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悉尼(上)

佐罗

<p class="ql-block">3月31日下午15:30,我们从墨尔本飞往悉尼。</p> 在飞机上俯瞰悉尼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 <p class="ql-block">歌剧院旁边高楼群的右边最高的那个就是悉尼塔</p> <p class="ql-block">下图中间的斜拉桥是澳新军团大桥(ANZAC Bridge),澳洲最长的斜拉索桥,为了迎接当年的奥运会在1995年建成,是连接悉尼市区和西郊的重要干道。通车时名为格里布岛桥,在1998年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纽澳军团(缩写为Anzac)而改为现名。</p> <p class="ql-block">一个半小时后,飞机安全着陆在悉尼机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顺便吐槽一下携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从悉尼机场到酒店一共12公里,接机收费600+RMB;回程时用的当地的出租车只要31$澳元,难道RMB崩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接机停车位置描述不清,直接导致我们在机场找寻了半个小时以上;送到酒店时还停在马路对面,需要我们自己提行李过马路,我还诧异五星级酒店门口难道不能下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3.回上海机票在携程订的,携程温馨提示我们登机口是35号,结果直到我们已经下飞机了才接到登机口改到10号了,从35号到10 号,幸亏我们百米冲刺的超水平发挥,在飞机起飞前有惊无险地登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入住了数月前就预订好的富勒顿酒店,这里的悠久历史吸引了我。</span></p> <p class="ql-block">“里弄lilong上海菜,让中国味道飘香悉尼”,天同里弄LILONG流传着一个上海小姑娘的奋斗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着一个同样在悉尼闯荡了近三十年的小姑娘来到了唐人街上的LILONG,在悉尼的第一顿吃得蛮欢的,点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菜。</p> <p class="ql-block">酒足饭饱后散步回家,唐人街上热闹的场景让人感到亲切。</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就逛到了达令港。</p> <p class="ql-block">达令港(Darling Harbour)与唐人街相连。达令港的名字取自于新南威尔士州第七任总督芮福·达令(Ralph Darling)。</p> <p class="ql-block">达令港的前身是一个工业区。</p> <p class="ql-block">皮尓蒙特桥(Permont Bridge) 作为澳洲工业史的象征,是世界仅存古老的电子控制平旋桥,该桥于1899年12月6日奠基,1902年6月28日建成通车,全长369m,其中可旋转部分桥长49.6m,当大船需要通过时,桥可以旋摆九十度打开。</p> <p class="ql-block">为了庆祝殖民悉尼暨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1988年)大典,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复兴计划,达令港被改造成为庆典的中心场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戴安娜王妃陪同查尔斯出席了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庆典。</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达令港是悉尼最著名的地标之一,由港口码头、绿地流水和各种建筑群组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1860年到20世纪初,悉尼建设了大规模的有轨电车网,后发展成为南半球最大的有轨电车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US、地铁等新兴交通方式给有轨电车的运营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1961年2月25日,有轨电车系统被全部关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了令外地游人加深对城市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有轨电车当地政府规划设立一条历史古迹观光线路,推介自我、提高城市品位。2019年12月14日, 时隔近60年,悉尼有轨电车重新开通启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图为乔治街(George Street)上的有轨电车</span></p> <p class="ql-block">看见这个观光塔,就快到我们酒店了。</p> <h5>第二天早上8点多,晨练,打算顺便吃个早餐(没在酒店订餐)。可能是因为周末吧,店家都未开门了,走到海德公园已经9点多了,才有一家小店准备开门,等了10分钟,总算吃上了🍔+☕️。</h5>下图是坐在小店门口的长凳上拍的海德公园喷泉。 <p class="ql-block">亚奇伯德喷泉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漂亮的公共喷泉。</p><p class="ql-block">这座以雕塑艺术为主要特色的喷泉位于海德公园,以捐助者J.F. Archibald的名字命名。设计师是法国雕塑家Francois Sicard,为纪念一战时澳法联盟而建。1932年建成。</p> 雕像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左手拿着古琴,右手伸展,似乎在安抚众生。阿波罗伸出的手遥指东侧的圣玛丽大教堂,他的后面有扇型的喷水代表着太阳的光芒。 英雄忒修斯斩杀牛头人,代表澳洲已被人类征服。 执弓的狩猎女神戴安娜和她的猎犬及牡鹿,代表澳洲的拓荒者。 牧神潘和他的羊,代表早期的澳洲资源。 <p class="ql-block">悉尼塔(Sydney Tower或AMP Tower)是悉尼中心商务区中最高建筑,该塔高度为305米。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海德公园(Hyde Park)和维多利亚女王大厦(Queen Victoria Building)之间的马基特街(Market Street)上,是纵观悉尼市区全景的最佳观赏点。悉尼塔始建于1968年并在1981年8月向大众开放。