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闹春图(4)

又一村

<h1></h1><h3><br>【又一村】摄途漫笔<br> 《中原闹春图》(4)</h3><br><div> <b> 四. 龙门石窟越千年</b></div><div><b></b><br></div> <br>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这里香山和龙门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古称“伊阙”。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div><br></div> <br>  进入景区大门,秀美的伊河波光潋滟,两岸垂柳婆娑,微风过处,碧绿的柳条随风曼舞,摇曳生姿。抬头望,眼前是镶嵌着苍劲有力的“龙门”两个大字的褐色圆顶拱门,与青山绿水相依,显得庄严神秘,许多游客龙门前留下倩影和欢笑。<div><br></div> <br> 一路前行看到的第一个洞穴叫古阳洞,然后,依次走过潜溪寺,莲花洞,药方洞,宾阳洞,万佛洞和奉先寺等。由于时间紧,有的上去看了,有的只能匆匆而过,莲花洞中有龙门石窟里最小的佛雕,只有2厘米高,形象逼真;万佛洞内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珑,做工精巧;药方洞内有一百四十多种药方……<div><br></div> <div><br></div> 然而,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明显的人为的破坏,难以观其整体造型。虽然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但是,每当看到佛龛内那一个个佛像缺胳膊少腿,或者没有头颅,有的只剩半边身子,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个佛坑,整个石窟满目疮痍,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时,不由怒火中烧,义愤填膺。<div><br></div> <br>  漫步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群里,移步换景,心情也随着景色而欢欣愉悦。有的观音菩萨手执净瓶,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有的佛像粗狂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有的仪表堂堂,衣纹流畅,和善开朗;有的魁梧刚劲;壁顶的莲花栩栩如生,佛像的背景火纹犹如熊熊烈火,照耀着佛祖不被伊水淹没毁损。望着历时一千五百多年仍然栩栩如生的各种佛像,我由衷地赞美那些能工巧匠们那鬼斧神工的技艺。我从心底为古老民族的聪明才智,北魏和唐朝时期的经济鼎盛感到自豪和骄傲。<div><br></div> <br>  龙门石窟的独特美景很多,但导游最推荐的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那一抹迷人的微笑。拾级而上,登上奉先寺窟龛的平台,崖壁间一尊巨大的雕像即刻映入眼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div><br><div><br></div></div> <br>  凡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那雕塑真可谓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说,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也是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也有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她是依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以彰显武则天在唐朝的政治地位。皇后武则天曾经捐赠两万贯的脂粉钱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如此当真,也说明武媚娘并不有权乱用,有些地方还是适可而止的。<div><br></div> <br><br> 去龙门石窟那天,正逢星期天。尽管廉价团但地接小张还是不错的,他明察风云,让我们赶早去,一开门就作为第一批游客进了景区。不过那时已是前胸贴后背人满为患,等一个半小时我们出景点时,只见更多的团队人潮汹涌向景区里面走去,那阵势实在有点吓人。<div><br></div> <div><br>  有时想想也很奇怪,如果说老君山、红石峡、小寨沟这些景点游客众多,是因为自然景观山清水秀,不是悬崖就是瀑布,适合大多数游人审美的心理。但龙门石窟都是一些千年之前石雕的佛像,且大多都已肢体残缺,面目全非,作为单纯的审美来说,肯定是不行的,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慕名前来,是真的崇敬中国的历史文化,灿烂的古代文明瑰宝,还是跟风、打卡,凑热闹,做日常? 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上海博物馆几千人在寒风细雨中排队两三个小时,就为了看那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从众心理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