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假期接近尾声,忙碌的生活即将开始,不觉留恋轻松而休闲的假期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假的第二天开始阅读,一者因为家务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串门,美容,按摩都觉得有些自欺欺人,不能改变人老色衰的自然规律,还很浪费时间;二者想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当然也有一种为人师者教然后知困的感觉,觉得严重缺“电”急需充一充,即使不能迅速充进去,也算是简单预热,或许可以温润一下心灵。好在还真正能投入,有时到了晚点会耽误做饭时间,常常要儿子催几次,幸好第一周女儿没有放假,儿子不挑食,我随便应付了事。不到四天看完了《父与子》,屠格涅夫对人物的描写生动逼真,两大政营敌对锋芒毕露,两对父子的真情感人至深...每一句段都值得仔细咀嚼。感受中回味曾经读过的三十来部作品,那些曾经感受深刻的故事、人物、语言大都变得模模糊糊,记忆不起多少来。心里有些悲哀,作为语文老师,这些年来很少专心读书,也懒于思考,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备课需要才会翻阅一些相关的文章。所以,惭愧中警告自己认真学习,多读书,写笔记。掩卷思考,让自己能沉静在文学里,才知那颗浮躁的心轻飘如沙鸥。于是,前二十天又认真读了一遍《红楼梦》,对"红学"又增进了新的认识,读了一遍《尘埃落定》进一步了解了康巴藏族的风土人情。因为女儿比较爱挑食,我得想着法儿精心做饭,后半个月阅读时间相对少了一点。开学前十天又读了《包法利夫人》……想读的书很多,望着书架发现有很多书看了我好多年,我却不曾打开,暗暗想着一定要找时间通通读一遍。一位朋友听说我看书笑话我老了,还准备考试,那么勤奋。其实,我这个人兴趣爱好不多,常感精神空乏,生活无趣,也只有在文学世界里可以找到些安慰。因而暗暗自勉且行且阅读,让大师们的智慧之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在若失中获得短暂的宁静,能够陶醉于文学语言的隽永况味,在艺术与现实中品味美好而简单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新找回阅读的感觉的确很好。让我安静,冷静,陶醉,思考,充实,定不是美容院床上两小时后,面对稍稍泛光的脸蛋些许有些喜悦而又很惋惜浪费时间的失落的矛盾。阅读也无形中给了孩子们一种教育,以身作则;即使已经“功成名就”也能稳坐书桌前静读,这应是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阅读不仅让内心愉悦,也是一种上进,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以一种前行者的姿态穿梭在岁月的人海潮流中,所以这个假期的生活因为阅读而倍显生命的辉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庭主妇认真做好日常事务,才无愧于贤妻良母的冠誉。一月三餐,精心准备,尝试了从未做过的剪饼、炖猪蹄、红烧虾、葱香饼、肉炒藕片、炒竹笋等菜样,让儿女吃得津津有味,也让自己厨艺有了进步,获得儿女的夸赞的滋味胜过了菜香的爽口。是的,陪伴何尝不是最幸福的事情。其实他们都已长大,能看着他们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在满足中又愧怍曾经总对美好生活的抱怨和无奈。过去只愿时间过得快点,让他们快点长大,如今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孩子大了就会远走高飞,我们要就进入人生的黄昏,想想就令人伤感。所以现在和孩子们相守的日子就更加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下有小上有老。忙里偷闲,去乡下陪了几天年近古稀的爸妈。看着日渐驼背的他们还在整日忙着自己的农事,那劲头一点不比年轻时逊色。虽然内心有些心疼,但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心甘情愿,也就不再愧疚。满足他们想要的独立、自由、充实的生活信念,也该是作女儿的“孝”心了吧!我所能做的就是以对待儿女的热情给他们做几顿可口的饭菜,给他们清扫一下卫生,听妈妈讲讲东家的长西家的短,把她心中的“见闻”得以尽情再现....一星期的陪伴让两位老人已经很满足了。回望爸妈送我离去的身影,心里总是暖暖的。我祈愿他们能够再多健康几年,继续呼唤我的乳名,继续对我嘘寒问暖,继续她们的叮咛和安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能够安静,能够阅读,能够相夫教子,能够尽孝,能够散步,能够爱和被爱,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是我理想的幸福生活,我轻轻提笔记下这个假期我的清欢。</p><p class="ql-block"> 2019.8.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