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评委为哪般

赵思芳

<p class="ql-block">清晰地记得那天是3月30日,星期六。早晨,走在浉河河岸,柳枝翠得逼你的眼,花儿笑着讨你的喜,晶亮的河水照着你的影儿,我不敢贪看这浉河两岸的风景,匆忙赶到浉河区政府二号楼,参加“我与信阳毛尖”征文活动的复审。首先见到的是作协副主席姚峻先生,那天和他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是前一天在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与信阳读者的见面会上。之前通过多次电话,感受到他对浉河区作协和《信阳文学》的编审工作,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接着见到了作协主席张国栋先生,虽然从没接触,但从作协换届选举时他的发言中,觉得他是一个有胆识和睿智的人。</p><p class="ql-block">简单的寒暄之后,张国栋主席讲了征文复审的要求,随即给几位评委颁发了聘书。看着红彤彤的聘书,深感一种责任在肩头。这次征文虽然是基层文联和作协组织的活动,我从内心把它看作是高规格的征文,真正履行一个评委的职责。</p><p class="ql-block">评审开始了,姚峻副主席给我们每个人的手机没收了,然后给我们发了一本51篇应征文章的复评文稿,听副秘书长刘裕坤说,此次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从2月23日在《信阳文学》第一期杂志及多个媒体发布后,得到了广大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支持,3月24日征文截稿,共收到156篇来稿。经过大赛组委会初次筛选,83篇进入了初审。复评文稿显然是在初审后留下的稿子。姚峻副主席说,刘裕坤副秘书长虽然年轻,但对工作很负责,对每一个应征的作者在邮箱里逐一回复,如您的文章进入初审啊,进入复审啊;或很遗憾您的文章没有进入……。</p><p class="ql-block">复审就要进行了,姚峻副主席组织评委们学习评分标准,要求从内容和主题、语言和表达、结构与格式、创新和原创性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打开复审文稿,我只看到每篇文章的编号,作者的信息全部隐去。</p><p class="ql-block">进入紧张的复审环节,担心因不同的评委审美观点偏差很大,导致打分偏差过大,我提议以71号《我与信阳毛尖》为蓝本,每个评委分头打分,然后对评分进行磋商。我打了80分,其余的评委有打70几分的,有打80几分的,我说出了我的观点,此文作者是信阳乡人,他以自己在茶乡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写出了信阳毛尖的生长环境、悠久的历史、毛尖茶的功效,以及信阳毛尖的采摘及制作工程。由于面面俱到,粗线条叙述,缺乏感人的细节,没有创新性。其他的几位评委也纷纷提出看法,其中一个评委认为这篇文章很差,至多评60多分。评委们都不同意他的观点,原因是这位作者将“我”和“信阳毛尖”融为一体,同时他写出了浉河茶文化。随着评审活动的进行,后来阅读的几篇文章要么只写信阳毛尖;要么只写“我”与“信阳毛尖”的故事,没有写出茶文化。几位评委重新审视71号文章,认为还是不错的文章,评分渐渐达到共识。</p><p class="ql-block">评审进入一半进程,发现将“我”与“信阳毛尖”巧妙融合较有难度,难怪有的作者干脆直接介绍信阳毛尖的文化,平实一点的,写成了解说词;抒情一点的,写成了宣传片。缺乏文学的养分。可46号《醉在茶乡间》,作者写在车云山的见闻,写出了车云茶给乡亲带来了致富路,写出了茶叶的采摘、制作工艺,还写了茶乡人对革命和社会的贡献。较之前面的文章,能够将“我”与“信阳毛尖”巧妙融合,生活气息浓郁。</p><p class="ql-block">当我看到29号《清茶时节故乡谣》时,眼前随之一亮,因为里面有传神的细节,一处写带学生上山采茶时,孩子们为表达对老师的挚爱,将在茶厂采摘的青雕偷偷带回来,在亲戚家炒好后献给老师;一处是从异乡归来到南湾岛上品茶,茶馆的两只小狗热烈迎接,老板刘三虎呵斥小狗:“大虎、二虎,别叫!客人。”大虎、二虎、三虎,好有意思。这些细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便认为这是一篇有情趣的文章,当时给打了高分,还和几位评委谈出感受。51号《冒了尖儿的毛尖》,写了几代人与茶叶的缘分,当时我认为前两个片断为第三个片断蓄势,这也是一篇极好的文章,随即打了高分。52号《人在草木间》、61号《信阳毛尖,每枚芽毫都散放文化的清馨》,语言、主题都算是较好的文章。就这样一边审读,还一边和同仁们谈谈评审文章的感受,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再次走到浉河岸边时,夕阳已经西下,一只只白鹭在河面上飞翔。