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收藏着现今全球范围内数量最多的卡拉瓦乔原作的罗马博尔盖赛美术馆与浦东美术馆首次合作,举办的国内首个卡拉瓦乔主题展,心心念念已久,赶在闭展前来把草</p> <p class="ql-block">检票口的小广告</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即弯曲与线条</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逮捕基督》阿尔皮诺骑士(朱塞佩切萨里)</p><p class="ql-block">约1598年,铜版油画</p><p class="ql-block">意大利艺术理论学家乔万•皮耶特罗•贝洛里认为,这幅画是阿尔皮诺骑士最美的作品。画中所描绘的“基督夜间遇袭”是阿尔皮诺最著名、受模仿最多的作品之一,至今已有多个已知的复制品、工作室副本和衍生作品。</p><p class="ql-block">1607年,保罗五世下令没收阿尔皮诺工作室的作品后,这幅画便被希皮奥内-博尔盖塞收藏。根据希皮奥内的收藏指南和清单,这幅画出自阿尔皮诺骑士。1683年,这幅画被转移到博尔盖塞宫,直到十九世纪才回到博尔盖塞美术馆所在的别墅,最后被国家收购。</p> <p class="ql-block">该场景以孤立的基督形象为中心向外铺展,他也是整个构图的支点。在前景中,圣彼得正与加略人犹大的一个同伙搏斗。画面的左侧,我们看到一个试图逃跑的年轻人被士兵用床单罩住而无法脱身。阿尔皮诺在画中使用了两个光源:月亮和火把,这可能影响了卡拉瓦乔多年后对光线的处理手法。</p> <p class="ql-block">《图路斯-荷提里乌斯与维爱人之战》<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尔皮诺骑士 </span>约1596-1597年 布面油画,67x89厘米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罗马军队与伊特鲁里亚的维爱人军队之间的战斗。战斗发生在阴沉的天空下,一群敌军士兵占据了画面左侧,而真正的交战位于画面中央。前景中,一个战土倒在他的白马上,引人注目。画面的右侧,国王图路斯•荷提里乌斯正骑着马,转身听一个骑兵汇报撤退到山上的消息。构图充满了倒下的马匹和摔下马的骑兵,他们的身体堆叠交错,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战争场景。这一风格在整个十七世纪非常流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透过画面中明暗色调分布所带来的躁动之感,可以看出该画作追溯到约1596至1597年,和《逮捕基督》的创作时间差不多。后来,阿尔皮诺又基于该作品在卡皮托里尼山上创作了一幅壁画,并于几年后完成,风格也更加成熟。这幅壁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几十年间,所有描绘战斗场景的画家都将其视作典范,包括这里展出的艺术家萨尔瓦多•罗萨,他的色调更加戏剧化。</p> <p class="ql-block">阿尔皮诺骑士《劫夺欧罗巴》</p><p class="ql-block">约1603-1606年 木板油画,57×45厘米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试观此人》乔瓦尼 巴廖内 罗马艺术家,也是其它艺术家的传记作者,是卡拉瓦乔的严格批判者,1606年 布面油画 博尔盖赛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标题取自约翰福音:看,这个人,是彼拉多在鞭打耶稣时说的话。作品中有天主教受难有关的工具,十字架,打开的石棺等</p> <p class="ql-block">帕多瓦尼诺(卢多维科•莱奥尼)《保罗五世博尔盖塞肖像》约1605-1612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44 x126厘米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这幅保罗五世的肖像是卡拉瓦乔原作的复制品,很可能出自当时著名的罗马贵族肖像画家卢多维科•莱奥尼之手,因为希皮奥内-博尔盖塞1633年左右的一份藏品清单中似乎提到了这幅画。保罗五世在罗马委托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圣彼得大教堂的立面,他派人用大写字母在中间刻上了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画作描绘了教皇的四分之三半身像。他端坐着,直视观众,穿着教皇专属的白色长袍,身披一条貂皮镶边的红色披肩。教皇头戴一顶绒帽,其颜色和饰边都和他的披肩一样。正如学者指出,《保罗五世博尔盖塞肖像》标志着一种呈现神圣教皇的新方式,即用世俗的“真实肖像”来描绘教皇。同时,这幅画也成为了罗马教会的宣传形象和原型,并在此备受推崇,许多艺术家都对其进行了再创作。</p> <p class="ql-block">阿尔皮诺骑士(朱塞佩、•切萨里)</p><p class="ql-block">《被丘比特加冕的维纳斯》1607年前</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82×112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帕里斯的裁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传)弗朗切斯科•克雷斯琴齐 罗马 </span>17世纪初</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123×92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传)阿尔皮诺骑士</span></p><p class="ql-block">17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25× 