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信福好!</p><p class="ql-block">这张是封面,请编辑时,去掉《金秋江月》四个字在封面出现,切记!</p><p class="ql-block">多联系!</p> <p class="ql-block">蒋如仲编著</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父亲蒋永乐,出生于1927年10月20曰,卒2021年9月17曰,享年95岁;母亲廖丽芳,出生于1929年8月19曰,卒2022年12月30曰,亨年94岁。父母亲一生为社会和家庭奉献了一切,作为女儿的我,永远怀念和敬重父母亲。 感恩、不忘本,让蒋家(已开枝散叶37人)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更加明白自身的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这就是我编著《缅怀父母亲》影集一书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二)北胜(绪簪)是我爷爷。此屋是他抛身到古巴国当劳役,赚钱回家建造留下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三)父母亲一九四七年结婚,相伴七十四年。育有两女四儿子。在他们竭尽全力的养育和照顾下三代人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四)一九六六年第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五)一九七0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六)一九八一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七)一九八三年秋合照</p> <p class="ql-block">(八)与子孙同乐</p> <p class="ql-block">(九)二0一七年清明节父母携子孙前往祖先墓地祭祖。</p> <p class="ql-block">(十)父亲八十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十一)父亲是梅阁乡(一九四九年解放后),是《梅阁小学》第一任校长。籍生日之时特邀部分老同事相聚。</p> <p class="ql-block">(十二)父亲九十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十三)二0一九年春节合照。</p> <p class="ql-block">(十四)二0二0年母亲生日</p> <p class="ql-block">(十五)二0一八年母亲生日</p> <p class="ql-block">(十六)二0一九年春节父母亲回梅阁祖屋拜祖先</p> <p class="ql-block">(十七)父母亲九十多岁还能写点笔记和学习使用智能手机</p> <p class="ql-block">(十八)父亲在儿子家传授“锅底鹅”厨艺</p> <p class="ql-block">(十九)父母亲喜欢外出观光和饮茶。建成弟带他们饮茶后游野狸岛和日月贝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二十)父亲能写诗词和书法,祖屋的“北勝居”牌匾、“家史”七首颂诗和梅阁“乐野祖祠”重修后的七言诗是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梅阁旧学校(乐野祖祠)修缮完成庆典活动时,父亲写下《庆典感怀》七言诗</p> <p class="ql-block">(二十二)二0二0年父亲节,我送上“父爱如山”字一幅表心愿</p> <p class="ql-block">(二十三)二0一九年父母亲最甜美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二0二一年春节后,父亲和母亲拍的最后一张合照。</p> <p class="ql-block">(二十五)父母亲六子女是他们晚年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二十六)父母亲七个内外孙。孙辈孩童时期是在他们悉心照顾下成长的。</p> <p class="ql-block">(二十七)大姐和姐夫梁关兴陪父母亲饮茶。</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梁丹一家</p> <p class="ql-block">(二十九)梁丹母子探望母亲。</p> <p class="ql-block">(三十)梁彤一家</p> <p class="ql-block">(三十一)大家姐陪父母亲郊游。</p> <p class="ql-block">(三十二)大家姐、松弟和我陪父母亲回梅阁参加乐野蒋公祠(旧小学)重修庆典活动。</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我和罗国彦陪父母亲回梅阁,在祖屋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三十四)罗文峰一家。</p> <p class="ql-block">(三十五)我一家常探望父母亲。</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大家姐,罗国彦和松弟夫妇相约陪父母亲横琴一天游。</p> <p class="ql-block">(三十七)父亲过世后,为使母亲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早日恢复常态,姐弟几家人常去探望和陪伴她。二0二二年,我发现母亲对写毛笔字有兴趣,于是从十月开始帮助她重拾年轻时写毛笔字感觉,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进步神速,值到病倒后才停笔,受到不少友人点赞(我录有美篇视频)。</p> <p class="ql-block">(三十八)秀成赵娟群夫妇在加拿大温哥华和儿子文俊一家合照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三十九)文俊一家</p> <p class="ql-block">(四十)文俊女儿咏玲一岁时随成弟夫妇回珠海生活一年后返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四十一)父母亲喜得曾孙女,争抱不离手。</p> <p class="ql-block">(四十二)成弟从加拿大回珠海后陪父母亲饮茶。</p> <p class="ql-block">(四十三)二0二二年元月成弟夫妇从加拿大回珠海,探望母亲合照。</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二0二二年八月陪母亲饮茶</p> <p class="ql-block">(四十五)建成林惠英夫妇与儿子文翔一家合照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四十六)建弟与父母亲亲切交淡。</p> <p class="ql-block">(四十七)父母亲喜得第二个曾孙女秋莹。</p> <p class="ql-block">(四十八)曾孙子科荃和姐姐、奶奶探望母亲。</p> <p class="ql-block">(四十九)叶丽娟与儿子文聪一家合照</p> <p class="ql-block">(五十)父母亲喜得第一个曾孙子俊锋。</p> <p class="ql-block">(五十一)俊锋与太爷从陌生到握手。