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之旅(七)

人在途中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距今约有1200多年历史。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建水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仍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1994年,建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有着众多的明清建筑,其中著名的建筑包括云南省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朱家花园、外形酷似天安门的地标建筑朝阳楼、“亚洲第一溶洞”建水燕子洞等。</p><p class="ql-block">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并不多见。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p> <p class="ql-block">  建水西门大坂井:建水古城可以说遍地是古井,据说有大坂井、小节井,双眼井,再到四眼井,十二眼井,可能大约有上百口古井。建水最有名古井就是西门的大板井,这口古井大约开凿于明朝年间,一年四季泉水清澈,至今建水人民还在食用,每天排着队伍打水,建水人民都不吃自来水,都来大板井打水,挨着大板井不远处大约五百米有一口小节井,比大板井小一半,大板井跟小节井是建水两口最著名的古井。这两口井有一个特色就是用来做的建水豆腐特别好吃,建水豆腐特色得益于这两口古井,所以到建水古城一定要参观两口古井,然后西门到处是豆腐坊,可以品尝建水正宗豆腐。</p> <p class="ql-block">  处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旧时又道路难行、车马不便,云南与中原地区的深刻联结就藏在建水的文庙和学政考棚里。</p><p class="ql-block"> 建水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行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也是文人的天地。《元史·张立道传》记载,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为临安广西道宣抚史张立道所建。后经明、清两代扩建,建水文庙占地达到114亩,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为全国第二大孔庙,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有一殿、二堂、三祠、八坊,其中大成殿前檐的两根石柱,镂空精雕成“石龙抱柱”的浮雕,为稀有的珍品。庙内古树幽森,苍干虬枝,尤以“万将军与柏小姐”的植物绞杀现象最为奇特。庙前有一占地20亩的宽阔水池—一学海,池中有岛,岛上有亭,相映成趣。除了观赏价值之外,文庙还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庙里的碑刻、木雕、石雕等,对研究儒家文化和古代文明很有帮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照山东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孔庙,有“规制弘敞,金碧壮丽,甲于全滇”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士习始变,人文始着,临安子弟殆无有不学焉者矣。而临士之第进士者自弦始,仕者相望于朝。”文庙的建立,是建水这座滇南小城崇文尚礼之路的开端,也让“文献名邦,滇南邹鲁”在华夏大地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br>  府署作为古代政府权力的象征,是一种成熟且高度定型化的官方建筑。其规模大小、布局、装饰等均有着严格的规定。临安府 署为四品衙门,其大门严格遵循明清政府规定-——三间三架,黑油锡环。临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屡经修复。现存大门为清代遗存,石阶为近年修复时所加。</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曾是元代的旧 临安 府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名“临安”之一。这座城市承载着元、明、清三代的文化积淀,保存着众多精美的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走在石板街道上,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悠远,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是时间的见证者,讲述着属于建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文庙用于传授知识,学政考棚则是考察学习成果的地方,也是学子考取功名的重要一步。建水学政考棚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旧址在城内东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移建至古城临安路中段。</p><p class="ql-block"> 建水学政考棚是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其中,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至公堂,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钦命提督学政公署。厢房为平房,用木板隔成单人考试房,设考场20余个,为国内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场,是云南唯一幸存的考棚类建筑,是见证和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初级考试的实物遗存。</p><p class="ql-block"> 除了建筑,在教育方面,建水先民为后代留下了璀璨的历史和热爱知识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建水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武举人355人。当时,建水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持续了1000多年,位于西南边陲的建水不是最早就参与的,却保留了众多相关建筑,尊师重教之风延续至今,体现出建水人长久以来“尊孔崇文”的风气,亦折射出建水几百年来一直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  翰林街起于朝阳北路,止于临安路。形成于清代中期。因地势低凹,称沙泥塘街。1950年以青石铺路,更名为建新街。2005年以清代翰林钱正圜府邸为名,改称翰林街。长610米,宽10米。该区域文化遗存丰富,除有“滇南大观园”之称,并进入国保单位行列的朱家花园,另有刘宝煊故居、孙家大院、喻氏民宅、叶氏民居、廉井、绞车井等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  在石板街道上行走,可以看到当地居民们悠闲地坐在门前,手工活闲聊。街巷间是传统的民宅,尤其是四合院,庭院深深,青砖绿瓦,古朴中透着雅致,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古城内的老街区,充斥着来自当地人的朴实和热情。