95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被斩首的施洗者圣约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尔皮诺骑士 </span>约1630年</p><p class="ql-block">铜版油画,35×28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 萨基(罗马,1599-1661)</p><p class="ql-block">《克莱门特,梅里尼蒙席肖像》 1630-1631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38×136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马,巴洛克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彼得罗、达科尔托纳(彼得罗•贝雷逖尼)(科尔托纳,1596 罗马,1669)</p><p class="ql-block">《朱利奥-萨切蒂肖像》 约1626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33×98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艺术大师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两副作品</p> <p class="ql-block">乔凡尼 洛伦佐 贝尼尼(那不勒斯,1598-1680)</p><p class="ql-block">《成熟时期的自画像》约1635-164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53×4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乔凡尼•洛伦佐 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用自己的作品彻底改变了罗马的面貌。贝尼尼擅长雕塑和建筑,从展出的两幅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在绘画方面也很出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评论家从未质疑过这件作品出自贝尼尼之手,但它到底创作于何时却众说纷纭。根据肖像的风格和年龄,可以推测这幅自画像中的贝尼尼大约40岁,因此可将创作时间确定在1635年至1640年之间。他的面部显示出衰老的迹象:皮肤干燥,发际线略微后移,眼圈不浓,头发微白。整幅画以灰色为背景,贝尼尼头部周围的颜色则更亮。贝尼尼在画深色外衣和白色衣领时只用寥寥数笔,这在其他肖像画中也比较常见,展现了画家专注渲染脸部、相貌和表情的习惯。该作品也许是贝尼尼自画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也因为过去被印在意大利里拉纸币上而广为人知。1911年,奥托;梅辛格男爵为了将这幅画永远留在意大利,通过捐赠将其纳入博尔盖塞收藏。</p> <p class="ql-block">乔凡尼 洛伦佐•贝尼尼(那不勒斯 1598-1680)</p><p class="ql-block">《男孩肖像》 约1623-1625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34×28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贝尼尼是巴洛克早期杰出的意大利艺术家。他在卡拉瓦乔之后成名,活跃于17世纪的罗马。</p> <p class="ql-block">天使与圣徒</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 约1598-1600年</p><p class="ql-block">(传)阿尼巴尔•卡拉齐(博洛尼亚 1560-1609)</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69x58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通常被认为出自阿尼巴尔,卡拉齐之手。他是与卡拉瓦乔同时代的画家,也是十七世纪早期波伦亚画派的开创者。他坚持将自然主义特征应用于古典希腊和罗马主题,构图自由活泼,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阿尼巴尔来自一个绘画世家:事实上,他和哥哥阿戈斯蒂诺(来自其工作室的作品亦在此展出)以及堂兄卢多维科一起在家乡博洛尼亚创办了一所重要的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画中,玛利亚和约瑟凝视着熟睡的耶稣,陷入了沉思。耶稣位于画布中央,他的睡姿让人想起圭多•雷尼的《熟睡的丘比特》。在这幅画中,卡拉齐凸显了婴儿的安眠,以近距离的视角和简单基本的构图法来强调主题的精神肉涵,这与其他耶稣诞生主题的绘画有所不同。这幅画进入收藏的时间尚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在十七世纪晚期被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圣方济各》 阿尼巴尔 卡拉奇 博洛尼亚</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p><p class="ql-block">博尔盖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锡耶纳的圣凯瑟琳之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戈斯蒂诺 卡拉齐(博洛尼亚)</span></p><p class="ql-block">16 世纪末-17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90×69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圭多•雷尼(博洛尼亚,1575-1642)</p><p class="ql-block">《乡间舞蹈》 约1601-1602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81× 99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一群农民组织的乡村舞会,许多当地上流人士参与其中。