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收藏品市场,一眼货被解释为藏家看一眼就知道真与假的藏品。拥有此等功力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积累。</p><p class="ql-block"> 古玩艺术品鉴定是一种特殊的熟练工种,不神秘也不简单。在收藏的道路上时间和经验成正比,见识和判断成正比,知识和水平成正比。2006年秋天,在故宫的一间办公室里,耿先生握着件,一位老领导送来的宣德青花瓷器端详许久,然后对在场的人说:同类器物传承有序的一件在台北故宫。这件的尺寸,青花用料,做工和重量几乎与那件一致。但是,我说句伤人的话是仿品。为什么,请各位想想吧。 </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在短短的几分钟里,耿先生检索了自己几十年的从业记忆,并迅速指出它的仿造原型在哪里。所有这些经验看似一眼判断,实则多年积累。</p><p class="ql-block"> 科学手段未进入收藏品鉴定领域之前,眼学统治着今天的收藏品鉴定市场。之所以成为此行当独有的学问,是因为眼学里饱含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止从课堂学得,更要在实践中积累;不止靠老师和师傅传授,还要有自身体会。</p><p class="ql-block"> 首先,公立博物馆的馆藏器物是收藏知识的第一来源。其明确标注出土时间,地点或传承关系。</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之前出版的文物及考古类书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仿品成批量出现在市场,数量远远超过之前的各个时期。2003年,有人拿着一幅赵之谦作品,同时还带着六十年代初,浙江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博物馆藏品集》在北京招摇撞骗。不法商人居然把藏品画集拆开,将一幅仿造作品的照片插入其中,并重新印制目录。</p><p class="ql-block"> 其三,向古玩店的老师傅们虚心请教。这些从业多年的古玩店老板们是杂家。每个人都是一部收藏专著。他们不善于引经据典,但是辨别器物的新老绝对经验丰富。鉴定古玩本来就是商家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当下,很多收藏爱好者们在鉴定上进入误区,每每听到专家旁征博引的鉴定意见,便崇拜得五体投地。曾有家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中,一位书画鉴定家面对一幅几十字的小篆书法作品像读仿宋字一样,一气呵成。此明显是幕后之功。若真如此,此人在国内专业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圈也当属一二。</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向造假者学习。收藏爱好者在古玩市场浏览时,一定要和地摊的主人们交朋友。地摊是全国收藏品市场的基础。摊主是最基层的藏品收集人。</p><p class="ql-block"> 选择藏品的第一步是新与老的辨别,与鉴定专家们奢谈的宋徽宗七年是什么心情,宣德时期为什么在瓷器各处写款识,清晚期出现的洋蓝代表国力衰弱等等历史问题并不相干。地摊收藏既无专项,也没有那么多历史的真知灼见。收藏爱好者们只要把握器物新老区别,即可。比如古代鎏金和贴金不同于近代的镀金。大家都骑过自行车。电镀的车把锃光瓦亮与镀金工艺大同小异。</p><p class="ql-block"> 不要相信“库出瓷”。这词汇是故宫专属,不是指文物店藏品。地摊上的瓷器一定要看老气。不知咱奶奶使用的茶碗还在不在?那就是标本。面对百十年前的民窑瓷器,看不出新老的人一定脑子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玉器重要的是材质。材质的核心是硬度。</p><p class="ql-block"> 都说纸存千年,绢存八百。故宫和公立博物馆藏品除外,有专家鉴定原装原裱的明代书画作品时,还能挂起来欣赏。这时应该先问问藏家是如何收藏保管的?该授予国家科学进步奖。</p><p class="ql-block"> 收藏爱好者们要打好基础,用理性的眼光欣赏老物件,在市场偶遇眼前一亮的东西时,要细细琢磨和认真分析,往往最朴素,最生活的经验也最有实用价值。</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元代钧瓷梅瓶(有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