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小江南——马棚村

李冬梅(勿聊,见谅)

<p class="ql-block"> 大山深处小江南——马棚村</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0日,甲辰龙年龙月龙日,风和日丽,春意盎然。庆幸自己参加淄博市散文学会组织的马棚椿芽第一村采风活动,走进了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红色家园的淄川区马棚村。马棚村,大约有二、三百户人家,1200口人左右,随着年轻人走出大山,留守老人较多,属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是个生态良好的山村,大约在元代就建村了,马棚村曾取名兴隆村,也说明当时马棚村的兴盛,后改为马棚村,也有着许多传说。</p><p class="ql-block"> 马棚村,我是有印象的,2014年、2015年,博山区组织写乡村镇誌以来,我在新坦社区写社区誌时,会查看到各家的族谱,有户王姓族谱,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从马棚迁来的。同时我联想起小时候,在南楼子村时,乡贤大爷们和我父亲一起时,会说起马棚村有个革命妈妈邵大娘,在抗日时期做地下交通员的英雄故事,也知道她的名字是李云英和家庭情况,关于邵大娘的事迹,在我们那一带广为传颂。也许早些年间博山北部楼子荫柳蕉庄片和马棚村同属磁村乡,隔山近,转山远,走磁村的话,向西有20里地吧,都同属淄川区的缘故,人人皆知,红色记忆,久久盛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在红色淄西通道上,第一站,滴水泉村,参观了滴水泉奇观,井口朝天,泉水倒流,年代久远的钟乳石,日夜不停的工作着,汇聚在一块,从危立的崖壁上滴落的大小水珠,撒下来成就了一湾一池的碧绿潭水,让人感叹造物有声,那是大自然的声音。这就是淄川般阳二十四景之一的“晴雨泉”,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滴水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15人集体乘车,不一会,就到了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马棚村的村碑处,那是曾在淄川区党史办工作的马棚人张敦金老师捐献的,刻录着马棚的历史,也镌刻着马棚人的爱家情怀。高大宏伟的牌坊和村碑并列,抬头看,中国椿芽第一村,上联:山幽鸟语椿芽清香飘四海;下联,谷深蝉鸣花椒味浓溢九州。此时,仲春,椿芽害羞的红着脸,清香随风弥漫开来,昨日谷雨,椿芽采摘一茬二茬已过,进入三茬,偶还有村民在卖。张敦金老师、邵祺昌老师和邵波老师,作为向导,介绍着马棚村的现在的自然遗存和历史,大家心旷神怡的感受着山村的热情和好客。</p> <p class="ql-block">  沿着村庄道路两旁,闻着花香,看过千年古槐,看过柏树根抱石,厚实的植被,在流苏树下,在辘轳井旁,在起伏的村庄山道上,临高俯瞰,拍照留影。马棚村,一副幽静的北方山水田园画卷展现眼前,崇峦叠嶂,绿树葱茏,环山之内,南高北低,依山势向阳而建,顺山谷涧溪泄洪修渠,住家以南北河为界,两边建房,层岩叠居,不失北方山村之特点,似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自古有“小江南”美称。马棚桥多,智慧的马棚人,植根于本土,因地制宜的“在地性”建设了24座石拱桥,与当地环境相得益彰,因势造景,顺应自然,彰显地域特色,又是胜过江南的北方水利工程建设,保障村庄避开水害,设下围挡(水屯),添设景观,还能储水合理利用,便于行人进出,突显了中国传统桥梁建筑、土木特色的历史文化载体。这些精致的石拱桥见证了过去的马棚的商业繁荣(宗教兴盛)和交通发达,让后人感悟中华文化,畅享“绿水青山”带来的休闲观光、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马棚村的交待,请观看碑文吧</p> <p class="ql-block">  顺河道拐进西边一处院落,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这里就是红色村庄记忆的革命妈妈的邵大娘家,邵家后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建设红色家园,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马棚人把家乡的邵大娘女英雄的英雄事迹和村史村记写成书,赠送给大家,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解放前曾是淄川县委所在地、红色淄西通道上的红色交通站马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抗日烽火孕英雄,邵大娘以一个女人单薄的身躯成为了一名地下交通员,她的家就是秘密交通站,她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了革命活动,活跃在红色淄西通道上,也就是鲁中军区与渤海军区的地下交通线,为抗日救亡,民族复兴,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革命任务,传递情报,运送物资,拯救伤员、护送战友,这条交通线上也是危机四伏,在掩护的过程中,遭受过日本鬼子及反动势力的毒打和入狱折磨,家里房子也接二连三的被烧毁,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机智勇敢,斗智斗勇,不屈不挠,影响和引领着一家人为中国革命工作着、奋斗着,我仿佛看到一个俊美的大娘,穿山越岭,不管风高夜黑,前有狼后有虎,在险恶的环境下为党和新中国的事业匍匐前行者,今天的我难以想象。后来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流血事件”中,被别有用心的人打死,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但是,我们的党不会忘记,我们的同志不会忘记,给她老人家平反昭雪,告慰革命妈妈李云英英灵。我不仅陷入了沉思,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多少在白区工作,在隐蔽战线工作的同志,忍辱负重,忍受着常人所不能,隐姓埋名,背负骂名,与敌人周旋,为组织和军队提供情报,坚贞不屈,义无反顾,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伟大的革命事业,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马棚村革命的妈妈,邵大娘的故事,已经成为马棚人的骄傲,成为淄博人的骄傲,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马棚村也是来自泰安的徂徕山起义部队与淄博的黑铁山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的地方。这次走进马棚,学习党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洗礼和培根铸魂活动。</p> <p class="ql-block">  卧虎山是马棚村的又一景观,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植被茂密,树木和生物丰富,这里的人靠山吃山,养育了一代一代马棚人。然而,这座山曾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疯狂的占领,在山上修筑工事,建起了碉堡,欺压和侵害着中国的百姓,不断制造事端,日本鬼子的扫荡和“三光”政策,灭绝人性,后来泰山军分区12团,在淄川地方组织和邵大娘的帮助下,消灭了日伪军,拔掉了日本鬼子炮楼据点。这里也成为中国人应自强,反对一切外来侵犯之敌的见证。中国人敢于牺牲,敢于担当,敢于打败一切外来之敌。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中国命运怎能让外掳来主宰。</p><p class="ql-block">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中国人站起来了,巨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那直插云霄的擎天之声,响彻祖国大地时,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淄博市第一面国旗,是由博山的一家章丘平陵人开设的服装店承接的,我的父亲是服装店的制衣员工,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制作了淄博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在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的下午,同北京天安门的五星红旗一道冉冉升起,迎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  当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出征。在这期间,我的父亲有幸和许多章丘老乡在博山的报恩寺的服装加工点,在南方老师的带领下,为志愿军紧锣密鼓的加班加点赶制军服。我听说后,也觉得这是红色记忆。国家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人民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马棚之行,生态之旅,红色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