一位年轻的农民正向一位女士邀舞,笛子和提琴在一旁伴奏。</p><p class="ql-block">背后的山景中,城堡、农场和一座小教堂点缀其间,还可以看到若干猎人和其他人物。远处,几艘帆船正驶过一片水域。</p><p class="ql-block">2008年,这幅画再度现身伦敦的拍卖会,署名为“匿名波伦亚派画家”,后来被学者们认定是圭多•雷尼的作品,来自于希皮奥内•博尔盖塞收藏。雷尼对人物风景画的熟悉程度在过去几乎无人知晓。最新研究发掘了这位艺术家年轻时的许多同类型作品,作为波伦亚派画家的一员,他的作品彰显出阿尼巴尔-卡拉齐及其学派推崇的核心特征。画中有一个奇特而精湛的细节,展现了雷尼对错视画的青睐:他在天空中画了两只苍蝇,和现实中的苍蝇一样大,栩栩如生,好像真的有苍蝇停在画布上一般。</p> <p class="ql-block">拉维妮娅、丰塔纳(博洛尼亚,1552、罗马,1614)《青年肖像》 1606年</p><p class="ql-block">铅笔画,48x36厘米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乔万尼、巴蒂斯塔、维奥拉(博洛尼亚、1576-罗马,1622)</p><p class="ql-block">《风景》 1613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69×87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斯卡瑟里诺(伊波利托 斯卡瑟拉)(费拉拉,约1550-1620)</p><p class="ql-block">《维纳斯发现死去的阿多尼斯》约160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97.5× 118.5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梅尼基诺(多梅尼科-臧皮里)(博洛尼亚,1581-那不勒斯,1641)</p><p class="ql-block">《女先知》 1617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23×89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多梅尼基诺是波伦亚画派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这幅画描绘了一个“西比尔”,即年轻的女先知,她能够预测未来,但语言总是模棱两可。刻画女先知为描绘精致的女性形象提供了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先知”也演变成了广为人知的主题。十七世纪有很多作品以各种形式表现她们的形象,乔瓦尼:弗朗西斯科•罗马内利在此展出的另一幅《女先知》便是其中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梅尼基诺笔下的这位女性头戴华丽的头巾,金发如镶边般衬着圆圆的脸蛋,目光仿佛受到启迪,展现了与另一位伟大的波伦亚画家主多雷尼之间的显著关联。这幅画使用了不太常见的图像元素来描绘女先知:通常这一主题没有音乐相关的元素,但在该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微张开的嘴唇、提琴的琴颈和乐谱。这些元素代表了多梅尼基诺和希皮奥内•博尔盖塞所熟知的音乐领域,很可能就是他们提出了这种独特的图像风格。这幅画于1617年为大权在握的红衣主教而作,并同年被他买下。</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 弗朗西斯科 罗马内利(维泰博 罗马)</p><p class="ql-block">《女先知》</p><p class="ql-block">约1640-165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68×56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开端</p> <p class="ql-block">佩萨雷西(西蒙内-坎塔里尼)</p><p class="ql-block">《圣家族与青年施洗者圣约翰》约1642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96x 7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圭尔奇诺(乔瓦尼•弗朗西斯科•巴比里)(琴托,1591-博洛尼亚,1666)</p><p class="ql-block">《参孙为父母献上蜂巢》 1629年前</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12×146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 兰弗朗科(帕尔马,1582-罗马,1647)</p><p class="ql-block">《约瑟与波提乏之妻》 约162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01× 15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作者是乔瓦尼,兰弗朗科,他是波伦亚派的画家,也是艾米利亚巴洛克风格的伟大倡导者。多年来,兰弗朗科收到了许多来自希皮奥内和博尔盖塞家族的委托,如装饰博尔盖塞美术馆其中一个大厅的天花板(现在被称作兰弗朗科厅)。《约瑟与波提乏之妻》描绘了《圣经》中一段有关约瑟的故事。约瑟是一个谦卑而忠诚的奴隶,受到主人波提乏(一个富有的埃及大臣)之妻的诱惑。有一天,波提乏的妻子想要勾引他,但约瑟对他的主人忠心耿耿,拒绝了她的示爱。