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的味道

依松听风

<h1>团圆的味道</h1> 一盘饺子一碗面,它不仅仅是一种吃食,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一次次相聚和别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div> 年少的时候,以为只要拥有的东西越多,就会越快乐,所以奋力去追求,在一次一次的归来和离开中,远远隐入车轮尘烟里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家的味道依旧熟悉。前段时间和弟妹们一起回老家,在车上让大家猜今天二妈会准备什么饭,二姐说面条、妻子说是米饭、我心里默念和小妹一样的答案--饺子。车行匆匆,小儿子却是个晕车的行家,车速一上30就说晕车,所以只能慢慢摇,一个小时的车程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br> 我们刚坐定饭就好了,一碗浇满酸菜汤的扁食“饺子”就上桌了,迎客饺子留客的面,老一辈固守的家训礼仪依旧,即使我们这些归乡的儿女,家乡老人固守着暖心客套的接待方式。这一碗扁食盛满熟悉的味道和爱与回忆,牢牢拴住年轻时的记忆,时光仿佛回到母亲那间厨房,空气里氤氲着柴火灶的烟熏气,忙碌的身影有些模糊。<br> 在无数次告别故乡和受伤回家时,母亲的手擀面和饺子成了充满了爱与回忆的美食。山乡贫瘠的土地生长着和甘肃和尚头小麦一样品质的麦子,磨出的面粉劲道浓香,揉进爱与关怀的饺子皮劲道弹牙,裹挟山野气息、肉馅里的配菜,成就了对故乡执拗的记忆。给亲人们做饺子和面条,成了母亲对奶奶家教身体力行的传承。母亲的文化不高,但我从她一碗碗饺子和面条中读懂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母子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故土情,“迎客饺子送客面”的美食情……。<br> 有关面条的记忆最清晰的是我去外地上学,清晨两三点我睡眼朦胧时母亲的腌葱杆汤面或油菜和佛齿牙酸菜面,一根根面条筋道有弹性,腌菜或酸菜酸爽提神,在母亲深情注视中一碗面很快下肚,离别时一次次挥手,车轮滚滚中母亲的身影渐渐远去,留下是母亲与儿子无尽的情谊。从和面、揉面、擀面到切面、煮面,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从离别那刻起,思念与牵绊就在一根弹牙的面条上,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br> 好吃不过饺子是对故乡美食深刻的记忆。儿时记忆里包产到户后实现面条自由,饺子成了农村美食圈不输腊肉和洋芋粉饼子的存在。母亲做的饺子和手擀面应季而为,土豆、豆角、韭菜、鸡蛋、豆腐和肉类均可入馅,浇头是酸菜和腌菜,但因做酸菜和腌菜的菜品不同而香气各异。方形面皮包出来的饺子像极海派的云吞,也刻印着母亲下河人的印记。柴火灶上架起小孩子可以洗澡的锅,给了饺子上下翻腾的空间,大锅大火宽汤成就一碗饺子面皮劲道馅料滑糯浓香的口感,让人真正理解“头锅饺子二锅面”火候的重要,在口腔里留下面皮Q弹,馅料透骨入髓的美食记忆。<br>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只有母亲在家,我从单位赶班车回家快中午了,到家时母亲就坐在门槛上等着,看着我回来母亲高兴的像孩子,我洗把脸的功夫母亲的饭菜也上桌了,六个菜、一盘饺子一盆米饭,苞谷酒早就烫好了。“妈,有米饭咋还包饺子?”“哦,你爱吃饺子,你今儿才回来要包饺子呢!”无言的母爱、无尽的思念、无形的教诲将家教传承,眼圈一热中更能体会佳节思亲的浓烈,老家浓烈的烧酒就着母亲的饺子,满桌佳肴也失色,不知不觉一壶酒见底了,母亲让我去睡了,而她和隔壁表婆在有一句没一句的拉家常,母亲的笑声一下午回荡在老屋的房梁,这一刻,母亲竟然乐如顽童、笑如少女!<br>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新鲜的蔬菜水果、大鱼大肉和各种花样的食物摆上餐桌,花样也越来越多,但那份对家的思念和对团圆的向往,却始终没有改变。<br> 儿子外地求学三年了,以前每周回家,都和同学外面聚餐几回。去年儿子暑假回来,很突兀的提出要吃我做的面,我做了他喜欢的炸酱和我喜欢的酸菜浇头,吃饭时儿子放弃炸酱却浇了三大勺酸菜汤,这是以前没有的事情,我好奇的的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在外面各种面都吃过了,最能想起在家吃饭的还是酸菜面,你和我妈做的(表扬的话)……”,突然间眼圈有些热,感觉孩子长大了,看着手中的酸菜面,也更加思念母亲了!<br> 少时懵懂混世、成年人世浮沉、暮年思亲念旧,人生跑不出岁月,岁月堆叠人生。同学聚会面对满桌佳肴,一个个固守校门外油泼面的味道,三勺滚烫菜籽油和秦椒面调和成无解的味觉思念。开车找了一圈,在郊区街角的旮旯找到曾经的美食姐姐,如今依然精干,扯面、煮面、下菜、捞面、调味到泼油,一气呵成,我们立马开始一场没有裁判的比赛,依旧不顾形象的大快朵颐,狼吞虎咽、风卷彩云,见底的大碗、热红的脸庞、油亮的嘴巴、油污的衣衫,热情的大姐适时送上面汤,“你们是原来XXX学校的学生吧?”“您咋知道?”“我以前在校门口摆摊,认得你们,你们面像变化不大!另外,也有几拨原来学校的同学找到这里!”一口面汤下肚,原汤化原食特别舒坦,此刻大姐贴心的问候让人心里特别暖。班长的眼圈湿了,我问他咋了?说是面汤给烫的……<br> 饺子和手擀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感恩和怀念,也是家风教养的传承。在儿子归来离去的求学日子里,我继承母亲归家饺子离家面的习俗,妻子用心捏拢一盘饺子,让相见时团圆的氛围在饺子里升华,离别时一碗酸菜面牵挂两地,连接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思念。儿子假期在家时时退掉更多的应酬饭局,静静享受一家人幸福相处的时光,珍惜时间去哪儿了回忆中,一家人相处着渐行渐少的记忆。<br> 路上二姐猜吃面是因为对母亲思念太多,妻子猜米饭是因为对小儿子的喜好太过执着,小妹猜饺子是因为她得到母爱最多、传承最深,母亲走了,面对二妈端上来的饺子,心中思绪万千久久难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这碗饺子寓意着家庭和睦、团团圆圆,端起饺子时依旧会哼唱“河边一群鹅、一起赶下河,下河捉鹅医肚饿,吃饱回家找老婆”这段儿时熟悉的旋律。这碗饭不仅仅是一顿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家的思念和向往,因为,这这碗饺子叫——团圆。<br>  如今,生活好了,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各种美食,但母亲的饺子和手擀面依然是心中无法替代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一种对家的思念和向往。每当想起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和那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或手擀面,我们都会感到深深的温暖和满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的热爱和对团圆的渴望,都是不变的,因为团圆是最厚重的乡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