</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姚峻副主席给我打电话,说终审很重要,该如何进行?我灵机一动,借鉴一下省级文学期刊怎么操作。随后我拨通了《奔流》副主编游磊老师的电话,他说了终审的三个原则:一是终审评委务必不参加征文赛事,规避嫌疑;二是担任终审的评委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且下发聘书;三是在初审、复审中表现出优秀的潜质可以担任终审评委。我将这些及时向姚主席做了汇报。</p><p class="ql-block">最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姚峻主席通知我参加终审,何德何能担任终审评委?抱着学习的态度,于4月7日下午14:00再次来到评审现场,张国栋主席再次重申评分要求,并颁发了终审评委聘书。一次活动,张主席两次给我颁发聘书,荣幸之至。心想只有尽职履责,才无愧于领导的信任。</p><p class="ql-block">在没收手机后,姚峻副主席给我们评委发终审文稿,只有32篇,要求我们从中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10篇。</p><p class="ql-block">在终审时,我结识了德高望重的前辈余道金先生,之前在编辑2024年第一期《信阳文学》时读过他的《圆梦信阳海》,文章写得气势开阔,雄浑隽永。那天和他是第一次见面。他和我一样,在这次征文活动中两次担任评委。</p><p class="ql-block">跟余老师学习,从32篇文章中抽出6篇作一、二、三等奖文章,然后三个评委对接,找出三个人认知最相同的文章作为第一名、第二名。61号、22号两篇文章各有两个人相同,经过商讨,61号文章作为这次大赛征文的第一名,22号是第二名。随后我将在复审中打分较高的两篇文章,也就是29号、51号文章,放在桌面上研讨,余老师让我再看看两篇文章,待我再次品读后,发现了29号文章,很多细节游离了主题,如写带学生采茶时,夫妻俩的打趣;还有景物描写中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如豫南采茶时节,对打杏子、蝉儿鸣唱等的描写。余老师跟我说他的看法,他说这篇文章没有紧扣主题来选材。看法达成一致,我推翻了复审打的高分。51号文章,复审时几个评委一致认为写得很有意思,可复审结束那晚,刚走出区政府大院,便觉得这篇文章没有写出信阳毛尖独特的的文化。我将这种想法也拿到桌面上商讨,余老师说,你试着将信阳毛尖换成西湖龙井或者碧螺春试试,看行不行。我说行啊。余老师说,这是万精油稿子,投稿任何一个产茶区组织的茶文化征文活动都可以。看来,写稿子的人还埋的有玄机啊。唉,还是我见识少啊。</p><p class="ql-block">余道金老师、陈浩副主席和我,三个人一直认为这次征文,没有看到最理想的文章,决定将一等奖空着,这种想法得到姚主席的支持。</p><p class="ql-block">评审活动继续,我觉得复审中对稿子的评审认真程度远远不够。终审一定屏息再读,用心审阅,打出合理的分数,不能让优秀的作品珍珠蒙尘。我一边读,一边做着简单的批注,慢慢地,作品评分都打出来了。稍作小憩,朝窗外望去,整个区政府大院静悄悄的,外面漆黑一片。看看坐在对面的余道金老师,年届古稀的他依然精神抖擞,眼眸精光闪烁,让人心生佩服。</p><p class="ql-block">姚峻副主席一直陪伴着我们,当我们将评分交给他时,他很快算出了平均分。评审结束,重新拿到手机,才知已到深夜11点。</p><p class="ql-block">4月9日,姚主席让我对获奖的文章进行编辑校对,我问了问他的征文是多少号,排名怎样。到这时,他才告诉我他的文章是46号,排列第8。好家伙,真沉得住气啊,每次评审活动都是他组织,从没向评委们透露一丝一缕有关他征文的信息。</p><p class="ql-block">到这时,他才揭开每一篇征文的作者以及相关信息。没想到在这次征文活动中,获奖作者15人中,外地作者占大多数。</p><p class="ql-block">和第一名作者通电话,他很佩服我们这种求实精神;给第三名作者报喜,她说信阳文学正在树立威信。</p><p class="ql-block">两次的评审让我心潮澎湃,对于文学爱好者,当评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品读了这么多优秀篇章,今后的写作之路或许会行之更远;其次,评审要尊重每一个参赛作者,创设一种风清气正的文学氛围,激发作家们的创作热情。力量微薄,但我,更准确地说,我们整个评审团都在努力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8日 信阳浉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赵思芳,女,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