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多朋友听到过相类似的一个概念,我们平时不大叫停下,叫放下 </p><p class="ql-block">大家说佛法经常教导示世人要放下,放下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放下你种种的烦恼,</p><p class="ql-block"> 放下你种种的贪欲,</p><p class="ql-block"> 放下你种种的渴求,</p><p class="ql-block"> 放下你的身外之物。</p> <p class="ql-block">一位非常有修为的僧人,他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位高僧一直想开导他的这位事业有成的朋友,终于这个朋友碰到一场巨大挫折,他买了一张机票去看这位高僧,高僧就在机场迎接他这位朋友,迎接的时候,高僧带了一只行李箱,而高僧的朋友下来以后,看到这高僧就说:师傅,我现在有好多烦恼,我来找您,这个高僧说,再说再说再说,就把手里的行李箱递给了他的朋友,那朋友很惊讶,我从远处飞来看你,你到机场来接我,你怎么带这个行李箱呢?莫名其妙,这个朋友顺手就把这个行李箱接过来,接的过程当中,一拎发现这个箱子是空的,没有分量,很轻,这个朋友就对这位法师说,师傅您怎么带了一只空箱子给我?法师就跟这个朋友说,你手上这个箱子是空的吧?他是空的,拎起来以后空的,放下了。这位法师就问他的这个朋友,你放下了吗?这位朋友说师傅,我放下了。好,把空的箱子放下了就好。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才意识到原来他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负担,就好比一个远行的人背负了太多的行礼,他在遭受了挫折以后,他才悟到这一切都是空的。你把它放下了以后,你就可以轻装前进,你把它放下了以后,你就摆脱了束缚,你可以开始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所以佛陀经常是用这样的机缘来开导众生,来开示众生。</p> <p class="ql-block">也许很多朋友会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好像佛陀或者说佛学就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一种学说或者一种思想,他好像没有什么自己要坚守的东西,没有什么自己要明确的去斗争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想告诉各位的是,各位的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佛陀他最反对的是一种极端,一种偏执,他有自己坚守的东西,而且佛陀和他所倡导的佛法也有自己的斗争性,他是会斗争的,他不是像我们想的这样,好像什么都可以什么都无所谓,不要执着,什么都可以放弃。不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佛经里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讲的是佛陀和他的堂弟提婆达多之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季羡林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论文,这个题目就很引人注目,题目是《佛教史上一场路线斗争》上年纪的一代人都知道,当讲到路线斗争的时候,基本就是你死我活绝不退让,双方都不退让的非常激烈的斗争,而季羡林先生写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佛陀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之间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提婆达多他的名字叫德瓦达塔塔,提婆达多一听就是音译,它的音译还有一个更简单缩略的叫调达。它的意思天授,就是给天给的,天授予的。</p><p class="ql-block">这个提婆达多不是一般人,是佛陀亲叔父的儿子,也就是佛陀的堂兄弟,是亲戚,而且他还是阿南的兄长,他是世家族里边一个贵族子弟,也是和释家族里边很多子弟一起追随佛陀出家的。</p> <p class="ql-block">提婆达多跟佛陀之间一直有一种竞争关系,根据佛经里边的记载,佛陀那::时还没有出家的时候,通过比武招亲有这样一个事情,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提婆达多就是一个竞争者,一直跟佛陀竞争的,他后来追随佛陀出家,依然没有放下这样的一种竞争的这种心思。</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那个时候佛陀的岁数已经比较大了,而提婆达多突然站起身来说,世尊年事已高,已经到了晚年,现在世尊您不妨休息一下,安度晚年,请世尊把僧团交给我,由我来领导整个僧团,佛陀当场予以拒绝。</p> <p class="ql-block">提婆达多一而再再而三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佛陀能够把僧团的领导权交给他,而佛陀回答的非常的决绝,佛陀说我甚至都没有想过把僧团交给舍利佛和目犍连,这是前面我们提到过佛陀两个非常重要的弟子,我怎么会把僧团交给你这么一个废物呢?