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心得及县区教师培训思考

龚清鼎

<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28年,真正可以用“培训”一词概括的活动,应该从2006年参与黄华镇中心校毕业班研讨会算起。走上县级培训之路,应该是2008年参加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习作教学”交流,也就说参与培训活动已有十五、六年的经历,但之前从来没有学习过关于“培训”的专业知识,十多年的工作都处于“我想”状态,想想也有些后怕。2023年5月,参加“国培计划——2021教师培训管理高级研修班”, 2024年1月又参加“国培计划——2022年云南省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两次培训,各县区参与的人数都十分有限,多则三四人,少则仅一人,我县专职教研员仅我1人,既是内心需求迫切,也是责任重大,所以非常珍惜培训的机会,专家们新鲜的理论、精彩的讲解、务实的作风,让我既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之感,也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悟,而且培训都下发了专家课件,两场培训的内容可以反复对比咀嚼,所以收获特别多。我估计县区参与师训工作的绝大多数老师成长经历都与我相似,所以特别想将两次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b>一、培训收获。</b></p><p class="ql-block"> 两场培训都在解决“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b> (一)关于“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首先是“我是谁”</b>。角色意识很重要,只有对角色真正理解与认同,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才能决心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特别认同吉林省教育学院宋海英教授对于“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教师培训政策的执行者、教师培训实施的组织者、教师发展规律的研修者、教师发展实践的促进者。负有培训管理、课程开发、培训教学的职责。”昆明市教师培训中心师训处李胤汶主任将这一角色称其为“教师培训者”“教师培训师”。这样的角色“思想素养上应该是新时代的‘大先生’,学科教学上是教学高手,培训工作上是规划落实的能手。”</p><p class="ql-block"><b> 其次是“培训是什么”。</b>专家们都特别强调教师培训的本质是学习,是课程与教学活动,以课堂为其基本运行的方式;教师培训是成人学习,有自身的独特性,常常是以问题为中心,指向自身工作实践需要的反思性自主学习。因此,学习者总会用已有的经验来检验学习的价值,以自己的需求对照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累加,更是思维方式不断地触动、更新、改变的过程。学习方式上就更倾向通过观察他们认为值得信赖的示范者的行为、案例进行研习。这就是为什么一线教师最喜欢“专家课例+经验分享”这种形式的本质原因。这对于我们培训应该怎样组织实施提供了重要参照。同时,我也赞同江苏省常州市发展学院李岩院长提出的“培训是为了唤醒教师学习,支持教师学习”这个观念。当前并不缺获取资源的途径,一个人只要有学习的欲望,什么样的学习资源都能从网络上获取。现在县区教师多以师范院校毕业的为主,专业知识与能力已经不是教师间的主要差异,但专业品质却是造成教师最终差异的主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培训的内容要以指向专业品质提升为主,激发教师的学习愿望,才能引爆教师的发展。因此,把培训定义为“唤醒教师学习”,应该成为每次培训的基本理念,只要这个理念能落地,培训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p> <b>(二)“怎么做”。</b>当前教师培训中最主要的问题:“参训愿望不强;培训对象混同;实践应用课程匮乏;“学”“用”吻合度不高;过程评价跟踪问效难。”基于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如下建议:<br> <b> 1.正确认识教师培训的特点。</b><br> (1)尊重教师专业成长阶段性特征。专家介绍“教师专业成长阶段性特征突出”,教师培训应该分层分类落实,以参训学员现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潜在发展方向进行分类;以能力相近,目标相近的教师群体进行分层,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成都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大春院长强调——教师专业成长要关注“入职期”和“高原期”。新入职教师最有可塑性,要努力抓住“关键性事件”“关键性人物”“关键性活动”“关键性内容”“关键性方式”“关键性培训”等让新教师努力在听中做、在议中做、在评中做、写中做,快速成长,快速成熟,缩短适应期、成长期。“高原期现象”是当前教师缺乏活力的关键性问题,乡镇中小学教师职称9年左右基本能封顶,在缺少进一步的激励机制和竞岗机制的情况下,不少教师快速地就“躺平”了,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重新激发起这些教师的奋斗活力,专家们虽然提供了“突破自我”的建议,但对怎样激发这些教师的内生动力论述少。<br> <b>2.培训课程要基于问题和需求</b>。教师培训务必要针对“需求”开展设计,对于一线教师的培训,教学是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但不能只囿于教学,培训要研究教育改革需要、调研教师队伍现状和学校组织发展需求、掌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只有对教师思想、情感乃至艺术审美等全面培训,才能让教师综合素质得以发展和提升。所以,培训课程要有一个相对长期且有逻辑条理的设置,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才能支持好培训工作。<br><br> <b>  3.基于目标制订合理的评价方案。</b>专家们指出培训不能只是一场“大跃进”式的活动,培训的前期、中期、后期都要有评价的嵌入,才能保障培训效果。因此,当前的培训领域迫切需要更加科学有效、兼顾评估广度与深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理论框架指导。专家们介绍了CIPP模型、柯氏四层评估模型、古斯基五层次模型,及在“教师工作坊”培训项目中的运用情况。对于我来说内容太新,虽然多次学习仍然觉得知之甚少,但我真正明白了教师培训中科学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一次培训专家们更直接提出了“培训设计以产出为导向”的逆向设计要求,将培训设计为实现产出成果的学习活动,当然目标成果(产出)是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就是评价培训情况的最主要指针,个人觉得更易于操作。<br> <b> 4.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b>对于这个观念的理解有三层。一是专家们警醒“未来已来”,“信息化数字化课堂”即将进入虚拟时代,指向思维与素养形成的“智慧课堂”教学形式即将普及,“以学为主的翻转课堂”已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所以,“教师数字素养”应该是每次培训的重要内容;二是珍惜“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希望一线教师及时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减轻师生负担,提升质量。2024年教育要干的7 件大事之一“不断开辟数字化新赛道”提出了“坚持应用为王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数字化赋能教育教研立即就将变为现实,但一线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还只能将交互式白板、希沃白板当成“电子黑板”,代替书写而已,智能化工具在课堂中的运用还几乎是一片空白。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质量要求向前迈进了又迈进,但我们绝大多数教师还抱着现代化工具,用“刀耕火种”的方式期望“现代化”的教育质量。三是教师培训要学会运用PPT、微课、问卷星、UMU互动、网络资源等提升培训实效。<br><br> <b>  二、学习思考与实践。</b><br> 通过学习对县区教师培训有如下思考:一是县区多实施基于问题困难的校本教研。应广泛收集教师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梳理问题,借助“问卷星”进一步聚焦问题形成报告;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教研员研究兴趣、能力知识储备等特点,将问题分配到教研员教研组,加强问题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交流活动(同步录制成视频),学习后研讨交流,收集问题持续推进,视频作为课程资源收集。即开展“育已育人”式的培训。二是针对不同对象的分层分类培训。结合云南省教师培训“小学期”制,借助“国家智慧网络平台资源”分类设置链接设置课程,形成线上学习内容,聚合成与培训主题相关资源,开展伴随式自主网络学习,限时学习后检测学习效果;线下学习分层分类,以学习主题相关问题研讨为主,突破学习瓶颈,强化实践运用。借助每学期的教学视导,跟踪培训成果的运用与实践。<br> 两次培训渗透了政策要求的梳理、方法内容的介绍、经验成果的分享、数字化课堂的认识、课程标准的引领等,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