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7年初,毛泽民奉中央之命到上海,专门采购一批印刷机器,用于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之后辗转奔波两个月才回到延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后来结果来看,毛泽民此行任务办的很成功,他不仅成功从上海运回了一批印刷机器,还动员了一批印刷工人来延安参加革命。</p><p class="ql-block"><br></p> <h3>以至于当时负责党的宣传工作的博古夸赞毛泽民:</h3></br><p data-track="76">“你的功劳很大很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印刷厂,自己的工人,自己的报纸!”</h3></br><p data-track="5">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根据《寻找毛泽民》的记载,毛泽民此行回到延安后不久,并没有长时间停留,而是很快又到了上海。</h3></br><p data-track="6">毛泽民此行赴上海,执行的是机密任务,以至于很多方面都没有公开记载,甚至于就连同行的毛泽民夫人钱希钧也不清楚。</h3></br><p data-track="7">根据多方面的资料记载,毛泽民很有可能接受了赴上海取回共产国际援助中共的款项,而且办的很成功。</h3></br><p data-track="9">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后,决定在陕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h3></br><p data-track="10">尽管陕甘宁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渐好转,但中央仍然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就是陕北地区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换言之,陕北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帮助中央红军发展壮大。</h3></br><p data-track="11">之前我们曾聊过陕北根据地的困难,包括后来西北野战军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资源问题。</h3></br><p data-track="12">另外还要加上一个重要因素,即国民党当局封锁。</h3></br><p data-track="13">中央红军在陕北面临极度的困难,以至于毛主席甚至都考虑到要进行“二次长征”(根据徐向前回忆录)。</h3></br><h3> <h3>好在后来爆发了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双方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战场,这才改变了根据地的现状。</h3></br><p data-track="15">可见经费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根据地发展、制约红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h3></br><p data-track="16">193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后,在陕北建立起来一个大功率电台,在双方取得联系后,中共中央迅速向共产国际提出了援助的申请。</h3></br><p data-track="17">当时红军最缺的就是粮食和衣服,事实上一直到当年冬天,许多战士们还没穿上棉衣,即便是有张学良、宋庆龄的支持,也很难解决大部分困难。</h3></br><p data-track="18">不过,在当时中央正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打通同苏联的关系,以便就近获得共产国际的援助,不过很可惜的是,因为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向北取得苏联援助已经不可能。</h3></br><p data-track="19">所以在当时,苏联提出了另外一个可能,即从新疆提供援助,为此苏联方面筹措了2000多吨的武器装备运抵安西。</h3></br><p data-track="20">据莫斯科派去接应西路军的滕代远同志回忆,他和陈云等从莫斯科前往新疆前,斯大林曾专门接见过他们,表示如中国红军想要什么可以尽量满足,在重武器方面至少可以提供90辆坦克及90门大炮。</h3></br><p data-track="21">甚至还包括50名在苏联接受过炮兵、装甲兵训练的中国同志回国。</h3></br><p data-track="22">显然,如果这批物资能够到陕北,无论是对于未来抗战,亦或是对抗国民党顽固派均有很大作用。</h3></br><p data-track="23">可惜的是,从新疆接受苏联援助,根本不现实,因为路上交通太远,运输不便,中共方面后来也放弃了这一想法。