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冒雨登山,别有情趣[调皮]</p><p class="ql-block"> 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p><p class="ql-block">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既有山崖的雄险奇秀,又有山涧的小桥流水,无不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我们冒雨登上丹霞山长老峰,登顶时刚好雨过天晴桥,俯瞰群山,正置云雾缭绕,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心驰神往,久久不忍离去。下山时才发现自己所上之悬崖是如此陡峭,令人望而生畏,突然对自己萌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锦石岩赤壁丹崖】</p><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广泛发育赤壁丹崖,锦石岩大崖壁便是其典型代表。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因流水侵蚀或软岩风化而导致的上覆岩层大面积崩塌。今天看到的赤壁丹崖几乎全部是由崩塌所形成的崩塌面或经过风化改造、流水侵蚀后的较早期崩塌面。每当晨昏霞光照射在这些悬崖上的时候,更是"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山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重力错落(鳄鱼爬山)】</p><p class="ql-block">在丹霞山锦石岩北侧的崖壁上,由于外部岩石被不断侵蚀,内部岩石所承受的压力减少,因而岩体发生膨胀形成裂隙,并进一步导致外侧岩石与山体分开,在重力作用下明显下错,称为重力错落。这里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爬山。</p> <p class="ql-block">【丹霞山翔龙湖】</p><p class="ql-block">翔龙湖位于丹霞山长老峰南侧,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龙首、龙角、龙身、龙爪、龙尾一应俱全,故取名翔龙湖。沿湖有龙角山、龙须涧、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岩、祈龙台等景点20多处,山崖上有古今龙文化石刻比比皆是。若架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览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汩汩泉声,令人自然生发遐思,万虑俱消。周围群山高崖与湖水组合为天然图画,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自然景观有三涧、六峡、九洞、十八峰。仙居岩道观为纪念张天师降白虎,救青龙而建,由龙虎山张天师门人主持。翔龙湖游览区里还有天下第一绝景阴元石。玉带桥,仙居岩道观</p> <p class="ql-block">【龙须涧】</p><p class="ql-block">在翔龙湖西侧码头附近,有一个狭窄的巷谷,从空中俯瞰似龙须,故名龙须涧。谷口建有龙须亭。由于洞穴发育,巷谷两侧</p><p class="ql-block">崖壁变得凹凸不平。这些洞穴大致沿红层沉积层理分布。酷暑时节,站立其中,顿感凉爽。</p> <p class="ql-block">【仙居岩道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韶关市丹霞山不可移动文物点</span></p><p class="ql-block">仙居岩道观位于丹霞山翔龙湖景区翔龙湖中段的仙居岩下。东晋时,抱朴子葛洪由今南雄入岭南,在丹霞山结庵炼丹而修建,现观内尚存洗药池遗址,唐贞观年间,韶州信众捐资扩建,初称"老君殿(岩)"。南宋时,道教南宋祖师白玉蟾到此传教,庙堂得发展,并初具规模,改称为"佑圣观",以供奉"北极佑圣真武大帝"为主。明嘉靖年间"天师道"传至岭南,道观除供奉"真武帝"之神灵外,另修殿堂供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道观遂更名为"仙居观";并沿用至今,且道观香火信众,皆兴盛一时,成岭南一带道观之首。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毁于火灾,现存道观于1995年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大型崩积岩块】</p><p class="ql-block">在翔龙湖中部,水面上分布着十几个大型崩积岩块(或称崩岩体),深达14米的湖水下淹没的崩岩体更多。实际上,沿着炼丹台到太极顶一带的山崖下有一条崩岩带。在太极顶下的芭蕉冲,许多崩岩体互相叠置,形成倒石堆、崩积洞穴、崩积穿洞和崩积拱桥等。翔龙湖畔和湖中的熊猫石、官帽石及玉带桥东侧的巨石都是以前崩落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阴元石</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灰色圆斑</p><p class="ql-block">丹霞山岩石发红的原因是它们主要形成于地表氧化环境,岩石中含有较高的赤铁矿所致。此处红色崖壁上布满灰色椭圆形﹣圆形斑点,直径为1厘米﹣20厘米。与灰色圆斑相比,红色砂岩具有高 Fe 、低 S 的特点。灰斑处本来也是红色砂岩,在局部地势低洼处,停滞的水渗入砂岩形成多个管状和柱状渗水带(还原环境),Fe3+被还原为Fe2*,结果红色砂岩局部被"漂白"成灰色砂岩。</p> <p class="ql-block">【双"喜"台】</p><p class="ql-block">位于丹霞山长老峰东侧崖壁,2009年8月发现并命名。因栈道观景平台西侧崖壁有一个貌似"嘻"字的天然"刻槽"而得名。"喜"字高约5米,宽约3米,由丹霞组锦石岩段砂岩表面反复热胀冷缩和流水作用造成的差异风化而成。</p> <p class="ql-block">【紫玉台】</p><p class="ql-block">紫玉台是一处天然地质剖面,下部由红色和褐红色砾岩与砂岩互层构成,上部为块状砂岩。主要由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组成的岩石称为砾岩,砂岩中碎屑颗粒的直径范围为0.1-2毫米。砂岩崖壁上保留着许多摩崖石刻,反映了丹霞山古老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砾岩】</p><p class="ql-block">砾岩是碎屑岩的一种,含有30%以上直径大于2毫米的砾石。在此处崖壁上,岩中可见粒序层理、叠瓦状构造、底冲刷面等沉积构造。在暴雨天气,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的洪水冲出山口,在谷地堆积起来,经过漫长的压实成岩作用,就形成十分坚硬的砾岩了。</p> <p class="ql-block">【丹霞山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东经113°44',北纬25°01'),主要分布于长老峰山脚至山顶一带,集中分布在锦石岩寺和别传寺,以及梦觉关、通天峡、海螺峰、宝珠峰、洪岩、半寨等区域。自北宋至民国摩崖石刻111题。以宋刻8处、元刻9处和"锦岩"、"丹霞"、"别有天"等大字摩崖最具代表。丹霞山摩崖石刻包含了当时社会历史信息,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材料,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阳元山景区】</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因天气原因暂时闭园,所以我们只能在外面看看了。</p> <p class="ql-block">群象出山</p> <p class="ql-block">水上丹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