</p><p class="ql-block">兰弗朗科描绘了波提乏的妻子引诱约瑟的那一刻:她试图把约瑟拉到身边,紧紧抓住他那厚重的赭色斗篷,但约瑟从留在她手中的长袍中挣脱了出来,神情姿态非常果断。这位年轻女子半裸着坐在床上的姿势,让人想起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神话女性形象。这幅画完成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在这之前的几年,兰弗朗科就提出要创作一幅相同主题的壁画),与兰弗朗科当时采用的风格一致—明暗对比方面,他沿用了与卡拉瓦乔创作技巧类似的模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菲德加利齐亚(米兰、约1578-約1630)</p><p class="ql-block">《朱迪斯与霍洛芬斯的头颅》 1601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41×108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红衣主教安东尼奥•玛丽亚-萨尔维亚蒂的遗产,描绘了美丽而勇敢的朱迪斯,她是《圣经》旧约启示录中众多广为流传的故事的名主角之一。故事中,朱迪斯在晚上进入帐篷引诱亚述将军霍洛芬斯,并在仆人的帮助下将其斩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因一些细节的精致而引人注目,例如女子所穿的珍贵服饰。画家的父亲努齐奥•加利齐亚因制作绘画、微型画和华丽的仪式服装和戏剧服装而闻名,这一细节着实反映了加利齐亚工作室的盛誉。画中,年轻的女主角傲然地展示了被女仆盛在金盆(金盆边缘有画家的签名和日期)中的敌人首级,是反抗压迫的力量与自由的象征。在画家的笔下,朱迪斯是如此无情,暗示着神圣使命势在必行。这幅画的丰富性与亦在此展出的波尔德诺内的《朱迪斯》形成了鲜明对比—波尔德诺内的朱迪斯并没有穿着珍贵的服饰,而且几乎是完全背对观众,只将那阴沉的脸转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被画家表现服饰质地的技法惊艳到了</p> <p class="ql-block">《朱迪斯》波尔德诺内 费拉拉</p><p class="ql-block">约1516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面,95×78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是此次展览里另一副表现朱迪斯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战争》萨尔瓦多 罗萨</p><p class="ql-block">17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72× 13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马尔康托尼奥巴塞蒂(维罗纳,1586-1630)</p><p class="ql-block">《卸下圣体》</p><p class="ql-block">1613-1616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48x39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费德里科•巴洛西(乌尔比诺,约1535-1612)</p><p class="ql-block">《祷告的圣杰罗姆》</p><p class="ql-block">1595-160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98 ×68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萨索费拉托(乔瓦尼•巴蒂斯塔萨尔维)(萨索费拉托,1609-罗马,1685)《圣母子》</p><p class="ql-block">约1601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69.5× 55.5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阿戈斯提诺恰姆佩里(佛罗伦萨,1565-罗马,1630)</p><p class="ql-block">《石棺上的基督和两个天使》 1614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25 ×102.5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托法诺•阿罗里(佛罗伦萨,1577-1621)《祷告中的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约161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200x 145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卡洛 多尔奇(佛罗伦萨,1616 1686)</p><p class="ql-block">《圣母子》 约1630-164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88× 71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罗得和他的女儿们》 </p><p class="ql-block">乔万尼•弗朗西斯科•格列里 1617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得和她女儿的故事出自《圣经》创世纪19章,老男人就是罗得,两个小姑娘就是他俩女儿。罗得一家本来是个6口之家,罗得夫妻、俩女儿准夫妻,全家住在所多玛,这个城市相当炸裂的乱,耶和华要灭这城,但要救罗得一家,让他们赶紧逃,不要回头,俩准女婿不信不走,和所多玛城一起被天上下的硫磺火烧成渣渣,罗得妻子跑出城了,好死不死偏要回头看,变成了盐柱,最后就罗得和俩女儿逃出来,躲到山洞里,深山老林没人来,女儿怕断后,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把罗得灌醉,同房,然后延续后代,生了摩亚人和亚们人的始祖。