箫悦美。</p><p class="ql-block">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甲辰最美三月天,薰风南来。一群丽水琴箫友承传高山流水、渔樵问答之乐事,纷至沓来,启幕“浙闽边山区小镇春日游”,怀着对“望江南,诗酒趁年华”的向往,前往浙江泰顺、福建寿宁古镇,探寻古老的传说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浙”里山水,浙闽兼醉美。</p><p class="ql-block"> 漫步田园牧歌,水净、人欢、村美、民富,时光沉淀出乡村的醇美与从容,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隽永画卷;历史的文脉搭上时代的脉动,同频共振,呈现勃勃生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流传千年的非遗文化,让乡村寄托着一份浓浓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泡一壶三杯香茗,焚一炉檀香,远处的山脉雾霭氤氲,紫气轻逸,似有古人姗姗而来。嵇康说“素琴挥雅操”,李白回应“浪抚一张琴”,王维纳闷这些家伙在说什么,便也插上一句“山月照弹琴”。吕洞宾一听,原来是在玩飞花令,毫不含糊地接一句“趯倒葫芦掉却琴”。</p> <p class="ql-block">  是时也,月夜轻风,良宵雅兴。一曲古琴《良宵引》,细腻委婉,清风入弦,起承转合,曲小而气度安闲,为恬美妙趣之精品,也是琴人的“初恋曲”。“作为一首经典古曲,《良宵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使它在如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青青介绍说。</p><p class="ql-block"> 我在福建西浦等你,是序。</p><p class="ql-block"> 西浦村,位于闽浙边界的犀溪河畔,因有南宋御赐状元缪蟾而闻名。相传,浙江绍兴一缪氏家族为躲避战乱,迁徙至此,繁衍生息。由于族群尊文重教,良好的读书,从宋朝先后有文武2位状元、18人获进士,为全国少有。</p><p class="ql-block"> “六朝烟雨一涧廊桥三碇石,百代风光双溪流水四城山。”千百年来,西浦伴着溪水,沐着柳烟,以淳朴的方式演绎者自己的传奇。与水相依,是西浦人栖居的选择;桥,是读懂西浦人的秘道。在不到2000米长的河段上,居然分布着13座各式各样的古桥,成为有着江浙风情的闽东小镇,被誉为“廊桥水乡•状元故里”。</p> <p class="ql-block">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p><p class="ql-block"> 步入西浦村,让人顿觉清明雅丽,心旷神怡之感。站在村口远眺,古锭步、状元廊、永安桥、状元书院与滨水杨柳带、鲤鱼溪构成一幅江南水乡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沿着曲经通幽的村道,走进难得一见的状元祠,耳畔传来优美动听的江南丝竹声,一出《中花六板》正在这里吹奏。它的曲调细腻典雅,委婉流畅,展现出一派山清水秀的江南景色,给人以健康明朗、乐观向上的情趣,深受人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忽闻,典雅质朴的古琴声,伴着人声吟唱李白的《秋风词》。文辞凄婉动人,曲调凄切萧条,抚琴伴歌,令人动容。“琴曲可以唱任何词,在状元祠遇到古琴是十分应景的。”谈话间,莎莎说:“我是第一次来西浦村,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特别是古村的文化积淀很深厚,应该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p> <p class="ql-block">  那些蕴含的忠孝节义、敬畏天地的思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乡村文化基因,跨越时光,润泽西浦。明知县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p><p class="ql-block">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人在琴箫,赢在心情。正如《论语•学而》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师者,前辈种老师;朋者,志同道合的箫友们;友者,一旁追随的爱好者,吾辈矣。</p><p class="ql-block"> 一斧一凿斫古琴,泠泠不绝千年音。2014年的圣诞夜,在丽水“浅草茶舍”的一场传统音乐雅集,笛箫的敞亮圆润,琴箫的含蓄幽静,深深地俘虏了雷公的心扉,从而改变了“丽水第一反叛者”的一生追求,梦想着在舞台上“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古琴”。老料、挖槽腹、合板、灰胎、擦漆、上弦……一次次的失败中,终蹴“雷琴”横空出世,一鸣惊人!</p> <p class="ql-block">  从西浦村走出来,我们放慢了脚步,放低了音量,希望自己也能沾染一点状元村的书香之气,不求蕙质兰心芳华,只愿不负这一番的游历罢了!王建感慨地说:“西浦,充满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诗情画意中令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春夜萧瑟,一曲《秋江夜泊》箫音传来,是谁在诉说“江枫渔火,钟声到客”。