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很远 山西很近 古韵今风,一个可以领略古今的地方——山西

无语飞歌

<p class="ql-block">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小巷深处飘香的清洌汾酒,是时间和酒釉的奇妙相遇:</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桌上浓郁的陈醋,是时间与高粱的长久封印;</p><p class="ql-block">为十四省带去了良夜和暖冬的乌金,是时间给予土地的馈赠。</p><p class="ql-block">纵跨各个时期的地上建筑,见证着5000年华夏文明走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我在西侯度的动物烧骨里,与180万年前的古人类相遇;</p><p class="ql-block">在云冈大佛的琉璃双眸下,目睹北魏工匠的一钎一斧;</p><p class="ql-block">在永乐宫近1000平方米的壁画前,赞叹元代色彩艺术的精妙绝伦;</p><p class="ql-block">在香烟缭绕的五台山顶,被响彻百年的钟声穿透心灵;</p><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的晋国宗祠,是记录历史变迁的艺术载体;</p><p class="ql-block">雄伟壮阔的应县木塔用榫卯结构,封印了中国建筑史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城墙斑驳的平遥古城,彰显了晋商汇通天下的卓越功绩;</p><p class="ql-block">巍峨陡峭的太行山脉见证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融合与统一。</p><p class="ql-block">表里山河,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也凝结着无数文明传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这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吧,翻开这一本记录了历史的书籍。</p><p class="ql-block"> (董宇辉)</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之一,所以说这个地方一定要来看看。</p><p class="ql-block">初见平遥古城,是在维修的石板路坑坑洼洼、游人多到想拍一张照,都找不到好的角度,照片里除了古城就是熙熙嚷嚷的人群。所以如果你想要去平遥古城,尽量要选择一个非节假日、非周末的时间,否则你的耐心、欢喜都会被消磨殆尽,体验感大概率会不好,影响到对古城的客观评价。</p><p class="ql-block">平遥城墙</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墙周长约6公里,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p><p class="ql-block">平遥票号</p><p class="ql-block">日升昌:位于古城西大街, 中国的金融之最,是中国票号文化的发源地。余秋雨说它是“今天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p><p class="ql-block">协同庆:位于市楼附近,地下金库、神龙宝柱所在的景点。</p><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p><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学宫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与城墙东南角的魁星楼、 文昌阁组成全国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也是古城内规模最大的景区。千古第一卷(状元卷)、独占鳌头、跃龙门 经典取景点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平遥镖局</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镖师是一群英勇的职业人士,他们肩负着护送重要物资和财宝的重任。</p><p class="ql-block">而平遥镖局,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镖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承,是了解中国古代镖师文化的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漫步在狭窄的古街小巷中,仿佛回到了古代的镖局时代。我了解到平遥镖局曾经是中国古代财官的指定护送机构,负责护送大量的财宝和重要文件。在历史上,平遥镖局曾多次完成危险而艰巨的任务,堪称中国古代镖师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一座古城,其实就是一本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浑然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和必然。</p><p class="ql-block">去趟平遥吧,吹吹古城墙的风,走一走明清街,去一趟县衙,闻一闻酒醋香,感受一下曾经的古城风韵。</p> <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晋祠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树,美在古老的建筑。这里的山叫悬瓮山,春日黄花满山,秋日层林尽染。它象一双伸展的手臂将晋祠轻轻的拥在怀中。晋祠的水是晋水的源头,清、静、柔。绵绵不绝,川流不息。泉水因而引用诗经中"永锡难老"中的难老命名。李白游晋祠时曾写诗"晋祠流水如碧玉"。晋祠古木参天,有一株西周初期的柏树已三千多年,依然苍翠。唐朝时期的千年槐树,数百年的柳树、榆树和杨树比比皆是,它们笔直的矗立在蓝天下,见证着千年的岁月变迁。晋祠内还有几十座古建筑,其中“晋祠三绝”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被誉为“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是北宋时期的建筑,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对越匾、难老匾、水镜台匾被誉为“三大名匾”。傅山所写“难老”匾、高应元书写“对越”匾、杨二酉所写“水镜台”匾,三大匾额延续着晋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晋祠的参天古柏之中,掩映着一通稀世国宝碑刻。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当年李世民和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曾经到晋祠祈愿,二十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回来重返晋祠,回想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再到当下的贞观之治,内心百味杂陈,感慨万千,挥笔写下此篇千字碑文。离开晋祠的时候,耳边隐约响起晋祠内舍利生生塔清脆悦耳的风铃声,让人禁不住驻足回望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国内第一私人住宅,有“中国民间故宫”之美称——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王家归来不看院”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晋商大院中必去的宅院。王家大院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王家大院,看尽明清建筑奇观,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重要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这里有一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宝藏——王家大院。它由静升王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修建而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整体格局。它继承了中国西周时期的庭院风格,前堂后寝的建筑布局给予了足够的对外交往空间,同时也满足了内部私密性的需求。王家大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尊卑贵贱、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的宗法礼制,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规整。