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视频直播转文本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我先把演示文件发出来……发出来啦,把头像往这个位置移一移,把屏幕拨大一点。看看我们的这个节目是笑生说诗,就是北方笑生和大家聊一聊现代诗。我们这个节目分三个栏目,第一个栏目是“《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民间点评”。中国诗歌网是我们中国诗歌最高级别的网站,它有一个栏目是“每日好诗”,就是每天呢从给它的稿件中选出来一首优秀诗歌,他们对这首诗歌给予点评。而我们从民间的角度也对它的这首诗歌进行点评,我们的点评和他们的点评可能有不一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栏目呢是“民间好诗选析”。民间好诗选析是对应上边儿的《中国诗歌网》的“每日好诗”而设的,它们是官方,我们是民间;他们有他们的好诗,我们有我们的好诗。我们的诗歌从哪儿来?从我们的诗歌群,从我们的一些诗歌公众号上来,从一些诗歌公众号上选取一些优秀诗歌在这里同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栏目是《中国现代诗创作与问题》这本即将出版的、目前国内已知的现代诗方面唯一的一本综合性书籍的一些内容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关注!下边儿我们看一看具体的栏目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民间点评”这是第一期,先看看这第一首诗歌。</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我们给它的整体评价是60分,给它的评分不高。《中国诗歌网》既然选它为每日好诗,评分呢应该在八九十分以上。而我们呢从民间的角度,我们没有给它那么高的分数,只给了60分,看看为什么,什么理由只给它60分。</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这首诗的题目是“赠与”。然后我们看一看这首诗歌,说:“落日移走松枝上最后一丝光线/很快,热泪暮色中凉透/时间止于积雪/炉火复燃于灰烬”,什么意思?从第一个句子来说,感觉呢还是生动的,他说:“落日移走松枝上最后一丝光线”,这是拟人的写法,把落日当做人来写,把光线移走了,生动、新颖,但下边儿说“很快,热泪暮色中凉透”是什么意思呀?不知道。这是作者这个时候的感受吗?可能吧。“时间止于积雪”什么意思呢?不明确,是冬天吗?又说炉火复燃于灰烬,死灰复燃了,是这么个意思吗?大体上是。它后边儿这两个句子呀,表达的意思不是太明确,他可能感觉这样不那么直白,实际上这便略微显出了晦涩。这些句子这样表达,并不能让人感觉它怎么生动,反而给人晦涩的感觉。这样的句子不能叫生动的句子,也不能叫有新意的句子。</p><p class="ql-block">再往下边儿看,那个年代除了背靠南墙,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取暖,比如露天电影儿。“取暖”指打发时光的办法。那个年代是一个特指,特指什么时间呢?特指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比较贫穷,从物质到精神都是比较贫乏的。因此上人们精神方面没有什么享受,就是靠墙坐着聊聊天什么的,他说是背靠南墙。除了这个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取暖?他说露天电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整体的意思呢,还是说那个年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比较贫乏。但是呢,和上节一样,都变了一种比较晦涩的语言说了出来。下边儿说电影散场后余音未了的配乐,古琴弹出的余音,然后说到了母亲也是琴,过渡。</p><p class="ql-block">这个古琴和后边的母亲也是琴,是类比;“忍住断弦之痛,再次成为怀剑的人”是什么意思?这个比较费劲儿了。因为断弦和怀剑这两个词我费了周折。断弦一般来说和续弦相对,断弦呢一般指丈夫死了妻子;再娶了一个老婆呢叫续弦。我查来查去没有说女人死了丈夫也叫断弦,所以这个词用得有一点儿问题。那下边儿呢,你看成为怀剑之人。怀剑之人,这里是指怀孕、怀胎的意思。但我查来查去,怀剑只有身佩宝剑,身挎宝剑,或者是怀揣宝剑,但没有见有说有怀孕、怀胎的意思,但是呢作者就这么用了。所以呀,这断弦和怀剑这两个词,用的是有疑问的。再下边儿说十月啼哭,什么意思?那就是说十月怀胎然后呢生产了,小儿一声啼哭。然后又说了冰霜,冰霜指的是什么?季节吗还是什么?可能是季节吧,还是生活环境?下边儿说的比较明确,亲手剪断,期待将这柄剑交还尘世。从这儿看,你看他说怀剑就是怀孕,怀胎、生产,将这柄剑交还尘世,就是说人来到了人世间。赠与他生,那应该就是给他生命,赠予他漫天星辰就是说是时间,时光。这里边儿你看出现了赠予,几个赠予?三个赠予。