</p> <p class="ql-block">(五十二)爷孙俩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五十三)俊锋和太婆欣赏金鱼。</p> <p class="ql-block">(五十四)劲松朱惠梅夫妇与儿子文龙一家合照。</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父母亲又喜得曾孙女悠然。</p> <p class="ql-block">(五十六)父亲行动已不方便,外出时文龙和罗紫桐及时挽扶。</p> <p class="ql-block">(五十七)父母亲从二0一一年初至二0二二年十二月正式在松弟家居住养老至离世。</p> <p class="ql-block">(五十八)父母亲在松家得到松夫妇无微不至照顾和关怀。每当父母犯糊涂和患病时,他们及时送医院医治或请医生上门诊疗。随着身体的衰老加快,侍候父母亲的难度越来越大,他们无怨无悔,不离不弃,最终使父母亲能够双双超越九十岁大关才离世,成为家族中唯一的“高寿”二人。</p> <p class="ql-block">(五十九)松夫妇常陪伴父母亲外出观光、饮茶、吃饭。</p> <p class="ql-block">(六十)弟媳妇惠梅为父亲泡脚、剪指甲,为母亲剪头发扮装等细需要都非常乐意做。</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父亲留给家族的精神财富——跟共产党一辈子。工龄四十年,党龄六十五。</p> <p class="ql-block">(六十二)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一九九九年编写完毕的蒋氏令钟后裔家史。此书是本家族唯一历史记录。</p> <p class="ql-block">(六十三)父亲在家史中写下了《家训》,祈求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六十四)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以身作则捐款重修乐野蒋公司(梅阁旧小学)</p> <p class="ql-block">(六十五)乐野蒋公祠于一九二九年作为梅峰小学(后改梅阁小学)解放前古巴侨领和国内有识人士蒋道曰、蒋汉光父子俩历任学校校长。解放后父亲任梅阁小学校长六年多。二0一九年在筹款修缮梅阁小学期间,父亲发动一家三代捐款二万多元。工程修缮完成,父亲应邀参加隆重的庆典活动。</p> <p class="ql-block">(六十六)父亲为梅阁小学重修写下了七言诗《庆典感怀》。已悬挂在乐野蒋公祠正大厅左则墙上。</p> <p class="ql-block">(六十七)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梅阁侨刊社名誉社长。</p> <p class="ql-block">(六十八)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玩山祖公益活动中心终身理事。成立活动中心是他提议并带头捐款一万元。其宗旨是: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子女读书;奖励考上名牌大学的宗亲。以达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目的。照片中有理事思求、敏汉等人。</p> <p class="ql-block">(六十九)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梅阁旧码头重修捐款。梅阁码头是一九二九年由时任省航政局长蒋宗汉及开明人士,古巴华侨,海內外乡亲集资建成的。爷爷捐款五十元。二0二0年父亲病重时,叮嘱松弟帮他捐三千元,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姐弟侄也捐了二万多元。</p> <p class="ql-block">(七十)父亲是二0二一年九月十七日离世,因新冠肺炎十分严重,政府防控部门规定丧事从简,我家没有向外发布讣告,仅告诉父亲的工作单位、梅阁侨刊社及父亲的个别学生。十九曰在殡仪馆的遗体告别会上收到单位、团体及个人送的花圈二十六个,参加人员四十多人。</p> <p class="ql-block">(七十一)母亲是父亲的贤内助,无论在子女教育、社会交往或钱财管理,她都有话事权,一家大小都非常敬重她。父亲在蒋氏家史中赞扬她是: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典范,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所花的心血,为儿女和家庭发展铺一条宽敞大道,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写下父亲赞母亲的字画。</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p><p class="ql-block">父母亲生命最后关键时候,正是全世界新冠肺炎爆发和肆虐时期,珠海地区部分交通停运,人员限制出行,社区和医院常被封控。</p><p class="ql-block">在父亲病危住院的五个月时间里,成弟在加拿大,建弟在后期有事外出无法回珠海。松弟夫妇肩负了所有的事无巨细工作。父亲于二0二一年九月十七日因器官衰竭离世,松弟成立了“后勤小组”,把儿子侄子,外生子女组织起来,姐弟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短短两天时间把所有办丧事的程序办完。松弟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和“后勤组”人员依乡俗送回梅阁办妥下葬事宜。</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二0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被新冠肺炎击倒入院抢救,此时疫情非常严峻,拱北医院半数医生、护士“躺平”;护工无人上班;我们各家各户,老的老,少的少,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情,人人自危,无法参与照顾母亲,是松弟夫妇带病情轮值一刻不离地守候在母亲病床前,配合医护人员救护了六天。三十日上午母亲经抢救无效离世。</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医院殓房摆满遗体、殡仪馆的殓车要排队作业、火葬场也要轮候遗体火化、与遗体告别仪式被取消。在这个特殊时期,松夫妇善始善终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安排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和部分家人到火葬场简单与母亲遗体告别。一个星期后,疫情有好转,松弟抱着母亲骨灰盒与姐、哥和部分家人依乡俗回梅阁,办妥入士为安事宜。</p> <p class="ql-block">(七十三)感恩父母亲,我写下书法作品永存。</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本书照片是各家人提供;有些时间、史实是族长寿国公提供。</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是:《蒋氏家史》《梅阁侨刊》</p><p class="ql-block">感谢张荣金老师协助编辑,付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