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古城开原行

足之步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开原市的开原老城,是一座拥有1000余年历史的古城,史称为咸州古城,素有“辽北古城”之称。大金、东辽、东夏都曾在此建立都城,有“六朝重地、三国故都”之称。辽、金、元、明、清各朝都在此地设置过最北的府级行政机构,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完整城池最北的古城,有“北方第一城”、 “北方第一驿”之称。历史上许多皇帝也曾驻足此地,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曾驾临咸州,辽太祖耶律阿机曾自此地出征渤海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攻下咸州城,宋朝徽钦二帝曾被俘后经此地并留有锁龙桩,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曾攻占咸州,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曾先后驻跸咸州,清德宗光绪曾驾临咸州并在龙潭寺留有“威靖苍澜”御匾。</p> <p class="ql-block">  和保恒乘坐中午的K928次火车,经过两个小时的中午时光,享受着车窗外和煦的春光、绿意盎然的村野,下午一点抵达了开原站。从站前换乘出租车,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驶出开原新城,沿着102国道经过清河大桥和铁路线,就来到了这座有着悠久历史、饱经沧桑的古城池。</p> <p class="ql-block">  穿过古城迎恩门,车把我们放到钟鼓楼下,古城以钟鼓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笔直地延伸出四条道路,四条路一眼就能够望出城外。钟鼓楼最初建于明代初期,曾三次重建,两次被毁,1970年因方便十字路口交通被人为彻底拆除,后于1991年再次重建,高13米,比当初的钟鼓楼略矮。向楼旁当地人打听,原楼地基和城墙之上的楼阁都是木结构建筑,如今重建后都改为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路向东而行,经过路旁十余间后修建的二层小楼的小商铺和路边摊,就出现了一排排土木结构的平房,或房顶改为铁板棚,或门脸改为彩钢式,偶有保存原来面貌的房屋历经风雨,也已是岌岌可危,有些已是断壁残垣,那粗木的房梁、裸露的灰砖、泥草的墙壁、寡静的院巷,都在无声地述说着那曾经的历史辉煌和沧桑。</p> <p class="ql-block">  待到玫瑰酒老厂址,已成为废品收购站,院落里保存下来的一座巨大的烟囱是当年的旧物,已有百年历史。开原玫瑰酒也是开原的一个老字号品牌,最早是增益涌烧锅,据传清乾隆年间开始酿造,采用世代相传的酿造工艺酿造的粮食酒在东北一带很是有名,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停产。</p><p class="ql-block"> 从老酒厂东边小路拐入到酒厂后面小道,就来到了古城清真寺。清真寺始建于1406年的明永乐四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坐北朝南、砖瓦式的四合大院已修缮一新,院北临北院墙有一长排砖瓦老式民居建筑,院内最高的建筑庭院中间靠西墙处的尖塔型望月楼,是一座两层六角的亭阁式建筑,顶端有清真寺的标志性星月造型。紧贴望月楼东面的是一座恢弘气派的正殿,红漆的四根立柱托起飞檐的正殿门厅,房檐上雕梁画栋,后方紧贴着向外延展飞檐的正殿正门上挂有“真主独一”的匾额,两边侧门分别挂有“馨香永世”“正教长存”匾额。从门缝处里望,应该是做礼拜之用。正殿对面的东厅堂房内挂有寺院简介和相关旧物。</p> <p class="ql-block">  出清真寺,我们沿着小路往北行进,拐拐绕绕,来到城东北的线河旁。一座古旧的青石拱桥、几座东倒西歪、零散摆放的石狮子静静地躲在小路旁边或树下,路旁的一池春水、摇曳的春柳构成美丽的乡村风景画。小河边土路旁立有龙冈书院石碑。据碑介绍,光绪五年,古城在文庙东设龙冈书院,后迁到现在的线河小学。</p><p class="ql-block"> 绕过这座名为线河虹桥的石拱桥,继续北行,小路尽头一处高大耸立的孤树下一民居式建筑竟是一处道观“北极观”,道观院墙外立有道观重建石碑,旁边的田地里有一块埋在地里的驮碑的石龟底座,碑槽清晰,上面的碑却已不见。沿路西行,田地里已长出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我们猜来想去估计应该是蒜苗之类,毕竟有着400多年种植历史的开原紫皮大蒜是当地的一大品牌和特产。</p> <p class="ql-block">  出小路,从城北主路再次绕经钟鼓楼,我们向古城西向的大道前行,路旁那或古旧、或倒塌的老宅令人心疼不已。转眼间就来到了古城正在修缮复建的城隍庙前。