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眷顾着陵川。</p><p class="ql-block">造世主给这方土地留下两大笔遗产,一是自然生态遗产,二是文化生态遗产。当你走进陵川,那山水的磅礴雄浑,起落走势会给你顾不暇接之感。清代湖南学人张九钺客居陵川时,被此地的山水气势留住达一年之久。他在《紫岘山人外集晋南随笔》中对陵川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进行了饶有兴趣的考证与赞叹。在《太行秋云赋》中,他登乎陵子之城而望,“太行党天,九州之脊,连亘坤舆,包罗朔宅。到海五千馀里,首尾一石,石起万峰,肩背肘胁,条为脉缕,喷为沥液,二石一云,一云一色,辽乎绍乎,莫可究极,一西一东, 一横一纵,不雨不晴,朝昏随风,四时之间,变化无穷。”他是在陵川感受到太行山的气势。仅首尾一石,石起万峰,就把陵川山水描述的浩然壮阔,气势无边。</p><p class="ql-block">如果说陵川的山有一派英雄之气,那陵川秋天的红叶才是妩媚妖娆,万种风情。陵川红叶的品位极高。一夜秋霜,满山遍野,像是涛声一样。在涧边的沟崖上,在苍古的岩石上,在高耸的山峰上,红叶在秋阳的照耀下,热烈而绚丽,灿烂而鲜亮,有的深红,有的浅红,深深浅浅,组成一个红叶的世界,覆盖着秋天的陵川。没人去培育,没人去修剪,他们自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那种自然的组合,那种天然的合理性,足以让任何一个高明的园艺师叹为观止。那规模又极为宏大,从眼前几米外岩石的那枝红叶开始,一直热热烈烈地铺陈到遥远的白云深处。秋水无染,秋山无尘,红叶间或突出一方苍岩,一棵古树,一泓清泉,一幢村舍。令人心中块垒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哪容你有一丝忧郁?</p> <p class="ql-block">但这都没有寺庙文化更有嚼头。</p><p class="ql-block">陵川县域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寺庙文物就占14处,南北吉祥寺、崔府君庙、龙岩寺等,都是历史沉淀下的经典。陵川东部山区曾经有一座古贤谷古寺,不知创建于何年代,但《续高僧传》中记载:释灵璨。怀州人。远公之门人也。开皇十七年。……降敕令送舍利于怀州之长寿寺。……仁寿末年,又敕送于泽州古贤谷景净寺起塔。即远公之生地也。……。很难想象陵川的古贤谷古寺曾经是慧远大师的出家之地,曾经被隋朝皇帝敕令送舍利起塔。</p><p class="ql-block">泽州青莲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文青莲,武少林”之誉。为什么一个偏远的小寺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据史料记载:在中国佛教史上,创立青莲寺的慧远大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他与庐山慧远并称为“佛门二远”,被誉为“僧中之龙”、“齐隋泰斗”、“疏王”、“释义高祖”。更有影响力的是,周武灭佛,远祖挺身护教,不顾生死。师属地论宗南道派,精通文理,注疏大般涅盘经义记二十卷、法华经七卷、大乘义章二十六卷等,堪称佛教之百科全书,对隋、唐佛教之研究影响甚大。</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竟然是在陵川古贤谷古寺出家。大金正隆四年《古贤谷禅林院宗派之图》本寺住持闻悟大师(1159)年撰文的碑石中载:“时西魏都长安东魏都邺,今推远公十三出家亦当东魏天平二年,十六往邺”。慧远大师在古贤谷寺出家又至丹谷草创青莲,所以古贤谷寺与青莲寺是法亲关系。据金大定四年(1164年)时任青莲寺主持福裕撰写《 峡石山福岩禅院重修佛殿之》载:……至宋崇宁间,得大师鉴峦修新易陋,方完备。今僧福裕,⋯⋯宜立碑石以传后裔,裕来古贤谷恳请法亲闻悟述其所以,系以辞曰:“猗欤远公,僧中之龙。法祠蕃衍,世世有功。</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陵川下壁村的玉皇行宫与泽州玉皇庙竟是莫逆之交。如兄如弟之交情。在北宋早期无论建筑,彩塑创造了独有的辉煌。往事如斯,无论古贤谷寺,下壁村玉皇行宫。</p><p class="ql-block">时间流逝将它们留在了过去。独有西溪二仙庙依然春意盎然。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元好问,在陵川求学期间曾留下一首诗:“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贪玩的少年被画屏一样的西溪所迷恋,金衣鸟如何啼鸣都不想回家。一直到晚年西溪依然留在他的记忆深处。“儿时忆向西溪庙,丹杏曾看百叶花。今日山中见双朵,自觉憔悴老天涯。”