</p> 圣玛丽大教堂建于悉尼第一个天主教堂的旧址,就在海德公园的对面。<div><br></div> 圣玛丽大教堂始建于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来到澳大利亚是在1820年,因此圣玛丽大教堂又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Mother Church of Australian Catholicism)。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毁于大火。重建工程于1865年开始,耗时60多年,于1928年完成。 <p class="ql-block">1998年至2000年,加修教堂的尖塔。</p><p class="ql-block">教堂采用“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深具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的建筑遗风。</p> <p class="ql-block">圣玛丽教堂气势雄伟恢宏,内部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是由当地的砂岩建成,长107米,中殿24.3米宽,天花板高22.5米,中心塔高46.3米,前塔和尖塔的高度为74.6米。</p> <p class="ql-block">4月5日,我们参加了富丽敦酒店2个小时的Heritage Tour。悉尼小妹妹给我们讲解了澳大利亚邮政发展的历史与悉尼富丽敦酒店的前世今生。</p> <h5></h5><h3>1809年,一名由英国流放来的囚犯艾萨克·尼科尔斯(Isaac Nichols)在悉尼出任邮政局长,标志着现代邮政在澳大利亚诞生。</h3><div>1810年6月23日,麦格理总督批准任命艾萨克·尼科尔斯为邮政局长,尼科尔斯的房子成为殖民地的第一个邮局。<br></div><div>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1867年,澳大利亚第一个现代邮政总局在墨尔本开业;1874年,悉尼邮政总局于1874年开业;其他各州的邮政总局也相继开业。</div> 悉尼邮政总局大楼建造在淡水河流“坦克溪”的遗址上面,现在酒店的地下二层还展示着当时悉尼的供水系统。 <p class="ql-block">悉尼邮政总局大楼建成于1887年,大门上方,有雄狮、战马以及天使守护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p> 大楼的上部主体为钟楼,下部则是四层很高的裙房。 酒店地下一层是由于地面沉降,原来是运送邮件的马车道。 当马车到此处时,邮包从上面的洞口掉下。 皮特街上的这家小店就是当初马车道的入口。 目前底楼的一部分还是属于邮政局的。 <p class="ql-block">墙上是当时的邮箱。</p> <p class="ql-block">大楼底部是20来根大到要“两人合抱”的花岗石圆柱,托举着上部整座建筑。“大楼”面宽120多米,足足占据着整个乔治街与皮特街之间的地段。</p><h5>最初的“马丁广场”就是悉尼邮政总局大楼前乔治街和比特街(Pitt Street)之间的路段,1892年开通,以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时代领导人物詹姆士·马丁爵士(英语:James Martin)命名。詹姆士·马丁曾三次出任殖民地总理,并曾任殖民地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h5><h5>马丁广场1971年开始逐步停止车行。</h5> <p class="ql-block">马丁广场街道两旁保留了众多历史建筑,街上则有1927年建造的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澳纽军团的战争纪念碑、喷泉、娱乐场地、火车站出入口和供行人休息的长椅。<br></p><h5>现在的马丁广场(英语:Martin)西起乔治街,东至麦觉理街,地下有悉尼城市铁路马丁广场站。</h5>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旁守卫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战争中死去丈夫的寡妇协会送的鲜花💐</p> <h5><b>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政府建立了邮政总局,这是澳大利亚邮政的正式开端。</b></h5> <h3><p>1983年之后,这座建筑曾一度空出,直到文物建筑师们受委托对其进行谨慎修缮,令其再现昔日辉煌。</p><p>1996年底,澳洲邮政(Australia Post)拟将GPO等七个邮政总局大楼文物建筑售卖,对价约3亿澳元(约14.42亿人民币),目的是为了挽救澳洲邮政疲弱的经济状态。<br><br>1999年威斯汀集团买下该建筑,2019年10月18日,富丽敦酒店集团又接管了悉尼威斯汀酒店。</p><div><b>经过两次改扩建,大楼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成了一家奢华的酒店,保留了原有的设计细节。</b><br></div></h3> 现代化的塔楼和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邮政总局大楼连为一体,豪华与典雅相得益彰。 传统的会议室 靠乔治街一边的钟就装在会议室的窗上 华丽的楼梯 极北钢琴演奏《再回首》 酒店旁边的斯特兰德回廊位于是连接乔治街和皮特步行街区的一条维多利亚风格的古典回廊,是悉尼最精巧华丽的商场之一。 斯特兰德拱廊(Strand Arcade)建于1891年,是维多利亚时代修建的最后一条拱廊,也是唯一一条至今仍保留原貌的拱廊。 QVB建成于1898年,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即位钻石周年而命名为维多利亚女王大厦。<div>门口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塑,我家的女王跟她有得一拼。</div> 大厦原本是一个农产品市场 在20世纪30年代,大厦成了市议会的办公场所。 1959年,大厦曾面临被拆掉的危险,政府计划拆除这栋华丽但已经开始倾塌的历史古迹,拟改建成市政中心及地下停车场。幸好后来通过工匠们小心翼翼的修复,才让这栋7层楼的建筑物保留下来心。1986年,经过精心修复开业,并迅速成为悉尼最热门和最著名的购物中心。 我喜欢这里的每一个圆弧 喜欢对称的构图 画中的人也是美的 画外的街同样的美 让时钟停在这一刻,太美了 在这里用餐,味道真心的不错 1986年前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这里,并留下了一封关于这座大厦的神秘书信,不过她告诉悉尼市长,信要等到2085年的时候才能公之于众。<br><div>哈哈,我的漫步在悉尼(下)不用等这么久,请耐心等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