因正在建设期间,严禁进入,正在徘徊间,幸好遇到庙内住持女尼师傅,听说我们是远道而来,向我们介绍殿内供奉的诸仙,并盛情同意我们进入正殿内观瞻。</p><p class="ql-block"> 拜过城隍庙,我们沿着无名小路南行,穿过一片田地,踏上了古老残破的夯土护城墙,一侧就是长满荒草的护城河道,待回望残墙后方显露出的那一方古塔顶部,荒芜和衰败之象让一股历史沧桑感和岁月年华消逝感不禁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穿过护城墙边的田地,我们来到了古城的另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寺院崇寿寺。进入寺院,最为显眼的就是院落正中偏西的崇寿寺塔。塔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45.82米。塔身每面壁龛置坐佛一尊,上方有佛名题额。正南向西南方向转塔依次分别可见:昆卢尊佛、无忧德佛、阿弥陀佛、须弥相佛、云自在佛、庄严王佛、功德王佛、宝幢光佛等八尊坐佛。塔的始建时间说法不一,有辽代乾统年间所建辽塔和金代正隆元年所建金塔,以及建于唐代的唐塔等说法,也是各有佐证。</p><p class="ql-block"> 塔旁的崇寿寺又名崇寿禅林、石塔寺,金代称西塔寺,初建于辽末乾统元年,明代先后重修八次,清康熙皇帝曾亲临该寺并捐资助寺修缮。解放后寺院遭彻底损毁,近年来在遗址重建了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殿堂,我们到时,藏经楼内僧众和居士正在主持带领下颂读经文,殿内排列着一排排有如教室般的课桌。</p> <p class="ql-block">  出崇寿寺,沿着田地荒野旁的道路而行,偶尔就有野鸡在草丛中奔跑而去,路过当地政府大厅前的一处仿古建筑的院落,唯见楼前摆有“2023年咸州古城杯秧歌节”字样,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建筑的名称,不过撒落在地的建筑墙体,有种建完即荒废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绕出仿古建筑大院,就来到了古城钟鼓楼与迎恩门相连的南街之上,路旁一排仿古建筑沿路延续到古城门,穿过古城门,站在102国道旁仰望迎恩,这是近年来复建的一座外延拱式城墙大门,二层飞檐的大红城楼挺立在城墙之上,拱形的城墙护佑着城门楼,尽显古城恢弘大气,威严壮观。</p> <p class="ql-block">  在城门楼边,正好一辆七路公交车路过,我们招手后,司机很友好地停下给我们开了门,三元的车费,不过十多分钟就回到了开原火车站。最初的火车站是1902年沙俄在这里建了简易火车站称“孙台站”,1915年日本人又在这里修筑了青砖一层建筑的“开原驿”,1929年在现在的地点建起了红砖二层的火车头式的车站。我们沿着站前的水塔路而行,来到1918年建成使用的火车站水塔下,八根立柱支撑着巨大的圆柱形供水箱,与中东铁路车站其他配套建设的水塔样式大致一样,挺立在院落之中,己被民居包围之中,塔下是破败的红砖瓦房。</p> <p class="ql-block">  从水塔路拐入文化路,行走不过十余分钟,就来到人民公园,这是一座1908年建设的城市公园,沿着园中小路而行,园中有1954年建的为纪念解放开原而牺牲的烈士塔,还立有一尊毛泽东主席的理石塑像。穿过公园旁的前进大街,一座寺院普觉寺的院落立于与公园一路之隔的路边,寺门匾额为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我们到时已经寺院紧闭,一名女僧尼正在降旗,两名女僧尼在寺门旁私语。寺院旁边是一圈小巷道,我们沿道一圈,只能在侧门缝隙向内观望,整个寺院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禅房等。</p> <p class="ql-block">  从普觉寺旁边小路,我们穿到胜利街上,一排排的小吃店和绵延绵延整条街道的摊床上摆放着各色美食蔬果,最惹人眼球的当属15元一盒的当地特产油炸稻蝗,可以清晰看见翅膀和肉身,乃至蝗虫明亮的眼睛都清晰可见,田中害虫成为盘中美食,我是没有胆量品尝,保恒倒是买了一盒带回去品尝。</p><p class="ql-block"> 逛了一圈美食街,穿过一条小巷,我们又来到了与胜利街并行的一条商业步行街的开原大街,找到一家当地百年品牌老店“渊泉丰”糕点店的门店。渊泉丰最早是在奉天开店,1834年的清道光十四年来到开原开分店,经营各式糕点,其中的缸炉糕点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并有多种口味。随手买了一袋尝尝,颇有儿时糕点的那种味道。不过自己食用尚可,若是作为当地特产买了送人,这普通的塑料袋包装就显得过于简陋了,多年的老字号提档升级还真是有待可行。</p><p class="ql-block"> 沿着开原大街,拐入新华路,十余分钟的路程回到开原火车站,在站内候车室围着大厅四圈绕行一周,再次领略了这座老火车的风采,晚上七点登上K2051次火车返回长春,结束开原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