画面画的就是灌酒的场景。如此乱伦的故事,毁三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奥尔贝托(亚历山德罗•图尔奇)</p><p class="ql-block">《死去的基督,抹大拉的玛利亚和天使》约1616-1617年</p><p class="ql-block">板面油画,42×5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雅克 斯特拉</p><p class="ql-block">《祷告的朱迪斯》 1623-1624年</p><p class="ql-block">板面油画,30×36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帕斯夸罗托(帕斯夸菜•奥蒂诺)(维罗纳,约1580-1630)</p><p class="ql-block">《拉撒路复活》 约1614年</p><p class="ql-block">板面油画,46×36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奥尔贝托(亚历山德罗•图尔奇)</p><p class="ql-block">《拉撒路复活》 约1617年</p><p class="ql-block">板面油画,36x27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尔皮诺骑士(朱塞佩:切萨里)</p><p class="ql-block">《施洗者圣约翰》约1603-1606年</p><p class="ql-block">板面油画,33×26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音乐</p> <p class="ql-block">勃艮第人(纪尧姆•库尔图瓦)</p><p class="ql-block">《圣杰罗姆与审判天使》</p><p class="ql-block">约1660-167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73×125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费德里科•巴洛西(乌尔比诺,约1535 1612)</p><p class="ql-block">《埃涅阿斯逃离特洛伊》 1598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79x 25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由巴洛西署名,创作于1598年。由朱利亚诺-德拉-罗维里委托创作,而后被他献给了红衣主教希皮奥内-博尔盖塞。1613年在博尔盖塞的收藏中首次记录了这副画,它也是迄今为止所有藏品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巴洛西一生致力于宗教主题的绘画,除肖像画以外,《埃涅阿斯逃离特洛伊》是巴洛西在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幅世俗主题的画作。画中,埃涅阿斯抱着他的父亲安奇塞斯逃离家乡特洛伊,小儿子阿斯卡尼乌斯几乎匍匐在地面,妻子克瑞乌萨紧随其后。我们在背景中看到的建筑受到了伯拉孟特所设计的“坦比哀多”小礼拜堂的启发,这间礼拜堂位于罗马金山圣伯多禄堂,建筑原型在巴洛西的再创作中被赋予了古典之风。画中安奇塞斯的脸是基于一个理想的原型而绘制的,在本次展览中同样出自该画家之手的《祷告的圣杰罗姆》中,这一原型被再度使用。</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德罗 蒂亚里尼(博洛尼亚,1577-1668)</p><p class="ql-block">《里那尔多和阿米达》 1624年前</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28×189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奎多 雷尼(博洛尼亚,1575-1642)</p><p class="ql-block">《摩西怒摔法版》 17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73× 134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是雷尼在职业生涯成熟阶段的创作。画中,摩西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他的子民对金犊下拜,便勃然大怒,想要将写有十诚的石板摔个粉碎。他张着嘴,一脸震怒,乌云密布的天空和光影的强烈对比凸显了其愤怒的情绪。</p><p class="ql-block">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多处借鉴卡拉瓦乔的痕迹:雷尼采用了与伦巴第画家类似的技术,使用了一种红色的颜料来做基底;他厚涂颜料的笔触和卡拉瓦乔十分相像;半身像的形式也是典型的卡拉瓦乔风格。尽管有这些相似之处,他们作品的明度是全然不同的:卡拉瓦乔的作品偏向棕色,而圭多•雷尼的作品则偏蓝,靛蓝的光几乎弥漫在整幅画中。这幅画很可能是希皮奥内•博尔盖塞直接从圭多•雷尼处购买的。主多•雷尼深受红衣主教的喜爱,后者往往不择手段来确保与前者的合作。</p> <p class="ql-block">小西班牙人(胡塞佩德•里贝拉)(哈蒂瓦,1591-那不勒斯,1652)</p><p class="ql-block">《圣彼得获释》 1613-1614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93× 14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作者是胡塞佩•德•里贝拉,他被称为“小西班牙人”,是一位西班牙画家,也是十七世纪那不勒斯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这幅画创作于1613至1614年左右。