尽消于此情此景,透着一种“悠然宁静”的格调,仿佛看尽四野青山,望断长空浮云,顺清流而下,超然物外,不知今昔何昔。</p><p class="ql-block"> 其陶醉,今夜可入眠?</p><p class="ql-block"> 此行,途中偶雨,一到古镇却放晴,心情顿悦。仍天公作美,都源于“心向太阳”。走走泰顺,一切都顺,喜喜喜!</p><p class="ql-block"> 泰顺,位于浙江南部,与福建交界,明景泰三年(1452)置县,取“国泰民安,人心孝顺”之意。人称“浙南的净土”,有着“千桥之乡”“浙南桥梁博物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目前,泰顺尚保存唐宋、明清时期的石拱桥、古廊桥、石木混合结构等桥梁多达958座,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被誉为“中国瑰宝”。这种“桥上建廊,以廊护桥”的独特桥梁,五百年以后,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也设计了一座“无支撑拱形桥”,西方人称之“达•芬奇桥”。</p><p class="ql-block"> 红粬古镇,魅力筱村。筱村,喻意遍植深竹之地,坚拥不拔之志,晨诵暮歌之境。筱村不小,故事不少。曲径通幽里,文兴桥、文重桥,横亘在玉溪之上,静泊时光深处,讲述了兄弟廊桥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嵌在群山中,周遭环境清幽。</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八百年的徐岙底古民居,按下时光“暂停键”,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每一处匠心独具的木雕,巧夺天工的地辅,都雕刻着历史的“记忆符号”。“粬是酒魂”,筱村的乌衣红粬里藏着农家红酒美味的奥秘,抒写着舌尖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满眼尽是清一色的素木、蛮石、青瓦结构的乡土民居。这些古民居融耕读、生活、求学和教化为一体,彰显了筱村人以德立族、耕读传家的思想。“这些乡村的古民居,让更多人领略到泰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浙南明珠’一一泰顺,熠熠生辉。”少华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当一首《采茶舞曲》箫声遏青云时,突见一只白鹭从天而降,来到文元院的流泉边信步琢饮,引得众人讶叹不已。如今,《采茶舞曲》不仅仅是一段动人旋律,更是一片叶子“奏响”的茶歌之乡“共富曲”。</p><p class="ql-block"> “独飞溪谷千余载,天下惟有木廊桥。”在廊桥文化园内,遥望“泗溪姊妹桥”的北涧桥,暗红的桥身飞架三溪交汇处,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沉淀。点点人影在桥上、桥旁、碇步,融入景中,为画面注入灵气。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幅“世界最美的廊桥”画卷,巧妙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为风景的江南韵味。</p> <p class="ql-block">  一片茶叶,一曲茶歌,撑起共同富裕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在泰顺的“音乐小镇”,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土楼。1958年的春天,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偕浙江越剧二团赴泰顺,构思九幕越剧《雨前曲》。东溪乡两岸的风光,采茶插秧的景象,有感而发,在东溪土楼创作了经典名曲《采茶舞曲》。该曲经周恩来总理亲自修改歌词,唱遍大江南北,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 1983年,《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2005年8月,《采茶舞曲》被定为泰顺县歌。2016年9月,《采茶舞曲》惊艳G20杭州峰会。尔后,配乐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全世界已发行100余种版本的唱片专辑。</p><p class="ql-block"> 一个关于古埃及的故事,由钢琴曲演变的箫版《去埃及记》,最先感受到的是古典《圣经》的阐释与箫的吹奏发生碰撞,而激发出思想的火花,让音乐充满着无限的惊喜。曲调是沉重的途述,以简洁的方式描绘出一个井然有序、神人和谐共融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数枝杨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泰顺雪溪乡的桥西村,山水环境优美,群山围护,溪流逶迤环绕。古村以“石门楼”而出名,石门楼又称“胡氏大院”。据记载,胡氏原居住在丽水庆元县官塘,明朝天顺年间,始祖胡道严迁入泰顺境内,定居于此。</p><p class="ql-block"> “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二弄穿云,声入云中;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一首箫曲《梅花三弄》别具风情,以优美流畅、刚柔相济的旋律,将梅花的风姿形象地展示出来,赞美了其凌寒傲雪、坚韧不屈的精神。