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微光

若风之逸

<p class="ql-block">夜半微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夜半不是惊醒,而是缓缓,从逐渐渗透出的苏醒,如同在你不注意时,泉水从地下透析而现,不着急,不冲动,不迅猛,只是像在尘土中慢慢伸开、绽放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好像黑夜自己,从夜色中醒来一样。不是出于他者惊扰,而是徐徐地自我觉知,想对自己说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首先听到的肠鸣,声音不大不小,好像身体内部在自我对话。有可能肠胃彼此有争执:好酒贪杯,再加馋嘴多食;又有点自我小炫面艺,肉美酒酣,面精味足,于是给了争鸣以机会。接着又听到肠胃犹如康德式的自答:虽需辛苦工作,但工作使人真正幸福啊!</p><p class="ql-block">​ 接着,大脑,接管了争论。昨日下午遇到一个网上好友评论,言及真的遇到孤独,就收获了自由。什么是真孤独?我想孤独也可区分一下:一个是层次上的,一个是选择上的,需要给自己捋一捋。</p><p class="ql-block">​ 层次上,有三,第一层次,利益上的,对生存资源的分享,包括围绕身体,生存的分享;第二层次,情感层面,关系,交往,社会性认同,对寂寞的排遣;第三层面,价值,心灵,以至灵魂层面。价值是认知的趋同性,心灵是思考的分享性;而灵魂则是生命的共振,共感性。</p><p class="ql-block">​ 孤独之成为自由的选择性,一是被动性选择,被分离,抛弃,被孤立,产生痛苦和绝望;二是主动性选择,主动与无知,无识,无智,无品的人与事拉开距离,保持自我的人格完整,思考的独立性建立,逐渐形成思维,精神生活的自我供给。</p><p class="ql-block">​ 低层次和被动的孤独可以促使人语言和行为的调整,以加入群体认同,以物性上的自由换取人际关系的“自由“,它是面向资源的;以意志、精神的不自由和屈从而获得对“孤独”的摆脱;高层次和主动性选择孤独,是对资源关系依赖性的分离和摆脱,以主动孤独性选择而得到持续思考力和精神上的独立性,心灵的自由,最终确认自我身心只归属于一个灵魂,而这个灵魂,才是生命的实体。他或许仍是人类精神演化的一个成果,却是原野中渗出的泉水,是荒漠中的甘泉;又是长夜中苏醒的微光,是意识的苏醒,是灵魂微微张开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只有主动选择性的孤独,才形成自由。它本身就是自由形成的条件,既是思考过程的展开,又是自由的成果展示与享受。低层次的,被动的孤独是可以分享和共享的;而高层阶的,主动性选择的孤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形塑和完形填空,他者是很难看到而且予以理解的。只有心灵同质,灵魂共振的人,才可稍有知觉。所以,完全的灵魂互动和共知共振是很难实现的,一个人只有深深陷入万丈深渊,才能看到,触碰到谷底的一点微光。正如你在长夜中徐徐张开的灵魂的眼光,它是唯一自我可感的。</p><p class="ql-block">​ 真正构成人类心灵自由的,值得传承的并不多,比如奥勃留的《随想录》,《蒙田随笔》,《西西弗斯神话》,《死屋手记》,《瓦尔登湖》,《老子》,《庄子》等。都是心灵孤独的故事,只是写给自己的灵魂的叙述,它的目的是探寻和完成自我,它本来是用作自我宣示和印证的,却无意中成了人类精神的标本和象征。</p><p class="ql-block">​ 当然,真正的孤独之所以能创造和享受自由,是因为它是持续性的精神追求,自我诉求和心灵的开放性学习。它必须以人类精神图册为蓝本,持续地思考和探求心灵成长的方向;任务并不是准确完整地解读世界、他人和人生,而是为了更广阔地展开自我的心灵,以灵魂自思、自励、自助的方式,实现了自由。从而证明孤独是有价值的,它是生命处于黑暗时的微光,是唯一值得追求、拥有和珍惜的,它构成生命的本质。也恰好向生命自身彰显了意义,从而完整而真实地证明了孤独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因孤独而成就的自由,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品质,才形成了人的自我。或许也可说,唯有真孤独,方有真自我,也才有真自由。因为它的起点或许只是一滴甘泉,在完整而真实的自我世界,它却可能是无限的宇宙,或者至少是蔚蓝的大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4-4-20 2:52</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匹兹堡随想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