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津的城市特色和租界历史是紧密相连的。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洋味儿十足城市。</p><p class="ql-block">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标志着天津租界历史的结束。</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畿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区至今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官邸。罪魁。</p> <p class="ql-block">租界开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期,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兵临北京城下。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开辟通商口岸等的续增条约。条约第四款规定:“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p><p class="ql-block">图为北京条约谈判现场。</p> <p class="ql-block">1860年12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向恭亲王奕䜣递交照会,写道“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栈房之用。随后,他又照会直隶总督恒福,转饬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12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列强在天津设立的第一个租界——天津英租界开辟。</p> <p class="ql-block">1861年春天,法国参赞哥士耆赶往天津实地勘察界定天津法租界的界址。6月2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其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天津法租界位于天津城南的紫竹林一带,南接英租界,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39亩。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驻天津领事,在1862年或稍后,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发给美国领事一份租契。然而,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且当时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因此美国在若干年后才对该地作了短暂的行政管理。</p> <p class="ql-block">1895年,原先在中国尚未辟有租界的德国也开始动作。在辽东半岛尚未交还中国之时,德国驻华公使绅珂根据本国政府的指令,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开辟专管租界,以扩展德国在当地的商务。同时,德国外交大臣也向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提交“租界节略”,其中声称,“中国通商口岸之友英国租界,或间有法国租界,已多年矣”。“在中国之德商,因无本国租界,未免散居在他国租界内,几作英法寓客,所以德国商务相涉诸人,日夕盼自有本国租界也”。因此,德国“应在相宜口岸商划租界”。清政府随即迅速同意了德国划分租界的要求。在天津,由直隶总督王文韶饬派的天津道任之骅和海关道李岷琛与德国驻天津领事司艮德于同年10月30日签订《天津租界合同》(《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根据合同规定,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接小刘庄,面积为1034亩。1900年6月,大批俄军进入天津地区,在紫竹林租界内与义和团及清军激战。6月17日起,俄军、义和团与清军为争夺海河北岸的天津老龙头火车站而的血战升级。在持续数十天的战斗中,俄国兵死伤惨重。7月下旬,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俄军就抢占包括老龙头火车站在内与紫竹林租界隔海河相望的大片土地。接着俄国军队曾在天津车站附近抵抗义和团及中国军队的攻击,保卫了外国的租界,并因而作出了牺牲。因此,俄国政府对海河对岸老龙头火车站以及向海河下游越两英里的一片土地保留绝对的主权。此事,赶到北京来与列强议和的李鸿章正在继续推行联络俄国的方针。在格尔思正式提出开辟天津俄租界的要求后,李鸿章就奏请朝廷允许俄国的要求:“臣查各国在天津均有租界,俄商独无,论理本觉偏枯。今既来就范围,以礼乞请,自应允许,使彼心向我益坚”</p> <p class="ql-block">1906年10月19日,总署大臣敬信等便与林董订立《公立文凭》4款。其中第一款规定,在中国添设的通商口岸中,“专为日本商民妥定租界,其管理道路以及稽查地面之权,专属该国领事”第3款,日本允许中国酌量向机器制造的货物抽税,以换取中国允许日本在天津等处设立专管租界。</p> <p class="ql-block">英国租界</p><p class="ql-block">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p><p class="ql-block">此后,英租界又经过三次扩张: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又继续将租界扩张至墙子河外。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六千余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p><p class="ql-block">1927年英租界耀华学校。</p> <p class="ql-block">戈登堂(英语:Gordon Hall)又称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890年,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英语:Victoria Road,今和平区解放北路),为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原建筑已拆除,201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海河南岸重建戈登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该楼被损坏,不久拆除,在原址上建成新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只有后面的天津英租界消防队旧址,还保存着当年的建筑原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戈登堂就在利顺德大饭店的马路斜对过。