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钱氏世系分析

Thistle

<p class="ql-block">乐清钱氏有两大支, 一是原居住在县东虹桥的寨桥一支, 其宗谱称《华阳钱氏宗谱》, 县志称钱氏 “ 寨下宗 ” , 谱牒记载始迁祖为钱镠五世孙钱曙,字正尚,端州司理,惟演公第七子; 二是原居住在县西白石钱氏,其宗谱称《白石钱氏宗谱》, 县志称钱氏“白石宗 ” ,谱牒记载始迁祖为钱镠五世孙钱( 车呈 ) 字循道,惟潽公之子,随叔父惟演公来温。华阳(寨下)宗谱的第六世至第十世与白石宗谱的第八世至第十二世的人物上有重叠的部分,但记载始迁祖及两宗之间的迁徙关系方面,有很大的出入。这可以说乐清氏族志中的一个大问题,两族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北大教授白石宗亲钱志熙曾著文梳理这个问题,而对一些无法解决的,则采取存疑的态度,有待考证。 2018 年 5 月在白石龙山湖北岸发现先祖钱宜之墓后,笔者受族人之托梳理宜之公与我们的关系时开始接触族谱史。经查证宜之公字子直,是钱氏华阳(寨下)宗谱钱镠十世孙(白石谱钱镠十二世孙),两谱记载相差两世。 </p><p class="ql-block">吴越国三世五王为钱氏始祖武肃王钱镠,二世文穆王钱元瓘,三世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俶。忠懿王钱俶纳土归宋后, 虽然吴越国王不再存在,但由于钱俶的正确选择,江浙一带免遭战火,人民安居乐业,钱氏一家除了被迁徙到内地外,宋廷对钱氏也礼遇有加。《宋史》 《吴越备史》《吴越书》, 以及河南南阳族谱、钱俶墓志、临安钱王祠等文献都记载了惟演公的生平事迹。 一至五世相关人物列表如下:</p> <p class="ql-block">钱文选(1874-1957 , 字士青,号诵芬堂主人,曾任原民国驻美旧金山领事)编辑的《钱 氏家乘》第一集卷十二《世系》记载:惟演公有11子,即晦、暖、曦、晖、昉、暄、曙 、疃、晔、映、曜,曙为第 7 子;钱万胜编辑的《钱氏名人志》也有同样记录;南阳族谱记载 钱惟演有子11人, 即暧、晦、暄、曦、晖、昉、曙 、曈、晔、映、曜,与《钱氏家乘》相同,仅排序有别。 </p><p class="ql-block">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战乱和社会动荡,特别是元朝最为恶劣,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 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传统中国文化一向注重自己家族的出处,各地族谱及后人对自己的始迁祖都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华阳始迁祖钱曙,字正尚,端州司理;白石始迁祖钱( 车呈 ),字循道,这两位钱 王五世孙就是几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乐清钱氏始迁祖,应该予以确认! 据多年研究族谱的几位宗亲介绍,现在的乐清钱氏族谱前部分是明景泰三年( 1452 )重修时东拼西凑而成的,迁徙到乐清后的前几世可能有误。笔者根据发现的碑文、墓志(圹)铭、明清《乐清县志》、 谱牒相互佐证, 以乐清三贤之一钱尧卿作为中心人物,尝试对乐清钱氏 始迁祖、世系作一个初步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一、明清《乐清县志》记载钱尧卿是吴越武肃王钱镠七世孙</p> <p class="ql-block">二、墓偈、墓志(圹)名确定端州司理尚是乐清始迁祖</p> <p class="ql-block">三、谱牒记载,各有表述。