</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内有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其中高家崖建筑群包括35座大小院落,342间房屋,主要有敦厚宅和凝瑞居,呈现了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建筑风格。红门堡建筑群则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整个建筑群分为四层院落,由主干道和三条横巷组成,形成了 “王”字造型,同时也含有“龙”的寓意。堡内的88座院落各具特色,没有一座是雷同的。</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还拥有许多景观景点,让人流连忘返。其中司马院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整个院落巧妙地将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往四座院落,每座院落都有自己的主题。而绿门院则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它的庭院装饰华丽,木雕挂落的“满床笏”和石雕的“四爱图”尤为精美。</p><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之美,王家大院还有许多精致的雕刻艺术,称为三雕艺术。这里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雕刻精湛,展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和艺术魅力。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等各种题材被雕刻于砖、刻于石、镂于木,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还拥有红门堡建筑群、孝义祠和静升文庙等。红门堡建筑群共有29座院落,每一座都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装饰,其中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孝义祠是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修建于乾隆年间,展现了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故事。而静升文庙则是一座规模虽小但富有历史韵味的文庙,内有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午壁,被誉为“天下第一壁”。</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家族史略。这里经历了兴盛和衰败,见证了王氏家族的荣光和辛酸。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王氏家族不仅大兴土木,修建宅第,还开办义学、义仓等慈善事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家大院逐渐衰败。但它依然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一座历史文化的瑰宝,它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同时也传承了王氏家族的家训和治家理念。这里的建筑装饰精美细致,王氏家族用心地雕刻了每一个细节,体现了古代北方地区民居的美学特点。“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这是王家大院建筑的特征,也是它独有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山西太谷,自古以来就是晋商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这个富饶的土地上,众多古老的建筑得以保留至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孔祥熙宅园。这座老宅始建于清朝中期,至今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孔祥熙宅园位于太谷县城内,是一座占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整个宅院由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组成,各个院落之间通过明廊、抱厦或过厅相隔,使得整个建筑群落呈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p><p class="ql-block">这座老宅的前主人是著名晋商孟广誉,他当年在太谷地区经营药材生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业务的扩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孟广誉最终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后来,这座老宅被孔祥熙家族购得,成为了他们的故居。</p><p class="ql-block">孔祥熙宅园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传统的山西古民居特色。每个院落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如正院建筑风格严肃庄重,书房院则显得雅致幽静。此外,宅园中的木构件都经过精心雕刻,梁枋、拱券以及檐下挂落等部位都被装饰得十分精美。这些雕刻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有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题材,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p><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风格独特之外,孔祥熙宅园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宅,它见证了晋商的繁荣与衰落,也见证了清朝时期的社会变迁。在这个宅园中,游客可以领略到清朝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了解晋商的文化传统和商业精神。</p><p class="ql-block">如今,孔祥熙宅园已经成为太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清代民居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对这座古宅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维护工作。同时,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孔祥熙宅园也对外开放,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在孔祥熙宅园游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木雕装饰,还可以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更多有关晋商文化和历史的故事。此外,还可以参观房屋内部的陈设和布局,感受清朝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和历史方面的价值之外,孔祥熙宅园还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处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的方式。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晋商文化和历史的精神内涵,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总之,山西孔祥熙宅园是一座集建筑、历史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作为太谷地区的代表性古建筑之一,它见证了晋商的繁荣与衰落,也见证了清朝时期的社会变迁。</p><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老宅已经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太谷县县衙,老城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