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爷爷的故事

桐心琴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资寿寺春游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资寿寺,地处晋中市灵石县,东邻绵山,西傍苏溪。寺庙始建于唐,历代有修缮。寺虽小,亦非丛林名刹,但在查阅其历史资料时,一尊尊神态各异、气质饱满的十八罗汉彩塑照,吸引了我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已歇。我与诸琴子一行十二人,于4月17日上午抵资寿寺,学生们与寺院的住持师相识,见面自然是要喝茶叙话。我略坐片刻,便独自一人,迫不及待的去拜谒令我神往的十八罗汉了。穿过大雄宝殿,至东厢三大士殿,十八罗汉便环列其中。然,殿门护栏遮围,我只得暂立殿外,与罗汉们隔栏相望,心中暗想下午一定恭请寺僧为我们开栏讲解。</p><p class="ql-block"> 到了寺院,弹琴是少不了的。午饭后,在曲径通幽小院中,围石而坐,焚香煎茶,轻吟弦歌,教习大家《酒狂》后,我又鼓了几曲,《潇湘》、《阳春》、《招隐》……我想十八罗汉是可以听见我的心声的。</p> <p class="ql-block">  太阳渐西,琴兴已尽,学生请来了寺内的果妙师傅为我们讲解。入十八罗汉殿内,果妙师的第一句话,我记忆深刻:资寿寺之所以能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仰赖这十八尊罗汉。在我们追寻的目光中,他将十八罗汉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有明一代,当地有泥塑师姓郭名吉祥,泥塑技艺出神入化,他与其子共同完成了这十八罗汉的泥塑。塑成之时,他将所用不同泥料的比例详加记录、并泥料三小包深埋于地,并将此事做为家族秘事,代代相传。这一举动,应是未雨绸缪的匠人精神,与十八罗汉随后的劫遇冥冥呼应着。</p><p class="ql-block"> 时光之轴,穿越到了当代。十八罗汉在这几百年间,被当地居民亲切的称呼为“十八爷爷”,百姓们坚信十八位爷爷护佑着这一方水土。然而,1993年的冬夜,十八罗汉的头部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窃贼盗割,售卖出境。事过三年,1996年,台湾商人陈永泰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购得了其中两尊罗汉的头像,随后,他又陆陆续续将18尊头像悉数购得,并与大陆对话,提出要无偿捐赠头像给所属寺庙。1999年春,经多方努力,十八罗汉头像,终于回归故里。这时,明代泥塑师的后人出现了,郭成保先生承其祖业,他从地下挖出祖上留下的泥料,接下了修复的重任,历时四个月,十八罗汉最终完好如初的复现人间。</p><p class="ql-block"> 果妙师的故事讲完了,学生们纷纷感慨:难道明代的泥塑师未卜先知吗?知道百年后的十八罗汉有此一劫吗?僧人微笑,罗汉不语。我驻留殿内,自北向南,缓缓移步,与每一尊罗汉无言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东窗棂下,抚摸着膝上淘气小狗的镇定罗汉,与三大士正在交流的瘦罗汉,手握如意叶静听讲经的静罗汉,眼似铜铃、腮帮憋的通红的哑巴罗汉,博学多才、饱览经书的讲经罗汉,神情愉悦、左手搭小童子肩、右手做挖耳状的挖耳罗汉,认真听菩萨讲经的提壶罗汉,双眼微垂,凝神聚气的养神罗汉……这其中,最让我仰慕的是多言罗汉,他天庭饱满,眉目清秀,面容俊朗,嘴角露出洁白的牙齿,与我理想中的古代儒生气质完全契合。于是,在离寺之前,我悄悄的和偶像罗汉合了影。</p> <p class="ql-block"> 《围炉夜话》有言:「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与十八罗汉的对视,犹如一场与古圣先贤心意相通的旅程。那一刻,和之以无言。那一刻,他们的丰神,照亮了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甲辰春杪并州刘子暄记于栖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