</p> <p class="ql-block">汇总如下表:</p> <p class="ql-block">四、 世系及人物分析</p><p class="ql-block">华阳谱 5 世孙曙公字正尚,端州司理,应该就是上述各碑文均提到始迁祖尚公。 “ 正尚 ” 按习惯可以称为“尚 ” ,“廷洁 ” 称为“洁 ” ,四文中的“尚 ” 应该就是“正尚 ” 的简称。</p><p class="ql-block">廷洁公后 5 世两地谱牒又都相同,可以理解为白石与华阳(寨下)是同一家族,廷洁前的只是谱牒记载有问题,廷洁辈至宜之辈间 5 世两谱牒相互重叠是因原谱遗失,后世修谱时相互抄袭所致。 康熙庚申年(康熙 19 年,1680 年)华阳 (寨下)宗在修谱时仅把世系图与白石谱统一(后四十个字一致),说明两地当时认为是同宗同族,但给后人留下了疑问。</p><p class="ql-block">由于忠懿王钱俶纳土归宋,那时钱氏家族是名门望族,堂兄弟同住乐清,相互来往肯定 免不了的,相传忠卿办学,尧卿因博学多才受邀讲学(刘黻《孝廉先生传》: “支兄舜举徙肇 白石,建学山下,礼延先生主之,端坐诲饬,凡三十馀年矣!” , 因属谱牒文章没作分析)。 雍正《浙江通志》卷五十古迹十二 _P16 记载: “ 钱尧卿宅 隆庆《乐清县志》:蒲圻(歧)龙穴山,宋钱尧卿居此。” 说明尧卿原居蒲歧,由于交通不便,蒲歧到白石有 30 多公里, 当日来回肯定不行,就举家住到白石。因兄弟或堂兄弟办学,才移居白石讲学,居三世到宜之 去世后因某种原因迁出白石,长子振迁瑞安梅头(今龙湾海城),次子梅字崇圣返迁蒲歧寨 下。 这样乐清钱氏的世系应该是:</p> <p class="ql-block">白石谱始迁祖五世为(车呈),是惟演公之兄惟潽(见《白石钱氏宗支记》,后因历史上惟演公兄弟中无惟潽而将谱牒改为惟溍)之子,这两个人物均无法查到史料。据南阳钱鏐研究会称,惟溍次子埕,在南阳谱牒里找不到后人,会不会就是白石谱的(车呈)?如果是,那是什么时候怎么来的?有待考证。但南阳埕的父亲惟溍是969年生,白石(车呈)谱称 964 年生,儿子比父亲还大,又觉不妥。白石谱牒记载景德二年(1005 年)惟演刺史温州时随叔父惟演来乐清居住,但历史上记载惟演是公元 977 年(钱俶纳土归宋 978年)刺史温州的,与历史不符。南阳钱鏐研究会长钱明绪曾撰文:“据《宋史》、《吴越备史》、《吴越书》等史籍记载: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8月6日宋太宗调动1044艘船,在军队护送下将吴越国的钱王族人和官吏(总人数待考),全部迁移到汴京,拜官者2500人,不宜做官者赐田耕种。并“严禁钱氏南下两浙任职或定居”。直到神宗熙宁四年(1071),钱惟演第三子钱暄(钱氏家承与钱氏名人录记为第六子)知台州,这项长达百年的禁令才有所松动”。因此,惟演公七子曙失踪于史料中,白石(车呈)及其父亲惟潽公史料里也没有记载,与到乐清改名隐居的谱牒记载是相符的。但白石谱牒里的“荛”“ 归善”两世又是怎么回事呢?“白石钱氏与华阳钱氏,不管其始迁祖是否同一个人,不管是同时迁往两地,还是先迁一地,分支再迁另一地,他们既然是乐清境内仅有的两宗,其最初几世肯定存在频繁的来往,甚至不能排除有交叉居住的现象。”(参见钱志熙著《关于华阳钱氏及其与白石钱氏的关系问题》)。</p> <p class="ql-block">  钱文子(1148—1220)《衍庆谱序》:(车呈)公为武肃王5世孙,白石始迁祖,“居五世,熙载府君以孝廉著”的尧卿公是 9 世孙;钱宜之(1181-1238)谱序:华阳始迁祖端州司理尚公为武肃王5世孙,自幼失怙举孝廉的尧卿公为7世孙;刘黻《孝廉先生传》记载钱尧卿“钱忠懿王五世孙”原居“乐清之瑞应乡龙穴里华阳”,后来是因为“支兄舜举徙肇白石,建学山下,礼延先生主之,端坐诲饬,凡三十馀年矣!”,因所见均是谱牒文章,没有史料佐证,未作分析。 </p> <p class="ql-block">相关人物编年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