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12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三十余人,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和灿烂的朝阳,观赏着道路两旁红黄绿各种美丽的景色,充满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驱车两个小时,来到华县渭华起义纪念馆。这是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广大党员将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渭华起义纪念馆坐落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塬上,这里地势挺拔,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特别是这会儿来这里,更是让人身轻气爽,景色宜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南接华山,北临渭水,川塬起伏,沟壑纵横。渭华起义旧址,是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早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全国革命斗争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给予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火种。如今的渭华起义纪念馆,是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大党员群众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办完相关手续后,我们依次进入渭华起义教育基地,首先来到西北工农革命军雕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并合影留念。接着,随讲解员参观陈列馆、司令部旧址、刘志丹旧居、高塘会馆、烈士殉难井等,通过认真听讲解、看史料,再现了土地革命时期陕西渭华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奋起抗争、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场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再普及一下渭华起义经过始末。1928年2月根据省委三十九号通告精神,决定华州、渭南等五县为暴动区,以刘志丹为军委主席,唐澍为总司令,王泰吉为参谋主任,迅速形成以华州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方圆200多平方公里,拥有数十万人口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先后建立区村苏维埃四十八个,军民一条心、斗土豪、杀劣绅,破坏敌人交通干线和通讯设施。在敌人的疯狂镇压面前,起义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两次击退围剿之敌。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三百多名渭华儿女,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渭华起义如北国大地上一把耀眼的火炬,犹如响彻西北的春雷,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踏着英烈的足迹,仔细辨识这十五个砖铺大字,让人思绪万千,精神振奋。这砖铺十五字所在地,是起义当年高塘小学群体建筑中的校园中心道路,也是纪念馆的中心位置。1927年11月,共产党员教师陈述善、李维俊等同志,组织高塘、谷堆两校学生举行李大钊等革命烈士追悼会时,在校园大道用青砖和鹅卵石铺长20米、宽1.5米的巨幅标语:</span><b style="font-size:22px;">“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b><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条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缅怀革命先烈的特殊标语,让人们真切感受历史,缅怀先烈,勇往直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渭华起义纪念馆后,大家兴致勃勃,斗志昂扬,又驱车一个小时来到潼关古城。潼关是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塞,黄河渭河洛河三河汇交之地,重关要津,千古名渡。南接中原,与河南相望,西锁关中,与秦地为邻;又天然是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区的交界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一行来到黄河渡口,站上轮船顶部,亲眼感受河运码头的厚重历史,瞭望领略秦晋豫青山绿水、大河名川的旖旎风光,零距离见证三河交汇,黄河直拐九十度调头的风陵渡。风陵渡又称风陵关、风陵津。其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女娲的陵墓葬在这里,女娲姓风,故称风陵。二是传说轩辕黄帝和蚩尤曾在这里进行过一场大战。蚩尤作大雾,将士迷失四方,黄帝贤臣风后献上指南车,摆脱困境。唐代的圣历元年(公元698元)曾在此设关,又称风陵津。津即渡口,现今人们称它为风陵渡。这座与黄帝传说一样古老的老渡口,见过太多的衰与荣,见过太多的起与落,见过太多的战与和。为了更深地了解风陵渡,了解现代中国革命史,这里曾发生过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赴太原与阎锡山会谈。周恩来一行先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9月3日途经潼关,在这里乘船渡过黄河进入山西。11月,又从风陵渡渡过黄河经潼关、西安返回延安。抗战时期,潼关成为大西北抗日的前线。在黄河南岸,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一桩桩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这里发生。在风陵渡口,无数英雄儿女出潼关挺进敌占区,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在保家卫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5月29日潼关解放,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兵团泰岳60万大军抵达黄河北岸,欲从风陵渡渡河赴西北、西南作战。在风陵渡船帮主、船工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动用66艘木船,从6月2日至7月底,横渡黄河,然后由潼关乘坐陇海铁路火车进军大西北、增援大西南,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风陵渡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风陵渡口边上转悠,倾听当地人讲解风陵渡的悠久历史和逸闻趣事,真有一种“没有白来,下次一定再来”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潼关曾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因为它的历史太悠久了,它的文化太厚重了,它是千年古城,它是文明古关。为了全面了解潼关历史,我们参观了潼关博物馆。潼关博物馆共有四层,分历史文明厅、关隘文化厅、水运民俗厅、美好金城厅四大部分。又分了十个单元,即远古传说、文明曙光、商周有考、魏晋争战、宋元角逐、明清昌隆、民国凋敝、当代中兴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进入第一展厅,馆长亲自为我们讲解了《潼关赋》。此赋由唐代文人张翌所写。惟皇王之建国,分中外于上京;凭山河以作固,阈夷狄而腾声。张翌的这篇潼关赋,首先从地形上说明了潼关乃咽喉,其次从历史时代展开,讲述了潼关的变迁,指出了潼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最后赞扬道:建功定霸,期乎此关。由此可知,潼关在历史地位上极其重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又站在古城墙上,仰观三河交汇的风陵渡,目不暇接,美景如画。正如清初诗人淡文远在其潼关八景诗中写道的:“洪波一片接天明,几叶扁舟渡晓晴。秦晋漫云南北限,此陵自古达潼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四点半,大家意犹未尽,坐在回程的车上,导游又引出网红这一话题,大家自然想到了潼关籍人物——董宇辉。董宇辉,真乃极品、牛人也!网友对他的评价是:老俞把教育做成了生意,小董把生意做成了教育。多精辟多到位啊!他对读书也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先读名著,接下来读人物传记,学习榜样的力量,然后再读历史读哲学领悟人生。三十岁的年纪,已体悟到了人一辈子才体悟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家又说又笑,不知不觉一天的旅程,在愉悦、安全、回味、感悟的心境下画上了圆满句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