画中,使徒彼得被关在黑暗的监狱中,一位天使来到他身旁,并奇迹般地把他从囚禁中解救了出来。里贝拉将《使徒行传》(第12章6节)中的故事用绝佳的感染力和非凡的技巧再次呈现,通过对暖色调的娴熟运用,成功地使所描绘的主题变得触手可及。他用淡淡的光照亮了美丽的无翼天使,突出了他的人类特征;同时,里贝拉运用透视法缩短了彼得与观众的距离,在前景给凉鞋增添了诸多细节,展现了卡拉瓦乔的影响力。这幅画大致相当于祭坛画的尺寸,因此有人猜测,它可能是通过委托或由博尔盖塞家族成员直接购买而进入博尔盖塞收藏的。这个家族成员可能就是红衣主教希皮奥内,他当时以攫取“被拒绝”的作品(如卡拉瓦乔的《教宗御座轿夫圣母》)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乔万尼•弗朗西斯科、格列里(福松布罗内,1589 佩萨罗,1655)</p><p class="ql-block">《约瑟事迹:约瑟为囚犯解梦》 1615-1617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69×241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鲁斯蒂奇诺(弗朗西斯科•鲁斯蒂奇)(锡耶纳:1592-1626)</p><p class="ql-block">《受虔诚妇女照料的圣塞巴斯蒂安》 1624-1625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50x 211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I</p> <p class="ql-block">圣塞巴斯蒂安在三世纪基督教迫害时期,被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下令乱箭杀死,之后被尊为圣人,在文艺作品上,他经常被描绘成捆住后用乱箭射穿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莱昂内尔 斯帕达(博洛尼亚1576 -帕尔马 1622)</p><p class="ql-block">《音乐会》约1615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38×177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哈特福德大师(罗马,活跃于17t)</p><p class="ql-block">《花瓶、水果与蔬菜》 1607年前</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05 x184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标志着静物画的开端。这一体裁在整个十七世纪都非常成功,其实践者主要包括荷兰和佛兰德画家,以及十七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的静物画家——青年卡拉瓦乔。</p><p class="ql-block">1607年,希皮奥内 博尔盖塞没收了呵尔皮诺骑士的藏画,这幅画与同样参与本次展览的《乌类静物画》就是其中两幅。也有人认为这两幅画是卡拉瓦乔的作品,但最近的研究指出它们出自一位身份不明的艺术家之手,即“哈特福德大师”。由于其第一幅作品存放在美国哈特福德市,按照惯例他也因此被冠名。他曾与声名鹊起的卡拉瓦乔一起在阿尔皮诺的工作室共事,因此他的风格也与卡拉瓦乔非常相近:黑暗的背景、倾斜的光线、柳条篮子、各种花卉以及精确描绘的植物和动物元素等,都是两位艺术家的共同特征。画中,位于构图中间的几只蜥蜴暗示了作品潜在的道德目的,它们镇定自若的姿态被认为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使误入歧途的人们回到正轨。《花瓶、水果与蔬菜》和《乌类静物画》都出现在被没收作品的名单上,意味着它们肯定是在1607年5月4日之前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那些意大利之外的艺术家们</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格拉尔多(格里特范洪特霍斯特)(乌得勒支,1592 1656)</p><p class="ql-block">《音乐会(失窃的护身符)》约1620-163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68x 202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画中一群人正围桌奏乐高歌。画面的左侧,音乐家手持低音提琴,为坐在前面的年轻人和身旁的女孩伴奏,这两人正在尝试二重唱。女孩一只手拿着乐谱,另一只手试图摘下男人的耳环,与此同时,她年长的同伙正在将手伸向绑在男人腰上的钱包。这个场景围绕“对年轻男子设下的骗局“展开,但老妇人的手势似乎暗指一种更普世的警告:不要放任自己沉溺于酗酒、音乐和欢愉。</p><p class="ql-block">这种对音乐主题的诠释源于十七世纪早期荷兰北部加尔文主义的道德氛围;加尔文主义主题画是当时绘画流行趋势的一部分。这位荷兰画家在某些方面淡化了卡拉瓦乔的风格,但后者的影响在其作品中仍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打在两位歌者的光束源自左侧,且着重照亮年轻男子的黄色长袍。此外,在静物中也可以看到卡拉瓦乔的影响:艺术家在桌面上加了一道光束,照亮了水果和植物。