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昭通作家孙世祥的《神史》。作品描写的地域环境就是昭通的小山村,内容事件多与自己幼小时期的经历相似,运用昭通方言叙写,这些都让我对它倍感亲切。读完这部100多万字的作品,又勾起了我对儿时困窘生活的回忆,心中好像填满了沉重的铅块,作品中极度贫穷重压笼罩下的芸芸众生象,让人揶揄,如鲠在喉,不吐不快。<br> “贫穷”好可怕。住的是牛马牲畜与人同屋;吃的洋芋、荞麦也不能饱;穿的是几代人相互传承的硬壳毡衣,橡胶轮胎割的鞋子;病了无钱就医,无处就医,死路难逃,仅十天之隔,孙天俦就失去了两个弟弟,骆朝厢宁肯丧妻也舍不得几元的感冒药钱;孙子给刚刚领了工资的亲爷爷要两元钱也不能得;为了在西双版纳混下去,兄弟姊妹相互欺骗欺诈……在贫穷的阴影下,家族内外为争夺生存资源相互倾轧、算计,人性的阴暗与道德的沦丧历历在目;在贫穷的阴影下,为争夺财产,家庭群殴、父子相争、兄弟反目,处处可见;在贫穷的阴影下,为繁衍后代,近亲结婚、换亲抢亲、买卖婚姻等屡见不鲜。贫穷让人异化成了野兽,在贫穷的国度里没有文明,为了活下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浅白。<br> 读书好难。孙天俦生活的法拉村是一个偏僻、偏远、贫困的小山村。每一年毕业,只有两三个学生能够考进初中。从他的家到中学,翻山越岭,差不多要半天时间才能走到学校,每过一个村寨就是一场与野狗、与路霸斗智斗勇的惊险突围。文章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写一次父亲送他上学的情景——天不亮就出发,除了背上一个星期的口粮,还要带上电筒、石头、棍子等武器。上一次学就是一次杀出重围的战役。吃的都是自己家背来的,几乎都不够吃,经常饿肚子。读书生活几乎等于饥饿。学校的老师教育理念传统陈旧。除了教学生记住知识,别无创新。孙天俦对于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即被视为异端,经常都有被开除的危险。校园欺凌经常发生,经常都有人不敢上学、不能去上学。<br> 《神史》的内容丰厚,反映的社会现实深刻,思想深邃,是昭通作家群中的优秀作品,能启发我们思考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从作品中体味了贫穷的可怕后,最大的启发是——要惜福,当下多数人都有“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思想,稍微不好吃的就倒了,稍微旧一点的扔了,白生生的纸就做草稿了……珍惜真情的拥有,珍惜相伴的时光,珍惜有缘的家人,更要珍惜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当下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团结、物质充裕、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精神充实、安居乐业,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维护好安定团结、繁荣昌盛的社会局面才是最大的惜福,社会乱了,一朝回到解放前,吃不饱穿不暖,福从何来?<br> 阅读一部作品,启迪一种思想,增强一份力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