两首七绝,把大文豪元好问对西溪的少年和晚年情怀,像一根生命之线,两头都牵着西溪。记忆深刻是一种珍贵而独特的感觉,它包含了情感、色彩、味道以及所有的感官体验,让人无法忘怀。</p><p class="ql-block">陵川地方文化学者李艺平在一本《诗画西溪》的书中,从村庄、道路、碑刻、建筑,泥塑、用诗,画手法为西溪二仙庙作了全景式的立体描绘。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在古人的诗里会想象那如仙境一样的风景,那是人们想抵达的那个世界,是一种概念的世界。但《诗画西溪》体现了摄影的力量,它是一种呈现的手法,让你走进虚拟的世界去感受它的古典与美。</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摄影作品不是讲究景深而是在乎情深。李艺平的《诗画西溪》一书,首先把西溪的村庄与道路用特别讲究的光,拍出了他的乡愁。故乡在眼前,乡愁却很浓。他用镜头把历史拉进又推远,虚化背景抹去色彩,关注度放在一条被磨光的青石古道上,又把它提升到崇高美的高度。这样的照片让我们似乎看到元好问穿过树林,走在西溪那条黄尘古道上,走近那隐隐绰绰的村庄,突然听到鸟叫声,抬头看到椿树枝头上几只山鹊在啄椿树上遗留的椿树种子。这是一幅有趣的闻鸟图。拍摄野生动物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记录,而作者的《闻鸟图》极简、干净又妙趣横生。耐心等待是摄影人的职业修养,才在长时间的等待中捕捉了一幅像似宋代的花鸟图。给人简单而无限珍贵的快乐。看着这张图,才理解当年元好问为什么,啼杀金衣唤不回,这幅图有着真实的动静之美和很强的诱惑性,因为在现实中,面对道路或小径,总会有坎坷或惊喜。</p> <p class="ql-block">李艺平的故乡是在平城镇一条逼仄的小巷里,门前横旦着一座不大的观音堂,穿堂而过就是一座高大的关圣阁,农耕时期,烧香拜佛的人来人往,都要从他家门前走过。小小的院子成年累月享受着香烟缭绕,神灵的呵护。在《诗画西溪》一书中,古庙烟巷的《祈福》诗,深情且长情地写到:“这是一处/向善的去处/纯得让你的心/清澈见底/这是一处/温暖的港湾/能让你的心灵/在远航之后/惬意地停靠。摸一摸/千年的唐柏/系一节红布条/请一条红丝带/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让我们在/未来的航程中/吉祥如意/一帆风顺。”他选择长卷图式表达民俗影像自有他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民俗是人类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要经过几代、几十代人纵向延续,民俗包含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信仰、伦理、语言、仪式场地的诸多内容、从民俗中就能领略到它蕴含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李艺平儿时记忆中悠长的巷道,逼仄的观音堂,温暖的小院,躋日敬神的香客,留下的是一幅美的中国画。此时此刻逆光下的村庄,背景全是黑的,只有树木与房子被光线染的煞白煞白。斜阳下的黄草远处近处突显出一片荒凉。光线的反差使村庄显得寂静而孤独。这幅作品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个秋天的告别,同时充满了忧郁情绪,作者把沉重留到最后成为一种忧伤。李艺平在《西溪古村》图题中深深地感怀:“遥看村舍远,近闻鸟歌亲。那日鸡犬吠,如今空谷喑。”</p> <p class="ql-block">树,是西溪生命力最强的表达。当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说:看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一是科学的态度,二是功利的态度,三是审美的态度。李艺平是在现实的处境中,在本人审美的思考中进行创作。</p><p class="ql-block">一,他从低角度向上拍摄树冠,此时此刻树冠的光照比较平均,虽说拍摄的主题是树冠,其实树冠之间的空白同样重要,正如他在《松杨》图题文说的那样:“放下些许琐碎,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才会探见内在的高度。这幅仅有的黑白,就像那刀刻的版画都是提炼出来的功夫。”</p><p class="ql-block">二,他用特写镜头观察生活,生活似乎是一个悲剧,但用长焦大景深镜头看生活,却像是一部喜剧。清乾隆年間,湖南学人张九钺对西溪古柏的描述:“西溪庙鉅麗甲数州郡古柏最多,阶前二柏约五十余围,高不可计寻丈,癭兼大如甕,空洞離奇,霜皮雪鬣,詭寙形難罄”。而作者镜头的语境表达的则是:富贵而华丽的两棵唐柏,沉稳持重的两棵宋柏,民国三年的两棵古油松,高挑而妖娆。他在《唐柏苍烟》图中赞古松:“远山掩闹市,苍劲伴青烟。