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后能拥有的》读后感

墨子玉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后能拥有的》宋涵著,后能拥有的》宋涵著,</p><p class="ql-block">我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很想知道最终我们能拥有的会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我们最终能拥有的是我们曾经给予的。但答案又很丰富,你给了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没有得到,那是量不够,或超越了度。</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从女人角度分析了女人一生爱的方式。爱很宽泛,又很立体,它是矛盾的,又是欢快与痛苦的。从父母对子女的爱讲到女人对生育养育的爱,还有家庭的爱,最终的落脚点是生死之爱,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人生从生养子女开始。现实中,每个人都有生养的一本经,然而太多的人都是匆匆而过,被那些忙碌和焦虑,疲惫和怨恨粘贴上,甩也甩不掉,少有人像作者这样一段段总结,时时感悟,寻找到我们走过的路径,栽种些花朵,让我们寻着花朵去走,我们习惯了花开花落,便也学会去种花。</p><p class="ql-block">人生最终会留下什么?从生到死的执念,别人影响你一生的理念,你给予爱的痕迹。也就是你仅有的,不想放手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人生总是有缺憾,这种缺憾是我们爱的不够,但更重要的一面是我们用劲爱的太狠太多,便自讨苦吃,不用劲又不甘心。</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不论是教育孩子还是操持婚姻,或者孝养父母,都应避开“控制权”。“控制欲”是人生最大的坑。它让你付出很多,以支配他人占有它物为满足,无论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条路,你只想着那一幕,只走那一条路,最终逃不过失去他人的结果。你控制的越多,你与它的距离越远。控制的距离是有界限的,也是有力度的。</p><p class="ql-block">在家庭教育中常犯的错误,是我们过于强化自己。敢于抓对方软肋看不见对方优势,勇于纠正对方行为,少于倾听陪伴。一直觉得自己很懂“穷养儿子和富养女儿”,看了宋涵的观点,我突然醒悟了许多,以往“穷与富”的概念太狭窄了。这次有了新的认知。这种教育理念不是穷和富这种直接、简明的意思,包含的内容很多。</p><p class="ql-block">先说“富养女儿”,因为女儿嫁出去是要打理一个家,要生儿育女,要赡养老人,要相夫教子,不是去占便宜,不是去投养家,如此重大的责任,如果女儿没有深厚教养,没有持家能力,是建设不好一个家庭的,很快会被一地鸡毛所淹没。所以,心疼女儿,就是要在她身上投资,教她知书达理,勤俭持家,聪明的父母会教女儿去付出,没有付出,不会有福报相随。聪明的父母还会尽可能的多些赔嫁,让女儿有底气不受歧视,用自己富足的条件弥补其他的匮乏。今天很多父母对女儿也提升了“富养”的概念,加大教育投入,建造女儿自身的力量,让女儿自律,女儿要根除花别人钱的心思,要自立,要能吃苦,要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女儿有了能力,可以担当建设家庭的责任,受大家喜爱,一个受人喜爱的人才会得到大家呵护,这才是富养女儿。都说出身世家的人靠得住,那是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是用规范,文化,礼仪喂养的,一个女儿的背后是一群人的文化支撑,让人羡慕。</p><p class="ql-block">“穷养儿子”是把担当,宽容,勇敢,坚韧不拔交给儿子,人生真正的决择不是贫与富,不是亲与疏,也不是高与低,而是坚守陪伴与担当。教会儿子有胆识,会放大事与物,才会有包容心,教会儿子向远看,守着眼前的一个个阶段,又看到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才会有眼光。做男人,不仅扛起自己,也要扛起家庭,给伴侣和子女安稳和成长的空间。对待家庭矛盾敢于自责和道歉,遇见问题,不要去抢理,占理,给别人空间,是求助时间帮助。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永久的,我不赞同一种观点:孩子成家立业后就放手不管了。