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老子《道德经》之五十八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五十八章</p><p class="ql-block">其政悶悶,其民淳淳;</p><p class="ql-block">其政察察,其民缺缺。</p><p class="ql-block">禍兮,福之所倚;</p><p class="ql-block">福兮,禍之所伏。</p><p class="ql-block">孰知其極,其無正。</p><p class="ql-block">正複為奇,善複為妖。</p><p class="ql-block">人之迷,其日固久。</p><p class="ql-block">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p> <p class="ql-block">此章经文继续宣说“以无事取天下” 的道治思想,这是无为妙理的用世,成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此章包含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惊世教义。世人可以否认《道德经》的所有深刻思想,但从来没有人敢于否认此二句经文的魔力。</p><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无数人赞美《道德经》,但也有很多人贬低《道德经》,但面对老子的“祸福相倚”的无上妙理只得顶礼膜拜。世人讨厌老子的“祸福相倚”哲言,但又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思考历史上的成功人士的不幸遭遇,就是没有听从老子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李斯是第一位印证老子教义的。韩非子自以为深懂老子教诲,写了《解老》和《喻老》二篇文章,把老子思想来为自己背书,但没有逃脱命运的制裁。李斯和韩非子都不是死于伟大的事业,而是死于不光彩的交易。此章老子正式宣说“正”与“奇”之间的转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孰知其极?其无正也。”</p><p class="ql-block">世人表面上是“以正治邦”,但什么是正呢?刹那前是正,刹那后不是正了。正的标准是很可疑的,是有为法则,处于变动之中。《四十二章经》说:“视倒正,如六龙舞。”六龙首尾相接,在快速的旋转,哪里是“头”(正),哪里是“尾”(倒)?“以正治邦”是自己人,“以奇用兵”是敌人,但今日天下自己人和敌人不是如六龙舞,顷刻转换?朝堂上的宠臣,顷刻被满门抄斩,自己人和敌人有绝对区别吗?</p> <p class="ql-block">所以说“以正治邦”说白了就是个人的私意而已。只有“无为而治”才是永恒的法则。“躁胜寒,静胜热”,(45章)“躁胜寒”是有为法则,“静胜热”是无为法则,所以王弼注“躁罢而后胜寒,不如静无为以胜热”。</p><p class="ql-block">“以正治邦”是“躁胜寒”的有为法则,虽然能够短时解决问题,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剧烈运动抵御寒冷,哪里能够与北极熊顺自然法则长出绒毛御寒更有效呢?有为法则怎能与无为法则相比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