我们说这首诗歌的题目就是赠予,他在这儿点题了。总体来说就是给了他生命,这叫赠予。再往下边儿看,多年以后放在暴雨中锈蚀、嘶哑,这个又不明确了。</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是一种回忆,“直到春风苏醒,飞越千山”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各自怀念,怀念。我们指谁和谁呀?我和母亲吗?母亲这个时候还在不在人世?说这个意思呢表达也不太明确。最后一句说一匹白马一闪而过,那是什么意思呢?一匹白马一闪而过,有一个成语叫白驹过隙,这里呢,说一匹白马一闪而过,那大概儿是这个意思,是白驹过隙的意思,是说时间过得快,因为前面他提到了多年以后。你看到这儿,我们将这首诗读完了。从理解的角度看,这首诗许多地方表达是不明确的,是有点晦涩的,可能从作者的角度,是想变一种说法,想让它的句子生动新鲜,但是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反而是弄巧反拙,出现了一定的表达不明确和晦涩。因而呢,就这首诗来说,我们说的大概意思勉勉强强可以理解。但是呢,他并没有表现出深刻,并没有表明什么深刻的道理,没有什么深刻的地方——只是说时间过得快吗?可是题目呢是赠予啊。这首诗表达的内容从前到后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说母亲给予他生命,没有其他的更深刻的意思了。所以呀从主题上面来说挖掘不够。因此上我们说它是一首一般的诗歌,至多只能给它60分。</p><p class="ql-block">好,这是我们对于这首诗歌的解读和点评。下边儿我们看一看中国诗歌网对这首诗歌是怎么点评的:</p> <p class="ql-block">它说这是一首感怀之作,诗的首句将落日拟人化,将光亮在松枝上的消失描述成移走,同时暗示这是属于黄昏时间。你看它的第一句,说这是一种感怀之作,这是不错的;起句是拟人化,没问题,我们刚才也说了,这个句子呢比较生动。那再下边说,同时暗示这是属于黄昏的时间——“落日”,那它就是黄昏,不是在暗示,实际是明示。灰烬的复燃,暗示生命的盛衰,什么意思?哎,这可能是指说他父亲可能不在了,只有母亲了?说第二节是背景性描述。其中露天电影是特定时期的一个特定事物,在物质与精神都十分贫乏的年代,它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哎,这个到这儿倒是没问题的。至于说给了他们想象力的遨游与艺术启蒙,这有点勉强。</p><p class="ql-block">第三节以琴喻母,感恩母亲对生命的赠与。他这里也说是怀剑什么的也是指怀孕、怀胎的意思;还说以诗化的语言回溯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激动人心的时刻,谁激动啊?是说母亲激动还是自己激动?他回忆,他能回忆母亲的激动吗?他自己呢,更不会激动,因为他是刚出生的婴儿啊。“漫天星辰似乎是一种近乎灿烂的祝福”,哈哈哈,这有点牵强了。</p><p class="ql-block">第四节告诉读者,多年以后,经历了暴雨中的锈蚀,声音已经嘶哑,婉曲地说明生活的不易和世事的沧桑。哈哈哈哈,这么解释的,这么解释那就这么解释吧。因为它的表达不明确,你怎么解释都可以。“我们”所指应该是我与母亲。而母亲到底在不在人世了?还是没说清楚。最后说白马呢,想起一个著名的成语,哈哈,就是白驹过隙,他写的比较长,一一出处啊,庄子的《知北游》。其实呢,你就简单的说有个成语是白驹过隙也就行了。到这儿点评完了,点评完了,他并没有说这首诗它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呀。</p><p class="ql-block">从点评上面来看,他也没有点评出来这首诗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只是说时间过得快,生命有生有死。也没有说“断弦”“怀剑”用词是否合适,也没有评论语言晦涩问题,就这么草率收场了,所以就点评来说也是不完整的。既然他没点评出什么,我们还维持60分的评价。</p><p class="ql-block">下边儿我们再看第二首诗,读一下:</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呢我给的分数在60分之下,还不及上一首诗,为什么呢?我们看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题目是“星星是一枚修辞”,“星星是一枚修辞”什么意思呢?这样的题目就很晦涩,再往下边儿看:仰头所见,所剩无几,一颗银杏不会嘲笑另一颗银杏寒冷、清贫。仰头所见,所剩无几,他看到银杏,直接就说一颗银杏不会嘲笑另一颗寒冷、清贫。枝上仅存几粒银杏果实,冷的发紫,冷的发酱,看这是什么意思吧,一颗银杏不会嘲笑另一颗银杏寒冷清贫,当然这是拟人化。可是这个拟人的意义是什么呢?生动吗?形象吗?必要性呢?下边冷的发紫,冷的发酱,不就是说颜色吗?想修辞?为什么要修辞?挂在枝丫的风有些不忍心,所以吹向更高的空巢,嘿嘿,这说什么呢?哈哈哈,这有点儿费劲儿哟。又说像空吹向空,冷吹向冷,哎,变着法儿在干什么?不会好好说话,不会好好的用口语白话写诗句,只有了用这种看似巧的办法在弄拙。