那是物质上不管了,但孩子成长是不停的,成家后遇见的问题不会比之前少。特别是有水平的父母,在大事上会引导孩子把对方父母当做自己父母对待,宁肯待慢自己父母,也不能待慢对方父母,你对家人的好,会深入到伴侣心里,会成为一种爱的生长力,父母的认知观念影响孩子这跟线永远不能断,这种影响力与爱紧紧相连,也与父母的权威相关。通过父母与子女的一封信,一次谈话,节日仪式,理一理各自成长中的新发现,多总结优点,有时我们把对方优势发挥到极致,其不足便不再是什么事。“穷养儿子”的目的是要有狠手让他自立,要有狠心让他自律。</p><p class="ql-block">人生最有魅力的一件事是有爱,会爱,享受爱,不论是爱一个人,还是爱一件事,有爱的人生便生机勃勃,情深意长。因为内心有爱,人便充满了巨大力量,比如爱父母,爱孩子,爱另一半,你充满力量,敢扛起一切,托起一切。同时,你也会掌控一切,支配一切,为此你可能以爱的力量,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权力,不惜与他们反目对立,以爱的名义付出自己的一切,所以,爱也不是乱用的,对家庭要有敬畏之心,不乱分寸,对孩子也要有敬畏之心,不乱手脚。这本书值得读的最佳处,是将生活的不甘,爱的矛盾,爱的分寸都揭示出来,让我们思考。</p><p class="ql-block">说起爱,爱要有讲究,对孩子讲吃讲穿,讲聪灵讲不吃亏,只是爱的最基本要求。爱上孩子的教育爱上孩子的成长才是爱的能力。爱与爱情一样,人生不是为他而来,也不需要倾诉,但你一旦遇见,便会感受到,不用人教,你就会判明爱的深浅。爱的深入浅出,分寸感才是我们要思考的。</p><p class="ql-block">带孩子,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才是好的人生”。有一天,5岁的福豆告诉奶奶:我想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普通人不也很好吗?奶奶问:普通人是怎样的?福豆说: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孩子的萌语也很有趣,奶奶退休不上班,还有钱买吃的,的确是一种好的生活。回想我们做父母时,拼命挤压孩子不要落后,一心为孩子的成绩而骄傲,如今做了奶奶,年龄到了,想法不一样了。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喜欢与这个世界的人和事握手言和。成长,慢慢来,做一个快乐的人才是活着努力的目标。</p><p class="ql-block">人生中能孕育孩子,生养孩子,教育孩子是一种天大的福份,不是人人都有这种福份的。要珍惜,尽自己努力做好,做出自己的特点来。其中的快乐只有其中人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成长,教育的耕耘,不仅是辛苦,更大的是体验和收获,那种追寻爱的分寸,播种教育的种子,其过程始终是在等待验证的刺激中。</p><p class="ql-block">最好的教育并不是讲道理,而是交流,让对方看见和感受到,让他积累更多感知,很多东西,有只有让时间评判,这很无奈。</p><p class="ql-block">纳博科夫在《说吧,记忆》中讲:“我们的生存,只不过是两个永恒的黑暗之间瞬息即逝的一线光明”。世间的一切都不可逆转,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一边活,一边消失。我还好,除了自已的读书笔记,从福豆出生,我手绘了几本小册子,《你出生的那一刻》,《周岁速写》,《我被你引着走》,《奶奶的礼物》、《福豆的情致文化墙》、《成长中的那些个样子》、《奶奶手绘教育日记》等手绘日记,还有《一日一图一话》、《福豆旅行日记》、《福豆与爷爷》相片册。</p><p class="ql-block">关于记忆,一种是留下痕迹,那是你生命的样子,一种是排除记忆,忘却它,结果,好的留下,不好的抹去。有人无论写或说,都在明确人生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仪式,那是快乐的源泉,而有些人被匮乏、恐惧、得不到而罩住,死死的抓住那个结,一生不放手,痛苦一生。</p><p class="ql-block">看完书后我有了答案:我们最终是与这个世界和解,我们曾经走过,满足了;我们曾经拥有过,我们释然。我很渺小,终究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也很了不起,我这几十年以自己的方式走过来了。我们给予身边人的越多,越少遗憾。我们给予的一切爱都会成为滋养人心的甘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