</h3></br><p data-track="24">宁夏战役计划失败以后,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当时中央急电共产国际,希望能提供援助各类款项,无论五万十万均可,以缓解燃眉之急。</h3></br><h3> <h3>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共执行打通与苏联联系通道的计划的同时,共产国际执委会已经筹措了大约十几万美金,准备提供给我们。</h3></br><p data-track="26">早在1936年10月16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h3></br><p data-track="77">“我们准备向你们提供数目可观的现金,以便你们能够在国内自行购买必需的物品。”</h3></br><p data-track="28">至11月12日,共产国际又致电中共中央:</h3></br><p data-track="78">“已决定向你们提供55万美元的帮助,第一批15万美元于11月底送到上海宋庆龄处,由宋转交在上海的中共代表潘汉年。”</h3></br><p data-track="30">1936年冬,共产国际第一笔援助的款项送抵延安,极大的缓解了延安当时的困难。</h3></br><p data-track="32">鉴于宁夏战役的失利,共产国际也意识到,中共直接获取苏联物资支援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很清楚,在陕北的红军所遭遇的困难,已经远远不是单纯的军事援助就能解决的。</h3></br><p data-track="33">1937年3月2日,在征得苏联同意后,共产国际执委会致电中共中央表示:</h3></br><p data-track="79">“苏联已经决定一次性向中共提供80万美元以上的援助。以后还将进一步向中共提供大约与此数目相同的另一笔援款。”</h3></br><p data-track="35">不过,这笔钱显然不能直接送到延安。</h3></br><p data-track="36">尽管当时中共已经与国民党当局达成了一致抗日的决定,但蒋介石仍然很敌视中共,对中共中央、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极尽可能的打压,这样一笔巨资想要到延安,无疑也困难重重。</h3></br><h3> <h3>根据之前经宋庆龄转交给延安那笔钱的逻辑顺序来看,这笔80万美元的巨款显然应该先到上海,交由在上海的中共代表潘汉年,在经潘汉年之手送到延安。</h3></br><p data-track="38">可国民党当局那时对流动资金的管理特别严格,稍加不注意,就很容易被查扣。</h3></br><p data-track="39">显然,这笔钱想要到延安,就只能采取另外的办法。</h3></br><p data-track="40">当时,毛泽民刚刚回到延安,他作为苏区国民经济部部长,又是刚从上海完成任务回来,显然取钱这个重任,交给毛泽民最合适。</h3></br><p data-track="41">不少文章信誓旦旦的称,毛泽民当时是接受毛主席亲自布置任务到上海去取这笔钱,但从当事人回忆文章来看,显然不是。</h3></br><p data-track="42">据当事人之一的钱之光同志回忆,这项秘密任务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亲自向毛泽民交待的。</h3></br><p data-track="43">据《钱之光传》记载:</h3></br><p data-track="80">“这次任务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交待安排的,由毛泽民负责。毛泽民当时任中国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协助他执行任务的,除对外贸易总局局长钱之光外,还有绥德分行行长任楚轩、西安红军联络处会计危拱之、国民经济部党支部书记兼会计科长钱希均。”</h3></br><p data-track="45">时间差不多应该是中央接到共产国际电文后不久,即1937年3月2日以后。</h3></br><h3> <h3>1987年4月29日,毛远志采访钱希钧时,钱希钧也提到了这一任务:</h3></br><p data-track="81">“1937年初,我从红大调出,准备去上海取款。我们3月到达西安,先是想在西安筹建一银行,便于汇款,但蒋介石政府不准。我们便于3月底4月初到了上海,以后便采取分批秘密携带的办法,将这笔巨款运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h3></br><p data-track="49">如何在国民党当局重重封锁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取回这笔巨款,无疑非常困难。</h3></br><p data-track="50">有意思的是,毛泽民最初想在国民党当局眼皮子地下,利用“合法”方式,将这笔钱汇到延安。</h3></br><p data-track="51">1937年3月,毛泽民一行人抵达西安,计划在西安开一家“钱庄”,甚至于毛泽民当时已经找好了地方,搭建好了班子,可在向国民党当局申请时,却没有获得批准。</h3></br><p data-track="52">第一个办法就此失败。