很明显,这是对卡拉瓦乔的《水果篮》(存放在安波罗修美术馆)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通俗剧</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格拉尔多(格里特范 洪特霍斯特)(乌得勒支,1592 1656)</p><p class="ql-block">《苏撒拿与长老》 1655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57×21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哈特福德大师(罗马,活跃于17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乌类静物画》 1607年前</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04×173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悠扬的巴洛克音乐奏响,随着灯光逐渐变暗,汇集卡拉瓦乔六幅真迹的最后一个展厅以缓慢而恢弘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p> <p class="ql-block">在同一展厅中,两幅来自卡拉瓦乔的《施洗者圣约翰》真迹并列放置,带来强烈感官冲击。</p> <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 梅里西 米兰 1571-1610 )</p><p class="ql-block">《施洗者圣约翰》 1604-1606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94×131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国立古代艺术美术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目前珍藏在罗马国立古代艺术美术馆(科西尼宫),卡拉瓦乔在职业生涯中画了多幅《施洗者圣约翰》,这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该作品可以追溯到卡拉瓦乔的罗马时期,确切来说是1604至1606年之间。与博尔盖塞美术馆中一幅同主题的作品(同样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些许不同的是,卡拉瓦乔在此别出心裁地将画布进行了对角线切割。这是一张四分之三半身像,画中的圣约翰正在沙漠中沉思,他的脸转向一侧,观察着我们看不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他的眼睛被浓密的头发半遮着,但忧郁深沉的眼神仍清晰可辨。从上方打下的强烈光线凸显了年轻人的肌肉线条,而画布的其余部分则沉浸在黑色的阴影中,两者之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充满戏剧性和悲怆的氛围,圣徒的典型特征有所缺失或被边缘化了。事实上,这里的他并没有穿驼皮,上方带有十字架的手杖被画布边缘截断,就连象征洗礼的碗也被搁置一旁。卡拉瓦乔在表现这位年轻的施洗者时为其赋予了新的意义,使主题更加直接。</p> <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 梅里西)</p><p class="ql-block">《施洗者圣约翰》1609-1610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52×125厘米</p><p class="ql-block">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作为卡拉瓦乔短暂职业生涯末期的创作,这幅画是他1610年从那不勒斯经海路返回罗马时随身携带的作品之一,他希望能免于保罗五世在1606年对自己的死刑判决。为获得教皇的赦免,卡拉瓦乔计划将这些画作送给教皇的外甥红衣主教希皮奥内•博尔盖塞,后者当时已经拥有卡拉瓦乔其他三件作品,包括《捧果篮的男孩》。然而如一些信中所称,在罗马北部海岸的帕洛附近,卡拉瓦乔被不公正地囚禁起来,他未能登上运送他珍贵行李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该作品描绘了伊丽莎白之子、耶稣的表兄——施洗者圣约翰。画中的他在阴影中沉思,旁边是一只公羊,象征着人类通过基督的牺牲而获得救赎。圣徒坐在一块红色长布上,暗指其殉道时流下的血;左手握着一根细长的芦苇,意指他在沙漠中过着苦修和祈祷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捧果篮的男孩》</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p><p class="ql-block">(米兰,1571 - 埃尔科莱港,1610) 约1595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70 x 67厘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可追溯到卡拉瓦乔从米兰来到罗马后,受雇于朱塞佩-切萨里工作室的时期,他专职画水果和花卉。画中展示了一个年轻男子的四分之三半身像,他手中的篮子装满秋叶和水果(如苹果和葡萄)。这些水果具有一些自然物的典型缺陷,根据部分学者的说法,这些秋天的果实象征飞逝的时间、衰老的容颜以及死亡。在该作品中,光线无疑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它从男孩身后渗透出来,映照在篮子上,使篮子里的果实呈现出各种不规则和不完美之处。这幅画出色地再现了现实,在画布上,卡拉瓦乔展示了以模仿来研究自然世界的深厚功力,他牢记自身的伦巴第和威尼斯文化根脉,避免对自然物进行审美化的诠释。1607年,朱塞佩 切萨里(又称阿尔皮诺骑士)被教皇保罗五世的检察官指控非法拥有武器,他的一系列藏画因此被没收,这幅《捧果篮的男孩》便是其中之一。朱塞佩-切萨里被迫将藏品悉数交给使徒厅,被教皇征用并赠予他的外甥红衣主教希皮奥内博尔盖塞,后者被认为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p><p class="ql-block">尽管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画中主角可能是画家马里奥·明尼蒂(Mario Minniti),但其身份依然未明。画中的光影和寓意使这幅作品成为卡拉瓦乔独特艺术风格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看向画作,位于画面中央的果篮总是吸引着目光。