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弃之不用了,只留遗址供人拍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90年,天津英租界的工部局大楼落成,位于天津英租界的中央绿地维多利亚花园(今解放北路花园)的北侧,原是马术训练场,在落成典礼上,直隶总督李鸿章、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各国驻天津领事和天津道余昌宇,以及轮船招商局经理和外国驻天津领事都应邀参加。在落成典礼上,戈登的巨幅照片,挂在会场的中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盛赞戈登的军事指挥才能后,宣布大楼正式开放,并把两把扎着灰、红两色缎带的银钥匙交给了德璀琳。</p><p class="ql-block">1892年2月3日,天津英租界当局为李鸿章在戈登堂举办70岁生日宴会。李鸿章出资在戈登堂里修了一个舞台,使戈登堂从此成为英租界一个条件优越的公共娱乐场所,甚至逐渐取代了侨民俱乐部兰心戏院的地位。</p><p class="ql-block">1922年,天津英租界纳税人大会决定重建一座新的工部局大楼,后来计划因故搁浅,戈登堂继续作为天津英租界市政厅来使用。</p><p class="ql-block">1945年之后,这里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天津市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15日之后,这里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该楼被损坏,不久拆除,在原址上建成新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只有后面的天津英租界消防队旧址,还保存着当年的建筑原貌。</p><p class="ql-block">2010年,原戈登堂后面的天津英租界消防队旧址也被拆除。</p><p class="ql-block">201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海河南岸重建戈登堂。</p> <p class="ql-block">戈登堂由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英籍德国人、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建议修建,由Chambers设计,共投资32,000两白银。这座规模宏大的2层建筑属于中古时期城堡风格,青砖外墙,屋檐为雉堞垛口状女儿墙,两端为八角形的塔楼,视野开阔。中间的楼门向前突出,以便于市民接近参与。</p> <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p><p class="ql-block">戈登堂以1885年在苏丹喀土穆阵亡的英国军官查理·乔治·戈登(英语:Charles George Gordon)命名。为了纪念戈登在开辟和规划该租界方面的贡献。1860年,戈登随英法联军来到中国,任工兵队指挥官。天津开埠后,天津英租界首先开辟,戈登是天津英租界划定与规划的主要设计者。从1862年开始,戈登去上海,任“常胜军”的管带,配合李鸿章的淮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因攻克苏州,清廷授予他提督衔,赏穿黄马褂。1880年,因中俄“伊犁事件”他应李鸿章之请再度来华。李鸿章相当敬佩戈登的军事指挥才能。李中堂是改革开放的老设计师啊!</p> <p class="ql-block">戈登堂拆了建了市政府办公楼,办公楼拆了建了丽思卡尔顿饭店。都是顶级奢华。戈登路改名为解放路。</p> <p class="ql-block">只留一个不起眼的残余建筑。像是破碎花瓶留下的一块残片。</p> <p class="ql-block">必须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1927年创办于天津英租界的耀华学校。</p> <p class="ql-block">市人大办公处。</p> <p class="ql-block">开滦矿务局原办公楼。胡佛干个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每栋建筑都是故事。</p> <p class="ql-block">花团锦簇,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法国租界</p><p class="ql-block">天津法租界始设于186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界址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不过,天津初期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的宫北大街,仅有天津英租界内建造了少数房屋;天津法租界内甚至没有任何法国机构,只有1个供英美侨民使用的宗教建筑合众会堂,法国在天津的主要活动就是位于三岔河口的望海楼天主堂,连法国领事馆都设在临近的宫北大街。</p> <p class="ql-block">两次扩张</p><p class="ql-block">1870年6月发生了天津教案,外国侨民纷纷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开发经营。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不振,天津法租界一段时间内仍不见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着手进行市政建设。</p><p class="ql-block">法租界划定后,即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是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此后又越过墙子河扩张至老西开,并在老西开建立起天主堂、主教府、医院和学校。1916年竟出动警察强行将老西开占领。此事激起了天津人民和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法斗争,是为著名的“老西开事件”,终使老西开未能正式并入法租界。经过不断扩张,法租界共占地两千八百余亩。</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法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p> <p class="ql-block">租界繁盛</p><p class="ql-block">1900年以后,由于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时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国租界中的大片沼泽,使得天津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法租界的商务活动也趋于繁盛,民国初年,天津法租界内兴建了众多精美的欧式建筑。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兵变,华界的北门外大街、宫南大街、宫北大街遭到士兵抢劫、毁坏,华人商业大批转移到法、日租界,在法租界内主要集中在杜总领事路(梨栈大街,今和平路)。