梅花虽落而傲骨依存,同样也孕育出新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仕水袅袅,琴桥仕阳。</p><p class="ql-block"> 泰顺仕阳镇原名“仕洋”,因仕水宽阔,川流不息,而勤劳勇敢的仕阳人取大块砾石,建成了一道堤梁式的碇步,称之为“仕水碇步”。“溪水穿流碇步,不正是女娲补天时用的‘顽石’吗?剩下了一块未用,转世化身为最长的碇步桥。”种老师调侃道。</p> <p class="ql-block">  一曲春晚《碇步桥》水舞秀,让仕阳镇火出了“圈”。仕水碇步始建清朝,距今已200余年历史,长133、223齿,每齿由高低两级砌成,是全国跨度最长、历史最悠久、工艺最考究、形制最优美的碇步之一,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碇步。</p><p class="ql-block"> 踩在古老的步石上涉水,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之感。一齿齿石蹬,又犹如黑白琴键,被大自然以水做的柔柔纤指,轻弹低吟,汨汨淙淙,日夜不息。虽然诗人不屑于将碇步写入诗中,但仕水碇步本身就如同一首质古的小诗,隽永悠长。</p><p class="ql-block"> “箫来天霜,琴生海波。”琴和箫,是中国雅文化的代表性乐器,是文雅、高古的象征。于是,历代文人偏爱于山野中抚琴赏乐,看成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必然途径。唐代王维的诗《竹里馆》就是脍炙人口的“旷逸”之作。琴箫与文人的内心世界联通,在合奏共鸣中演绎人心与自然的平衡美感。</p> <p class="ql-block">  万仕来潮,诸市皆妙。</p><p class="ql-block"> 敲龙头、百家宴、祈福巡游、“万仕来潮”市集、非遗打卡……巧遇一场盛举的泰顺仕阳镇第四届琴桥风情文化旅游日,在店坪街中感受市井烟火气,体验仕阳特色的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琴缘民宿”的客厅里,身前架着一把古琴,提手,拨弦,身侧箫和二胡相互应和,一曲《阳光三叠》从指间缓缓淌出,醉卧人生。琴的空灵、箫的低吟与二胡的婉转交织在一起,似三位箫友间依依不舍的深深牵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 class="ql-block"> “太精彩了,每当琴箫合奏时,一团丝丝缕缕的音乐之波便荡漾开来,将我引入一个美妙的音符世界。”瓯江潮表示,一管“羌笛”,七根丝旋,在指尖的吟猱绰注间,袅袅余音,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百家宴”既是民间习俗,又是非遗传承,更是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 百家宴,始于北宋时期,意为迎春接福。据清代《分疆录》记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从“祠堂酒”逐渐演化成联谊性质的大聚餐一一百家宴,不管远近,来的都是客。</p><p class="ql-block"> 一日精彩,一年准备,是百家宴的真实写照。海虾、花菜、东坡肉、蒸鲈鱼、什锦菜、皇帝豆、墨鱼炒甜椒、红枣桂圆汤……18道精桃细选的“色、香、味”俱佳的特色菜,在圆桌上摆得满满当当,让人垂涎欲滴。大家边品尝菜肴,边把酒言欢,共叙邻里情,溢出满满的乡情和浓浓的幸福味。</p><p class="ql-block"> “镇南镇北皆欢语,但见群宾聚满堂。春步不期随乐舞,福星今始照门祥。”百家宴,百家聚会的盛宴,是浙南泰顺一道古老而又亮丽的风景。它不仅传承演绎了山村一部古老的民俗风情,而且也极其吻合当今社会倡导的人与人之间和谐、文明、进步的核心理念,更是建设新农村一种毋容置疑的时代风尚。</p> <p class="ql-block">  醉于酒,隐于狂。</p><p class="ql-block">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曲晋代“竹林七贤”阮籍所作的《酒狂》,从“天书”里发出了声响。乐曲通过描绘混沌、朦胧的情态,以发泄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表达了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俗世间,“风花雪月”的理想渐行渐远,作为一种风雅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现象,形式多样、意义纯粹的文人雅集或许值得吾辈们一再地追慕、效仿和研究。“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在这一时刻,让我们放慢脚步,在弦歌声声、诗酒唱酬中,偷得浮生半日闲。</p><p class="ql-block"><b> 手记:</b>用“美丽风景”开启“美丽经济”,乡村旅游得大跨越。在浙闽的村村寨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p><p class="ql-block"> 或许,你能抽空去走一走。听着欢快跳跃的《采茶舞曲》,漫步古镇的大街小巷,逛逛游客络绎不绝的廊桥,欣赏曲韵悠扬的琴箫雅集……</p><p class="ql-block"> 我想,你一定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