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德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毛主席曾赞扬朱总司令“人民的光荣”,周总理称其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朱德戎马一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在云南旅居期间,三月下旬到建水古城旅游,十分荣幸地多次偶见朱德的足迹。结束了旅居生活,在回程的列车上,写此游记,以此缅怀敬爱的朱德委员长。</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我来到建水古城,也就是民国以前的云南临安府。进入北城门,就见到《朱德故居》的路标指示,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径直前往。</p> <p class="ql-block">从建水热闹的建中路与北正街交叉口向南一转,就进入红井街,行走百余米到红井街21号,有一座三间六耳的四合院平房,这就是朱德建水故居。</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初,年轻的朱德为寻求报国救民的真理,别家乡四川来到云南讲武堂求学,在讲武堂结识了建水籍同学曾师仲,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1913年朱德任蔡锷将军摩下少校营长,后因滇南驻军剿匪,奉命于1913年至1915年驻防建水、开远、蒙自、个旧,其中于1914年夏季至1915年12月带军入驻建水,任务是保护个碧石铁路(云南民间资本修建的寸轨铁路),防止法国人入侵(法国修建的昆明至越南河内的米轨铁路),朱德便与建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建水人民都亲切地称之为“临安之子”。小院东侧的三间厢房,便是朱德当年住过的地方。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此,好象那年轻的、高大魁梧的身影驰骋在边陲的英姿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朱德驻防建水期间,就住在红井街21号一一好友曾师仲家里,与同学曾师仲一同读书、下棋、训练、战斗,有时陪妻子肖菊芳一起到郊外溜马,朱德还留下了“认真读书”的墨迹,鞭策自己要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作风。</p> <p class="ql-block">1962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重返故里建水,登上了朝阳楼,跳望着昔年驻军的南校场,有感而发,吟写了《重返临安》一诗:“夏日访临安,欣然改旧观。昔日军驻地,今日作良田。械斗之风息,人民建乐园。边疆如此固,邻友亦同欢。”其诗境意盎然,表现出怀旧之情和故地解放后发展变化的喜悦。现建水古城大体上已复原了临安府时的原型,唯城东门一一朱德曾登临的朝阳楼为原始建筑。</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我游览了位于建水东22公里的燕子洞,一进景区,就见一块巨大的竖石上镌刻着文字,近前一看,原是1962年朱德回归故里游览燕子洞所写的诗词《燕子洞》:“满岩燕子窝,燕儿舞婆娑。春来秋去也,唯尔子孙多。游客题诗话,农夫禁网罗。洞内新天地,贯通建水河。二十公里远,开远露伏波。前曾为匪窟,肃匪动干戈。道人称百岁,香案信无讹。临安风景地,避暑气温和。”此首诗即是对燕子洞景观的赞美,又是对自己五十多年前剿匪经历的回顾,其书法行楷十足,彰显过硬的书法功底和大家书法风范。</p> <p class="ql-block">燕子洞着实很美,它位于建水泸江河的群山峡谷中,有百万只大白腰雨燕巢居洞内,每日燕出燕入,成为国内绝无仅有的一大生态奇观。洞分水洞和旱洞两部分,水洞以丰富的岩溶景观称奇,旱洞以摩岩石刻、绝壁长廊、春燕云集等独特的人文景观著称。</p> <p class="ql-block">在旱洞内,有一尊朱德与燕子洞宫观道长下棋的塑像,可知朱德委员长当时与道长有深度的交流,才留有“道人称百岁,香客信无讹”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朱德委员长在重回建水就要结束时,心里有着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欣然挥豪把《重返临安》《燕子洞》书写一遍。朱德的这二幅书法可谓飘逸洒脱,挺拔俊秀,劲透纸背,最终成为了重返云南留给建水人民最为珍贵的墨宝,也为建水厚重的历史写下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旅游景区赋诗并题字的不多,据我所知,董必武副委员长在游览呼和浩特昭君墓时,曾作过为昭君出塞正名的诗词,至今立于景区要位。朱德委员长为建水燕子洞而题写的诗,不仅为建水古城和燕子洞景区增加知名度,也成为我们敬爰的朱德委员长的纪念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