佛陀说话也很尖锐,提婆达多想你当着众人的面,那么多人的面,而且国王也在场,你赞扬舍利佛目犍连这还着罢了,而你还说我是废物,这不是公开的羞辱我吗?</p><p class="ql-block">但是提婆达多没有表露出来,他依然向佛陀行礼,然后告辞了。</p><p class="ql-block">佛陀就下决心对众比丘讲,一定要在一个合适的场合公开揭露提婆达多,要让大家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就出问题了,提婆达多就动了坏心要加害于佛陀,这佛经当中的记载非常非常多,提婆达多通过一个国王的一个太子叫阿杰斯,说让他派刺客去刺杀佛陀</p> <p class="ql-block">提婆达多自己趁佛陀在山下散步时,提婆达多爬到山上推下了一块巨石,企图砸死佛陀,佛陀脚还被石头划破了,这个叫出佛生血,这在佛教里边是大罪。</p> <p class="ql-block">提婆达多还放出一头大象,而这头大象是一头疯掉的大象,他想这个大象能够把佛陀撞死。</p><p class="ql-block">甚至有的佛经里讲,提婆达多在自己的十个指甲里涂满了毒药,想去挠佛陀,让佛陀中毒而死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佛经里边有很多这样的描写。这个咱们假且不说</p> <p class="ql-block">佛经里边还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记载。佛经里边讲提婆达多决定在僧团内部制造分裂。他纠结了其他的一些比丘,提出了五事,也就是五件事来挑战佛陀的戒律。</p> <p class="ql-block">第一,一个好比丘应该住在树林中,而不应该住在村庄里。</p><p class="ql-block">也就是他应该住在露天,不应该住在村落或者有屋顶的建筑里。</p> <p class="ql-block">第二,一个比丘应该乞食,</p><p class="ql-block">应该是靠乞食,靠别人的施舍来维持生活,而不应该接受别人的邀请去吃饭。你只能吃你乞讨来的食物。</p><p class="ql-block">这当然也是针对佛陀和他的一些重要弟子的。因为在佛经里边经常有这样的记载,佛陀为了随顺事缘,他也会接受一些信众的邀请,到他们家里去吃饭</p> <p class="ql-block">第三,应该穿粪扫衣,不应该穿施主赠送的衣服。什么叫粪扫衣呢?这两个字,一个是粪土的粪,一个是扫地出门的扫字,粪扫衣在佛经当中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叫冢间衣,什么意思?就是大家在坟堆里包裹死者身上的衣服。第二种呢,比如也叫无主衣,这个衣服是被别人扔掉的,比如也称作土衣,比如也叫牛嚼衣。牛嚼过的衣服,比如呢还叫鼠咬衣,老鼠咬过的衣服等等等等。反正他说僧人只能穿这样的衣服,不应该穿施主布施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第四,僧人只应该住在树下,不应该住在房间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五,僧人不应该吃鱼肉。</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天授五法,或者叫调达五事。</p><p class="ql-block">天授和调达都是提婆达多的名字,不同的译法我们前面讲过。</p><p class="ql-block">这个在佛教史上讲的非常多,当然主要的内容就是前面讲的这五条,不同的佛经有不同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比如五分律还讲到提婆达多提倡不能吃盐,出家人不能吃奶制品,只能露天而坐,每天只能吃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每个版本不一样。总之,提婆达多提出的五件事情,佛经讲他是为了分裂社团,但是从表面上来看,他比佛陀倡导的戒律更严格、更严苛。</p><p class="ql-block">佛陀对此表示了明确的反对,并且号召弟子和提婆达多斗争。</p><p class="ql-block">佛陀反对的正是提婆达多这种走极端,佛陀强调的是中道,佛陀反对为了苦行而苦行,反对极端的苦行。这是佛陀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智慧,采取的是一种中道,一种圆融的方式。</p><p class="ql-block">佛陀反对任何极端的态度或者极端的行为方式,所以佛陀和提婆达多之间发生了非常激烈的斗争。</p><p class="ql-block">我们千万记住一点,极端的东西往往有诱惑人的巨大力量,越极端越能震撼人心,越能吸引人。</p><p class="ql-block">因此事实上一直到玄奘大师到印度求法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知道在印度佛教已经开始衰亡,居然玄奘大师在印度还看到了提婆达多的弟子,就兴奉提婆达多学说的人。</p><p class="ql-block">这些人就是遵守提依婆达多五事的人,走的是极端的一路。然而佛陀是坚决反对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今天也很容易被某种极端的言论、极端的言辞、极端的行为方式所吸引或者所诱惑。在这个时候我们想一想佛陀和提婆达多的故事,那么我们就会明白中道才是正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