葡萄有霜感,苹果有腊感,桃子有毛感,这幅静物画呈现了多串葡萄、无花果、枇杷、梨、小野苹果和切开的石榴,让人垂涎欲滴。作品是对现实进行了完美再现</p> <p class="ql-block">《宗座总书记官马菲奥·巴尔贝里尼肖像》</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约1595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21 x 95厘米</p><p class="ql-block">马菲奥·巴尔贝里尼,也就是未来的乌尔班八世。</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作来自佛罗伦萨的一位私人藏家收藏,一般不对外公开展出。</p> <p class="ql-block">画中人物是马菲奥·巴尔贝里尼,他出身于佛罗伦萨贵族家庭,曾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他是十七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是艺术的伟大赞助人、博学的诗人也是人文主义者,他的城市规划彻底改变了罗马的面貌。当时的巴尔贝里尼三十岁左右,从人物身着的长袍可以看出,他正担任宗座总书记官一职,负责记录罗马教廷颁布的所有法令。</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是一幅官方肖像,画中的环境却唤起家居氛围,特别是桌上摆放的美丽花束,展现了卡拉瓦乔独有的风格特色。</p><p class="ql-block">在这幅四分之三半身像中,巴尔贝里尼端坐着,一只手搭着扶手,另一只手放在一本打开的书上。桌上共有两本书和一只插满鲜花的双耳细颈瓶。遗憾的是,巴尔贝里尼的白色袖子被认为曾进行多次修复以致清晰度受损。</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骑士安东尼奥·马尔泰利肖像》</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1608-1609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20 x 95厘米</p><p class="ql-block">该作品创作日期尚不确凿,但应该始于卡拉瓦乔被教皇判处死刑后在马耳他岛上临时避难的那几年,约1607至1608年。卡拉瓦乔曾加入马耳他骑士团并一直为后者效力,直到在一次争吵中因打伤了一名骑士团成员而入狱。1608年底,卡拉瓦乔逃离马耳他前往西西里岛。</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名叫安东尼奥•马尔泰利的骑士,他身着骑士团制服(黑色长袍和灰白色十字),手握一把剑和一串念珠。骑士身材魁梧,以到腿部的半身像出现在被点亮的背景前,这是卡拉瓦乔从其他伦巴第艺术家那里学到的技巧。卡拉瓦乔拥有高超的肖像画技艺,这使我们能够探索画中人物面部的细节——他神情坚定、眺望远方,透露出定力和远见。这幅画中的明暗对比,要比马菲奥•巴尔贝里尼的肖像(也在同一空间展出)更加强烈,但从他额头上那又深又长的皱纹可以看出,这并不妨碍五官的清晰度,反而凸显了它们。卡拉瓦乔作品中一贯的自然主义视角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延续,融入了对人类灵魂的深刻理解。这幅肖像画很可能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就被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荆棘王冠》</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1602-1603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78 x 125厘米</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被认为创作于卡拉瓦乔的罗马时期,也就是1602至1603年间,此时的卡拉瓦乔已经展示出成熟且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来自各方的创作委托不断。</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来到作品前,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戏剧性。两位施刑者站在阴影中,作为画面主体的人物从阴影中显现并位于整个场景的核心位置。非常巧妙的是,从背后照亮施刑者的光线也同时照亮了画面中心。慢慢走近,画面中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故事似乎正在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从作品的最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荆棘编织的王冠位于画面中显眼的位置,罗马士兵们以此来羞辱和讥讽所谓的“王权”。位于右侧的士兵左手拿着一件紫色斗篷,右手则紧握一根芦苇杖。</p><p class="ql-block">目光下移,画面左边身着红衣的施刑者和他那生动而粗暴的动作。可见他的手指十分用力,似乎已经深深嵌入肉中,使整个画面增加更多紧迫感。</p><p class="ql-block">在画面的最下方,还有另一位背对观众的施刑者,此时他正收紧手中的绳索,光线打在他的背上,脸庞则被隐没起来。卡拉瓦乔利用明暗对比塑造了这一场景的戏剧性,通过人物的姿态突出了悲怆感。</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来到浦美著名的镜厅</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视角欣赏外滩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