在中国北方传教的天主教会各大修会的账房—首善堂(遣使会,设在承德道21号)、崇德堂(耶稣会,在河北东南部献县等地传教,设在营口道20号)、普爱堂(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传教)以及立兴洋行(法国)、先农公司(英国)、仪品公司(比利时)等各国企业纷纷在这一带进行房地产投资,买地盖房出租。</p><p class="ql-block">1920年代,在法租界内的杜总领事路与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陆续建成天津劝业场、天祥商场、泰康商场等商业设施,以及国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馆,渤海大楼、浙江兴业银行等众多整齐美观的西式建筑,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业中心。当时,天津的中外上流社会人士主要聚居在天津英租界今五大道区域,而劝业场一带则成为他们进行消费、娱乐的区域。</p><p class="ql-block">法租界东至海河,南沿宝土徒道(2013年的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至小埝(2013年的新兴路),北沿秋山道(2013年的锦州道)和日租界毗邻。</p> <p class="ql-block">天津劝业场。</p> <p class="ql-block">浙江兴业银行。现在是星巴克旗舰店。</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惠中饭店。</p> <p class="ql-block">必须特别介绍天津交通饭店大楼原称交通旅馆,建于1928年。坐落于天津法租界杜总领事路与福煦将军路(滨江道)十字路口(今和平区和平路239-243号),与劝业场大楼、惠中饭店大楼和浙江兴业银行大楼隔街相对,是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p><p class="ql-block">建筑结构</p><p class="ql-block">天津交通饭店大楼由高星桥和清庆亲王载振等人投资,法国建筑师穆勒设计,当时因所处地段位于天津法租界的商业区,交通便利,便取“交通”二字命名该建筑物。天津交通饭店大楼是一座的五层砖混结构法式大楼,局部为六层。大楼的立面布局为直角和矩形相连的几何造型,建筑顶部作通式檐并在西南角设有一座宝塔顶碉楼。建筑一楼和二楼之间装饰有横向外凸线脚,二楼和五楼只见装饰有纵向壁柱,大楼外立面为混水墙面并开券窗。</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华为旗舰店。金色飞檐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德国租界</p><p class="ql-block">天津德租界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95年-1917年。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饬令天津海关道同驻津德国领事商谈划定租界事宜。同年九月十三日(10月3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天津道李岷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界小刘庄,面积为1034亩。</p><p class="ql-block">德国租借威廉街。</p> <p class="ql-block">自1900年起,德租界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后占领了北洋西学学堂(今海河中学)、三义庄、桃园村一带,以及东楼、西楼附近,共占地四千二百余亩。</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宣布将天津德租界接收。1921年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中国政府正式将天津德租界收回。</p> <p class="ql-block">原德侨公寓。</p> <p class="ql-block">日本租界</p><p class="ql-block">天津日租界始设于1898年。最初,日本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厢东南,划定了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刘庄划出停船码头。</p><p class="ql-block">自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日本先将预备租界及最初未能划入日租界的天津城厢东南闸口繁华区列为扩张租界;同时与法国暗中商定,将部分法租界的扩张界划给日租界,并强迫清政府予以承认,条件是将小刘庄停船码头交还中国。经过扩张,日租界东北临海河右岸(西南岸),东南与法租界毗邻(锦州道),南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北起闸口至福岛街(今多伦道),再向西南至南门外大街和海光寺共占地两千八百余亩。</p><p class="ql-block">天津日租界设立后,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基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随同收复沦陷区,将天津日租界收回。</p> <p class="ql-block">俄租界</p><p class="ql-block">天津俄租界始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军队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及海河左岸(东、北岸)的大片土地。由于这一区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两国不满。经德国从中调停,俄国同意改划原订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交还中国,俄租界遂分为东、西两区。</p><p class="ql-block">位于天津俄租界的原俄国驻天津领事馆</p><p class="ql-block">俄租界西区位于海河北岸,东至火车站西侧拉普切夫路(原二经路,今天津站西侧),西南至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北至京山铁路。俄租界东区,自海河转弯处向南,迄大直沽(今十五经路),东至京山铁路,西临海河,与英、法、美、德租界隔河相望,共占地近六千亩。</p><p class="ql-block">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帝俄时代在华的一切特权,包括租界。后经双方谈判,天津俄租界于1924年正式由中国政府收回。</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租界</p><p class="ql-block">天津意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军队乘机占领了海河左岸(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的地段,并宣布为意租界。