我们回忆一下,想一下我们见到多少优秀诗歌有这样憋足的、这样明显晦涩的诗歌语言吗?“人世寂寥、荒谬、冬日更甚”,真是变着法儿在晦涩。至夜,一灯如豆,摇曳生幻/漫长的一生像星光的针脚缓缓落地/每念及于此,我的心中/不免悲从中来,不能自禁/黑暗天幕里写满了孤独的天书/阅读的人在天上,星星是他翻书时不慎遗落人间的修辞。这一长串句子又在说什么?不明白。还又说到修辞,题目是什么?题目是“星星是一枚修辞”,到这儿点题了。点题了,这个修辞是什么意思?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这两首诗放在一块儿比较,这首诗的晦涩这比第一首更甚。所以呀,第一首给它了60分。那么这一首呢?那只有不及格了,怎么能给及格呢?读了半天,听了半天,到底弄不清它在说什么。像这样的诗歌就是每日好诗吗?好到哪儿了?有辨别能力的人读一读啊,不受它的影响;没有辨别的能力的人读一读这样的诗歌,那就会被毒化,让人进入泥潭,让人读了这样的诗,失去分辨能力,不知道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了。这样的诗怎么能叫好诗呢?可是“每日好诗”栏目把它评为了“每日好诗”。这样呢就把人给弄迷糊了,让人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叫好诗歌了。如果让人效法这样的东西,那能写出好诗歌吗?令人怀疑呀。下边我们再看“每日好诗”栏目对这首诗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诗的开头一颗银杏不会嘲笑另一个银杏,让人想到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哈哈,点评,这联想还真丰富呀!哈哈,和这个句式一样吗?不一样啊。说这是互文,我看不像。“互文大体勾勒出了这首诗的调性,即通过对四周环境和物象的冷眼观察,塑造清冷寂寥乃至近乎空无的诗歌氛围,某种意义上,这首诗也看成一首氛围之诗,意象比较少,而有限的意象也都具有了相同的寂寥和清冷”。呵,氛围之诗?一种新诗体吗?没听说过。说“银杏的寒冷清贫”,说“果实仅存几粒”,说“一灯如豆”又说“像星光的针脚缓缓落地”,这些具体的意象最终也归于抽象。哈哈哈哈,银杏和星星成了修辞,空吹向空冷吹向冷了,把人和世界的孤独感推向极致”,那到底要表达什么呀?一首诗总要有个主题吧,总要告诉人们点什么吧,看不出来呀,是说孤独吗?说“这首诗不以结构和比喻见长,星星是一门修辞,说不以什么什么见长,那这首诗以什么见长呢?说氛围的恰当塑造是指赋予音乐性和感染力,抒情的音色更加纯粹。哈哈哈哈。哎呀,你到底在说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呀?从头读到尾,不知道解读出了什么,让人一直在糊涂中。当然了,这样的诗想点评出点什么也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诗歌本身就没有说出什么,都没有明确的告诉人们什么,那点评有什么办法呢?也没有办法点评成怎么样子,只有这样稀里糊涂地说一说,完了就300块钱就到手了嘛!</p><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诗不怎么样,评也不怎么样,给人的整体感觉,那就是稀里糊涂,让清醒者能够知道他们的点评和诗歌都不怎么样;让初学者、诗歌创作的初学者,和没有辨别眼光和能力的朋友更糊涂,让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好诗,不知道怎样的诗才是好诗,把他们引向岐途、引向迷路。</p><p class="ql-block">哈哈哈哈。好了,到这儿《中国诗歌网》这两首诗歌我们就说完了。什么印象?总体感觉,中国诗歌网弄的每日好诗并不怎么样,至少从民间的角度来看,它是不怎么样的,可以说像这样的诗歌呀,好多公众号就不登它。我说过现在的中国诗歌网,包括一些高级别的诗歌刊物,已经不能引领我们中国的现代诗了。我们中国现代诗的中坚不是这些高级别的诗歌网站和高级别刊物,而是数不清的公众号和数不清的诗歌群在擎起我们中国现代诗这片天。幸好中国诗歌网的影响力不大了——如果没有公众号,如果没有众多的诗歌群,全国都随着他们的指挥棒起舞,那他们会把中国现代诗带入深渊。</p><p class="ql-block">好了,第一个栏目我们就说到这儿,下边儿说第二个栏目。第二个栏目呢是民间好诗选析。这里边有一首很短的诗歌,很不错,这是从一个公众号上选出来的,我又给他做了赏析,我们一同来看看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有赏析,大家可以看一看。“语言”是这首诗的题目,诗歌正文说整个冬天母亲一直都在栽葱,一茬茬,清脆鲜美的葱送给亲朋好友。母亲说,我不方便说的话,就让那些葱去说吧。到这儿怎么样?我们感觉一下,从语言上和上边儿两首诗相比较一下,这首小诗是不是通俗易懂,是不是口语白话,是不是表达的意思很明白?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理解一下这首诗的含义,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这首诗的含义很清楚。