</h3></br><p data-track="53">毛泽民一行人无奈,只好奔赴上海,另外想办法。</h3></br><p data-track="54">在最初几天时间里,毛泽民确实毫无办法,毕竟如此大的一笔钱,而且还都是美元,想要用这笔钱,先要汇兑成法币(国民党当局发行的法定货币),但这笔钱仍然很庞大,如果直接带去延安,可能出不了上海,就会被国民党当局稽查。</h3></br><p data-track="55">一次偶然的机会,毛泽民去纸店买纸,从店里的伙计得知一个情况:</h3></br><p data-track="82">“想要买大批量的纸,不需要到店里,去纸行直接买就行。”</h3></br><h3> <h3>店伙计这句话,无疑打开了毛泽民的思路,如果成立一个货栈,专门经营批发业务,无疑给大笔的资金来往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还可以借此隐藏身份。</h3></br><p data-track="58">征得组织同意后,毛泽民在上海市中心泥城桥附近开设了一个申庄货栈,化名周彬,充任老板。</h3></br><p data-track="59">为了转移敌人注意力,我党当时还故意放出风声,说要在南京接受这笔援助款项。</h3></br><p data-track="60">当然,对于此时的毛泽民而言,更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将这笔如此庞大的美元兑换成法币。</h3></br><p data-track="61">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尽管人们有所好奇,但毛泽民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始终不为人知,而且据后来资料记载,毛泽民确实将这笔巨款运到了延安,甚至还超额完成,因为延安收到的钱不止80万美元,而是100多万美元。</h3></br><p data-track="62">后来还是《钱之光传》揭开了这个谜底:</h3></br><p data-track="83">“毛泽民主要负责将美元兑换成国内当时通用的“法币”。20年代,他曾长期在上海,以“大老板”的身份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对十里洋场颇为熟悉。他身穿毛哗叽西装或者毛料长衫,出入交易所很有派头,一般是不会引人怀疑的。但他还是十分谨慎,做事考虑周密,不留痕迹。他有时用外汇兑换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有时买西安银行的汇票;有时上午买了公债,下午再兑换成钞票。因为每次兑换的金额不宜太多,有时一天他要跑几次交易所。换来的钞票,集中到一定的数量,由钱之光、危拱之、钱希均分批送往西安,交给红军联络处。”</h3></br><h3> <h3>显然,毛泽民并没有直接到银行去兑换这笔钱,因为如此大宗的货币交易,必然引起国民党关注,而且据说银行兑换法币,必须要说明美钞的来源。</h3></br><p data-track="65">更为关键的是,当时银行规定,每人兑换美钞每天只有5000美元。</h3></br><p data-track="66">要是每天5000美元去兑换,不等80万美元换完,毛泽民也就暴露了。</h3></br><p data-track="67">也是阴差阳错之下,毛泽民才了解到,可以通过购买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公债、汇票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h3></br><p data-track="68">国民党当局通过中央银行发行公债,本质上就是为了掠夺民财,之前王一博主演的电视剧《追风者》大致上也讲述了这个故事。</h3></br><p data-track="69">为了鼓励人们购买,对于购买公债的资金来源,国民党中央银行通常不会问的那么仔细,所以在当时,不少存在问题的黑钱,都通过这种方式洗白。</h3></br><p data-track="70">唯一的缺点就是,公债的价格每天都不同,有可能涨、有可能跌。</h3></br><p data-track="71">不过,对于毛泽民来讲,这些都不是事儿,他化妆成商人后,一方面不断地通过小额兑换美元,另外一方面就是用外汇买公债,然而第二天再换成法币,当然毛泽民兑换法币的方式很多,从来不局限于一种。</h3></br><p data-track="72">兑换的法币被收集起来后,毛泽民与工作人员小量得、分批的经西安送到延安去。</h3></br><p data-track="73">在毛泽民的领导和严格要求下,秘密兑换和运送工作很快就顺利完成。</h3></br><h3> <h3>差不都至1937年秋,毛泽民在上海的任务基本完成,随后陆续撤离,不过毛泽民的身体这时已经出现了问题,中央安排他赴苏联养病,但到了乌鲁木齐后,因中苏边界发生鼠疫,暂断交通线,未能成行。</h3></br><p data-track="75">毛泽民后来就留在了新疆工作,直至牺牲在那里。</h3></br><p data-track="84">参考文献 :</h3></br><p data-track="85">【1】《钱之光传》</h3></br><h3> <p class="ql-block">【2】《寻踪毛泽民》曹宏、周燕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