欲做不凡事,需修几世缘。</p><p class="ql-block">三,他在浓雾的树林中,迅速而精确地调整数据,削弱对比度,增加清晰度,压下高光,降下曝光,净化画面,保留线条。在与太阳,浓雾的时间竞跑中一张《雨雾松林》图拍摄成功。虚实有度,远近有别,松林像一群青春少女在白雾的序幕缓缓拉开之时翩翩起舞。正如《雨雾松林》中的榜题:“并不一定非要挺拔/适度地弯曲/是另一种美/特别是在雨雾中/被洗涤时影影绰绰的模样/如同披着轻纱出浴的美女。”</p> <p class="ql-block">西溪春色,是陵川八景之一,历代诗人对春天的西溪留下了许多诗文,一样的题材,体裁却不同。大都赞叹花的色香与流水。其实西溪的牡丹不但艳丽还很有一派英雄气概。大有洛阳牡丹抗旨不媚之骨气,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驻扎在西溪庙龙泉寺,想看西溪春天的牡丹,然而八年抗战,西溪牡丹坚持不开,抗战胜利牡丹却繁茂地开放。植物的磁场是充满魅力的,它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传递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力量。李艺平镜头里的牡丹则传达的是,无边春色,游人涌向西溪觅,村村萧鼓家家笛,祈麦祈蚕祷安平。</p> <p class="ql-block">西溪的云彩十分迷人。楚国客卿观云于太行之巅,归过梁园,姹其主人。主人曰:“云状何也?”客卿曰:“广矣大矣,诸美备矣。富矣赫矣,谲且诡矣。”李艺平观察西溪一年四季的云,朝阳夕阳云,晴天雨天云。根据季节,气候,时间采用点测光,牺牲地面曝光,降低曝光补偿,用广角镜头拍摄出了广矣大矣,广阔的云海。用长焦镜头,通过构图拍出了有故事有形状诸美备矣,富矣赫矣的云彩图。利用特殊气候拍出了谲且诡矣的云彩图。使西溪庙里庙外,庙天庙地无处不风光。</p> <p class="ql-block">西溪庙除了自然景色外,还可以感受碑刻的文化魅力。碑刻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惜字如金地记载着宋金时期,中国民间祭祀孝道女神的庙宇。李艺平拍摄了,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的碑刻,凭借其过硬的摄影功夫,把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最早的碑刻文字,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金代状元李俊民撰文的《重修真泽庙记》字的结体,点画用笔有很高的拙味,虽没有庙堂之气,却符合女神之气韵,廋劲有力,超凡脱俗审美境界极高。</p><p class="ql-block">金代状元赵安时撰文的《重修真泽二仙庙碑》李艺平用玄妙的光影,把碑首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照的浑厚而饱满。且不论字体,仅碑首就喧宾夺主地显示了庄严的庙堂之气。</p> <p class="ql-block">西溪庙除了他的文化意义外,也是中国古代楼阁式建筑的代表作,东西梳妆楼,是晋城最早的楼阁式建筑,被有关专家称为:“西溪二仙庙聚集了16座由金到明清的建筑物,古朴典雅,结构精巧,堪称一座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诗歌的功能是有对历史的认识意义;给人于知识的教育作用;给人于审美的愉悦满足。而摄影的功能是记录、承载了人本、人文,是最权威的载体之一。</p> <p class="ql-block">诗歌的功能是有对历史的认识意义;给人于知识的教育作用;给人于审美的愉悦满足。而摄影的功能是记录、承载了人本、人文,是最权威的载体之一。</p><p class="ql-block">诗影两相和。</p><p class="ql-block">李艺平通过摄影,诗歌的手法关注社会、饱含着对故土真情的社会现实传达给陵川这座山城的旅行者,带来了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成为芸芸众生多彩生活的立面写实,丰富着陵川历史的进程。那些镜头下百姓常态的生活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更是让人难忘也让人无法割舍。让我们一起走进晋城,翻开这本《诗画西溪》的书籍。去感受陵川一品风景——西溪</p> <p class="ql-block">晋城好</p><p class="ql-block">好景在陵川</p><p class="ql-block">霜染红叶添秋色</p><p class="ql-block">雪凝玉树雕满山</p><p class="ql-block">更美西溪坛</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