母亲说,我不方便说的话,就让那些葱去说吧。有时候啊,人与人之间交往,不能光是落在语言上,口头上,应该有一种实际行动把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实际行动才是心意的最好的表达。诗歌主题明确,深入浅出,不费劲就理解其意了。我们需要这样的诗歌,口语白语,不艰涩,易读易懂,读了还受启发的诗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往下边看,这是我们这个节目的第三个栏目,这首诗也是用来同《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做对比的,这首诗是来自我们《中国现代诗创作与问题》第十三章的一首诗歌,是当红诗人张二棍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二棍的一首诗,纵观张二棍的诗歌,全是口语白话,不见任何刀砍斧凿的痕迹,不讲究一字一句的的生动和别出心裁,注重整首诗歌的浑然一体。他的诗歌没有晦涩,也不受现在一些理论方面的奇谈怪论影响,特立独行,其作品受到了从上至下,从官方和民间的肯定,形成了官方和民间的统一,这是很难见到的奇观。</p><p class="ql-block">这样口语化的诗歌,大众读者喜欢,我们需要这样的诗歌。</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张二棍的近作,还没被列入经典之列,创作时间和一些人的过分追求技巧和不直白——其实是晦涩的人同步,这能不是说明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经典过时,那么这首诗还不是经典,你总不能说它过时了吧,如果不过时,这样的语言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呢?</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不是口语白话诗歌不受读者的青睐,而是一些人用口语白话写不出优秀诗歌,写不出优秀诗歌,反而追奇追巧追技巧,最后弄得四不像,连自己也弄丢了。我们对比一下张二棍这首诗的语言和上边两首“每日好诗”的语言,希望大家做一些这方面的对比研究工作,我们的心中便会出现一面镜子,便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优,什么是劣了。</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谈谈现代诗的概念和语言问题,图片截取自《中国现代诗创作与问题》这本综合性现代诗书籍,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和理解图片内容。</p> <p class="ql-block">这个图片上主要是在谈语言问题。艾青在他的《诗论》里说,即便朦胧也得让人看得懂,这就将朦胧给出了界定——晦涩难懂是不属于朦胧的。</p><p class="ql-block">口语白话易读易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初衷,“我手写我口”则规定了现代诗的语言必须是日常交流所用的口语白话。但是我们现在的许多诗歌创作者背离了这一个基本点,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有些人已经走向了不归路,并且还执迷不悟,还认为自己是高深是技巧,这是十分可笑和可悲的。</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口语白话,易懂易懂,这是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思想,更好的接受我们的观点。试想你的诗歌你的文章让别人都看不懂,怎么能让别人和你产生共鸣?同时这也是一个认识问题,是一个认识高度问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许多诗歌创作者的认识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个范围包括一些高层和一些民间诗歌创作者。</p><p class="ql-block">有人可能认为让别人读不懂是高深,实际不是这样,实际是没有表达能力的表现,许多人是在东施效颦,从内心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一点;不知道深刻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一种能力;不知道口语是最有生命力的语言;不知道只有口语才能更生动更形象的表达,因而走向的岐途、上的贼船,因而我们在这里要强调这一点。</p><p class="ql-block">这是本节目的第一节,我们谈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代诗的语言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