每一个狭窄的巷子,都藏着居民生活的点滴,有挑水送水的场景,有做手工艺品的工匠,也有在路边晒太阳聊天的居民。他们延续着古城的传统,保持着慢节奏的生活,享受着古城带来的宁静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滇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是一个大型私家园林,位于建水古城翰林街中段,是一组规模宏大、具有滇南特点的清代民居建筑。该园系清代建水人朱朝瑛兄弟所建的集家族祠堂、住宅和私家园林于一体的宅院。</p><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30余年,于宣统年间终告落成。朱家花园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色彩淡雅,是建水珍贵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朱家花园总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现有214间房舍、42座天井,为“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三耳,一大天井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筑。它有大气庄重的门楼、造型奇巧的宗祠、精美雅致的亭台楼榭、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雕刻绘画……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的景观极具观赏价值,是云南省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朱氏家族原籍湖北,祖上迁居云南。清朝时,朱氏经商起家,同治年间一举成为滇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家族。此后,朱家花园里就交替上演着辉煌与落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竣工时,主人朱朝瑛因资助过以周云祥为首的“反清仇洋”矿工起义被迫弃宅而逃,流亡日本。5年后,朱朝瑛重返建水,随后辛亥革命爆发,他联络革命党人策动驻防建水的新军向临安府进军,攻占临安。次日,南防军政府成立,朱朝瑛为都统,被云南省军政府授为中将。因为这段渊源,朱家花园又有“中将第”之名。</p> <p class="ql-block">  月宫门坊上的“循规蹈矩”和背面的“谨言慎行”八个石刻题字,是“礼”制“宗”法在居家生活空间的应用。作为当年朱氏家族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要求,对朱家族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绣楼,是朱家花园整组建筑群中唯一的两层建筑,位于花厅东西两侧,并与花厅连为一体。绣楼是朱家女子专门做女红、读书休闲的场所,后改用作朱家私塾。整体建筑结构巧妙、<span style="font-size:18px;">造型玲珑、</span>彩绘精美,是朱家花园观花赏景的最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朱朝瑛被选为国会议员,前往北京出席首届国会,因国会被袁世凯解散,又转至广东投靠军阀龙济光。</p><p class="ql-block"> 护国运动中,朱朝瑛逆流附袁,从此一蹶不振。战后,朱氏家产被抄没,直到1922年唐继尧发还。</p> <p class="ql-block">  1927年,朱氏家族与龙云部将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在建水血战7昼夜,死伤上千人,朱朝瑛及其子朱映椿均被俘入狱。后来,朱朝瑛被家人接出,忧愤而死,朱映椿则被处决。至此,“滇南大观园”里盛极一时的朱家家道衰落,彻底隐没在时代的洪流中。</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计有大小天井42个 。朱家花园是来到建水旅游的游客必须打卡的古民居,现在即使4a级景区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孙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朝阳楼原名迎晖门,亦称东门楼,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为当时建水城的东城门楼。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的建筑风格类似,有"小天安门"之称。楼有三层,楼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面积414平方米,五开间,三进间,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在顶层檐下,东面悬有清代书家"雄镇东南"几个大字。西面悬摹唐朝书法家草圣张旭"飞霞流云"狂草榜书。2006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有“小天安门”之称,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祖国边陲古老军事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处修筑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临安卫,在原来土城的基础上扩建成砖城,并在四座城门上各建楼三层,东门叫迎晖门(即朝阳楼),南称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名永贞门。清顺治丁亥年 (1647年),南西北三城均毁于战火,唯东门朝阳楼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在此交流融汇、多元并存;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团山古村;建筑美学的典范指林寺;中国桥梁史上的珍品双龙桥;国内罕见的彝族纳楼司署;古塔奇迹文笔塔;雨燕云集的天下奇观亚洲第一溶洞——燕子洞;遍布于大街小巷的古桥、古塔、古井、古街……建水的美好说不完、道不尽,愿君走近,细细品之!</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美食,例如口感鲜美的米线、香味扑鼻的豆腐,以及各种传统小吃。无论是街边小摊还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都散发着令人垂涎欲滴的诱人香气,成为品尝地道云南美食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是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当地工匠传承着古老的手艺,在这里制作着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紫陶、织锦、木雕等。游客可以在古城中发现精致的艺术品和独特的纪念品,感受手工艺品背后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来到建水古城,游客可以尽情领略古城的韵味。穿梭于石板街道之间,漫步古巷,探寻古老建筑的风采。可以品尝地道美食,感受当地的生活气息,也可以与当地居民亲近交流,了解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传说。夜晚时分,古城灯火辉煌,别具一番风味,让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