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碟儿敲起来(纯音乐版)

海上来信

<p class="ql-block"> 该纯音乐由冯云广根据歌曲《手拿碟儿敲起来》改编。《手拿碟儿敲起来》,是歌剧(后拍摄成电影)《洪湖赤卫队》的插曲之一,它脍炙人口,流传甚广,深得人们喜爱。</p><p class="ql-block"> 据载:1958年,湖北省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组织精干文艺力量排演了歌剧《洪湖赤卫队》,参演演员几乎全部来自于当地,歌剧的音乐也多是采集自当地民谣和小调。</p><p class="ql-block"> 1959年,《洪湖赤卫队》进京巡演,一开始无人问津,每场演出只能卖出几十张票。当时的观众对这个歌剧非常不了解,一方面是该剧都是湖北演员,在全国没有什么名气。另一方面该剧主打湖北风格,很多观众觉得会听不懂。</p><p class="ql-block"> 好在酒香不怕巷子深,湖北毕竟是革命大省,在北京有很多当地走出来的干部和我军将领,《洪湖赤卫队》凭借过硬的实力在北京慢慢走红了,演出不仅开始场场爆满,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前来观看。</p><p class="ql-block"> 1960年初,贺龙元帅在观看了《洪湖赤卫队》之后特意宴请了全体演职人员,他感谢了大家,同时提出一个建议,把《洪湖赤卫队》拍成电影。</p><p class="ql-block"> 很快,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开始探讨合作拍摄事宜,确定由著名导演谢添以及陈方千来担当重任,电影将以歌剧原班人马为主进行拍摄。在开拍前也曾有人主张将主演王玉珍换下,换成当红明星演员谢芳,但在湖北省方面和谢添导演的坚持下,经周恩来总理拍板,最终确定仍由王玉珍饰演剧中主角韩英。</p><p class="ql-block"> 1961年,影片《洪湖赤卫队》上映,一时间轰动全国。</p> <p class="ql-block"> 有文章这样评论道: </p><p class="ql-block"> 那么多的观众喜欢看《洪湖赤卫队》是因为什么?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那些经典的插曲,不信你去大街上试试,你唱上半句“洪湖水啊”,看看有多少人能接上“浪呀么浪打浪啊”,这就是共鸣。</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在电影《洪湖赤卫队》十五段插曲里,至少有三段可以在我国电影史上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 第一段是李金梅(小红)演唱的《手拿碟儿敲起来》(也叫《小曲好唱口难开》),这个插曲有两大亮点,一个是李金梅表演时使用的筷子和碟子,清脆的声音和灵动的节奏非常有看头。</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亮点当然是该段插曲的歌词,它虽篇幅甚短,却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的暗无天日和人民在困苦中挣扎的现状。再加上李金梅清亮的嗓音和温婉的表演,使该段唱煞是好看好听。</p><p class="ql-block"> 第二段无疑是《洪湖赤卫队》的灵魂《洪湖水浪打浪》。</p><p class="ql-block"> 第三段则是被一些相声演员如李金斗改编过的“牢房对唱”里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p><p class="ql-block"> 这三段插曲不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作品立意以及大众传唱度等方面,都堪称不朽名作,烘托了整部电影的气氛,也提高了档次。</p><p class="ql-block"> 《洪湖赤卫队》电影和歌剧都曾遭遇过厄运,但经典的作品永远都是不可磨灭的,其电影在复映后成为很多人观看的首选影片,《洪湖赤卫队》歌剧则长盛不衰,至今已经演出了一千多场。</p> <p class="ql-block"> 手拿碟儿敲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词:梅少山 张敬安</p><p class="ql-block"> 梅会召 欧阳谦叔</p><p class="ql-block"> 作曲:张敬安 欧阳谦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手拿碟儿敲起来,</p><p class="ql-block"> 小曲好唱口难开。</p><p class="ql-block"> 声声唱不尽人间的苦,</p><p class="ql-block"> 先生老总听开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月儿弯弯照高楼,</p><p class="ql-block"> 高楼本是穷人修。</p><p class="ql-block"> 寒冬腊月北风起,</p><p class="ql-block"> 富人欢笑穷人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