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郎老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亮青春的煤炭设计院》</p><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情谊不变。此次重聚,乃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80 年代初,我们大学毕业,先后被分配到水城煤炭设计院工作。在不同的岗位,纵情挥洒着青春与汗水,共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忆起那时于最美的年华与你们相遇,你们于我心闪耀不已。</p><p class="ql-block">因1987年水城煤炭设计院整体搬迁至贵阳花溪大水沟,我及少部分的同事没有跟随到贵阳,虽然分开多年,我们情谊的深厚,仿若亲兄弟姐妹般亲密无间。</p><p class="ql-block">今日再聚花溪,40 余载已逝,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岁月在我们面庞留下了痕迹,然而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却无法抹去。此情谊历经时间的考验,愈发坚固。虽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我们有着说不完的青春故事和经历,共同回忆往昔岁月,回忆在一起唱歌、跳舞、春游,伴着《金梭和银梭》的旋律尽情舞动青春。我们也或在蓝球场、旱冰场尽情驰骋,也或在网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赛场上挥洒汗水。我们国家那时刚从十年沉睡中苏醒,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单纯、真诚,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充满着希望和激情。</p><p class="ql-block"> 作为80年代见证并参与了六盘水建设的时代青年,唱着“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 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好日月......</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我们憧憬着未来、憧憬着四个现代化。其实当今的祖国,比当时想象的“四个现代化”还要更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青春岁月,乃无悔之旅。在水城煤炭设计院的那些日子,我们学会了携手合作,懂得了责任与担当之义。昔日的困难与挑战,现今皆成珍贵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都已退休,各自奋战在旅游和带娃的欢乐和辛苦中。此次在花溪相聚,不仅让我们重温了旧日时光的美好,更让我们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与力量。此情谊犹如陈酿美酒,愈发醇香,让我们一醉经年。</p> <p class="ql-block">《花溪之约:人生后半场的同行》</p><p class="ql-block">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曾与许多人相遇、相知,成为亲密的老友。昔日的情谊,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记忆的深处。</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的老友大多都居住在大水沟或花溪,也是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回忆,也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之地。</p><p class="ql-block">人生的后半场,我们相约在这里,一起走,一起乐。</p><p class="ql-block">今天在花溪龙井村的石板路上漫步,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我们分享着彼此的故事,那些欢笑与泪水,都成为了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不再孤单,有老友的陪伴,每一刻都充满了温暖。我们一起欣赏着晨雾,一起品味着生活的美好。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我们都将携手前行,共同书写属于我们后半生的精彩。</p><p class="ql-block">花溪,是我们的约定之地,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在人生的后半场,让我们继续相伴,一起享受生命的欢乐。</p><p class="ql-block">祝愿新朋老友幸福健康快乐的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选择好一项运动,并持之以恒,拥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年轻时我们哄孩子开心,年老时应哄自己开心,哄老伴开心,让他(她)们吃好喝好,活的比你长。夫妻之间的真像,就是你哄哄我,我哄哄你,你哄我一下,我哄你一下。重要的是不要期待别人,而是要改变自己来收获好的心情,快快乐乐过好人生下半场。</p> <p class="ql-block">东方游圣——徐霞客初见花溪</p><p class="ql-block">“又南三里,曰大水沟,有一二家在路侧,前有树可憩焉。”一生丈量山河,以实证为言的徐霞客,在其所著的游记中,用这样极具遐想的词句记下与花溪的诗意初见。风景旧曾谙,当时他或许也忆起故乡江南。</p><p class="ql-block">“大水沟”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一二家”的寂寥,发展为时下多民族聚居的热闹光景,与周边的孔学堂、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市民族中学、清华中学毗邻而居,“有树可憩焉”更成为世人的神往和寄情。</p><p class="ql-block">浣溪沙里转新声,“稍折而东,则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花间侧听是流莺,“有九巩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华仡佬桥”,至此处,一方秀美的山水画卷在移步换景中完全推展。</p> <p class="ql-block">花溪公园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150年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徐霞客曾深情驻足的地方,因为当地举人周奎父子的营造而起了新变化,花溪公园雏形可见。周奎率家人先后在花溪河畔建楼、筑阁、种树、垒坝。周奎之后,其子侄孙辈仍然尽力培植修葺花溪园林,开辟道路。</p> <p class="ql-block">原水城煤炭设计院团委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如今却少了一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悲切。</p> <p class="ql-block">让那些淡淡往事</p><p class="ql-block">永远成为最亲切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1987年4月,我调离水城煤炭设计院,院团委举行欢送仪式</p> <p class="ql-block">煤炭设计研究院子弟学校教师</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昔日的老友大多都居住在花溪,相约要一起走过人生旅途的下半场。</p> <p class="ql-block">1984年1月设计院二十周年院庆时的报幕卡片</p> <p class="ql-block">王龙哥左1(该照片由三线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六盘水市医院门口人行道旁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自己不觉得害怕,把马姐姐紧张的不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