界址为:东北自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西南临海河,西北沿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至兴隆街,占地近八百亩。</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意租界由中国政府收回。</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军营</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租界地</p><p class="ql-block">天津奥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奥匈帝国军队乘机占领了与天津城厢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东岸)地区,遂据为租界。界址为:东临京山铁路,南临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西临海河,北至金钟河(今狮子林大街),占地一千余亩。</p><p class="ql-block">天津奥租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9年,由中国政府收回。</p> <p class="ql-block">比利时租界</p><p class="ql-block">天津比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比利时并未出兵,但也乘机在俄军占领区以南的海河左岸(东岸)强划了比租界。界址为:东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孙庄,西临海河,北临科斯特罗马路(今十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占地七百余亩;此外,自大直沽村西至京山铁路,比利时还划定预备租界一块。</p><p class="ql-block">天津比租界自划定后,并未进行开发。后经中、比双方谈判,中国政府于1931年将天津比租界收回。</p> <p class="ql-block">收回</p><p class="ql-block">一战影响</p><p class="ql-block">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奥宣战,得以收回天津德奥两国租界。191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与德国绝交,并收回德国在华的一切特权。3月16日,天津警察厅长和天津交涉员等也率领300名军警进入天津德租界,接受了该租界的行政管理权。由于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采取中立立场,在中德绝交时德国委托荷兰驻华公使代为保护德国的在华利益,荷兰便向北洋政府提出由荷兰代管天津德租界的要求。但这一要求遭到北洋政府的拒绝。3月28日,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管理津汉德国租界暂行章程》,规定接收后的天津德租界改为特别区,设立临时管理局以管理区内的警察及一切行政事宜,天津德租界被收编为天津第一特别行政区。1919年9月10日,中国代表签署协约国与奥国的《圣日耳曼和约》,其中115条和116条对于中国收回天津奥租界事宜作了与收回天津德租界相同的规定,奥租界被收编为天津第二特别行政区。</p><p class="ql-block">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p><p class="ql-block">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初,中国政府先后接收了天津俄租界和天津比租界。这两个租界位于海河以东,不甚发达,比租界还面临财政危机。1927年初,比利时表示愿意将天津比租界交还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通过外交谈判,得以在1929年两国签订了交还天津比租界的约章,1931年正式举行交接天津比租界的典礼,改为天津第四特别行政区。</p><p class="ql-block">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中,天津还保留有英、法、日、意四国租界。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英、法租界成为中立的“孤岛”。</p> <p class="ql-block">二战影响</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日,日军进驻天津英租界。1942年2月18日,日本宣布将天津英租界移交给汪精卫政府。3月29日,举行了移交仪式。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5月18日,汪精卫政权接收法国专管租界委员会委员夏奇峰等与法国代表团全权代表柏斯颂等订立《天津、汉口、沙面法国专管租界交还实施细目条款》及《附属了解事项》,其中规定将于6月5日移交汪精卫政府。6月5日,汪精卫政权接管了天津法租界。</p><p class="ql-block">1943年8月,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意大利于8月8日公开向盟国投降,从日本盟国变为敌国。驻扎天津的日军立即封锁天津意租界,并于9月10日协助汪精卫政权天津政府强行接受管理意租界。</p><p class="ql-block">1945年,中华国民政府在对日战争中取得胜利后,宣布正式收回天津英、法租界。至此,天津的九国租界全部收回。</p> <p class="ql-block">事件影响</p><p class="ql-block">天津租界开辟之后,西方文化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天津租界除了影响天津城市风貌的改变之外,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在近代天津迈向现代大都会的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沿解放北路向北走,路两旁都是民国银行和洋行,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利华大楼。</p> <p class="ql-block">金城银行。</p> <p class="ql-block">怡和洋行。</p> <p class="ql-block">旁人介绍说就是渣打银行。</p> <p class="ql-block">麦加利银行—渣打银行。</p> <p class="ql-block">花旗银行。</p> <p class="ql-block">花旗银行</p> <p class="ql-block">银行洋行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p> <p class="ql-block">“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鹰击长空,</p> <p class="ql-block">鱼翔浅底。</p> <p class="ql-block">问苍茫快递,</p> <p class="ql-block">谁主沉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