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元通镇位于成都市以西,距市区约40公里,距青城山20公里。隶属崇州市,距崇州城区11公里,是崇州“古镇金三角”( 街子古镇,怀远古镇)之一的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 元通古镇有着165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期,那时叫“水渠乡”,素有“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和“仁礼义乡”的美名。集古建筑、古街区、古民居、古树、古商贸、古遗址及水乡景观精粹为一体的名镇以及著名的土陶之乡、铸管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元通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镇核心区建筑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为主,传统中式建筑中融入西洋建筑风格,有10多条古街巷,具有典型的中西合壁式建筑,呈南北走向带状分布。 以陈家大院、永利桥、黄氏故居、黄氏宗祠、天主教堂、罗氏故居、王国英故居等为代表的古建景观。还有古当铺、广东会馆、江西会馆遗址、张家大院、夏家走马转角楼、汇江桥等景点,最大的宋代“夫妻”银杏树仍枝茂叶盛。</p><p class="ql-block"> 文井江、味江、泊江三江在此汇流,自古有川西水乡之称,是古时川西平原上最著名的水陆码头,有着悠久的通商历史和商贸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利桥,位于元通镇上场口,横跨泊江,为崇州境内仅存石拱桥。初建时间已不可考。</p><p class="ql-block"> 该桥1938年被洪水冲垮后重建,桥身三孔,跨长35米,桥身左右竖石栏板,栏板中36根方柱,柱顶有花果、走兽圆雕造型各异,桥墩鱼嘴为鳌头型,粗犷而巍然。</p><p class="ql-block"> 现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镇有座历史悠久的宝塔,名为圆通塔,静立在三江汇流处。塔高七层、八面,是元通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东会馆,清乾隆、嘉庆年间,广东客商在元通镇建立了广东会馆。辛亥革命后因政局混乱,广东会馆只剩三段门墙。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会馆残存门墙的基础上照原貌进行了修复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留完好的会馆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通古镇上的长寿街、麒麟街、半边街、东盛街、双凤街和增福街等古街,都是清代中晚期和民国初年的建筑,古街基本都是连排商铺。街道的大部分都是沿江而设,呈西偏北,东偏南走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乾隆,嘉庆时代,元通镇空前的繁荣。为开辟筹资渠道,清晚期当铺业高速发展,先后出现了七家。法国传教士也在这商机中分取一份利益,这家当铺位于半边街南端,右边紧靠西河,是那段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当铺哥德式门,门楣隐刻拉丁文,经营用房全是中华传统木结构,因地制宜成三角形布局。临街一厢是中国常见的当铺门面,半室式装修及房屋的方格大窗和高柜台设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物一大特点是其顶端有一个瞭望孔,旧时因当地土匪到元通抢劫,瞭望孔实为经营者观察、应对土匪抢劫而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家大院,据说罗光裕祖上是清代“湖广填四川”时迁至元通青石村。62岁那年,罗光裕三个儿子们不务正业,唯小儿子罗廷高的媳妇朱氏,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经反复考量,罗光裕决定把家族管理大权交给朱氏。</p><p class="ql-block"> 朱氏很快表现出其擅长经商的天赋,罗氏家族在她手中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大户。朱氏还把儿子罗恒茹也培养成商海博浪的好手,而曾率人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贡献了力量,罗氏家族达到了鼎盛,便在现址建造豪宅,保存至今。现已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院以中心间作门廊,依次递进设二门、过厅、正厅、后院,后门临文井江。中轴线左右为厢房,门廊里的撑弓、挂簏等浮雕十分富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二门后边上2楼为客房,可接待数十客商留宿就餐。门面作商业经营,并有库房、杂物间、厨房及主人起居室等,是典型的商业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背后方向出去即是江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互栏是江岸互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惜字宫,古时出于敬惜字纸的风俗,多地建有亭或塔式炉体,“焚化字纸,别有字库”。惜字宫字库为5层6面加一个顶的塔式古典结构建筑,周围是个休闲广场,字库的每一面都有历代书法大家和文人的赋画诗作。</p><p class="ql-block"> 以惜字宫字库为中心的第一个古街群落重新构建,“惜字宫”的石碑安放这里,惜字宫字库成为古镇的中心和元通古镇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字库塔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因为紧邻湖广会馆墙壁,只修建了一半,因此也称为"半边字库",是全国唯一一坐只修建了一半的字库。由于年久失修,于2012年在原址修建新字库塔,新字库塔采用青砖建造,塔身有一小孔,字纸便从这里投入进行焚烧。塔顶及塔身装饰精美,雕梁画栋,特色突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远处可以看到文昌阁,也算是村里唯一的“高楼大厦”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井江元通场这一段,历史上长期靠船筏过渡,明清到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已不能适应集市商贸活动的需要。清嘉庆十七(1812)年,镇人陈志琳建铁索桥,取名“宝胜”。在江中竖立石墩五座,上建木结构桥亭,中亭高耸,前后翼亭,飞檐翘角,雕塑生动,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道光末年桥被洪水冲坏,光绪二(1870)年,举人刘恒如等募资重修,换铁索为铁杆,共13根,上承木板, 桥长132米, 更名为“汇江”。金字行书牌匾“汇江桥”为桥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桥头两端各有30米长的引桥,并建有典雅的桥头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桥在下游距现在的桥约300米处,遭洪水毁坏,后曾几次再建。</p><p class="ql-block"> 铁杆重数百吨,年久有朽坏,1986年7月在这里重建。人在桥上走,飘然有醉入东海蓬萊的感觉,每当晨雾笼罩在江面,桥象龙腾云海,极象一幅美丽的图画。</p><p class="ql-block"> “汇江夕照”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元通景观之一,是旅游摄影爱好者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在清代乾隆年间传入崇州,首先在州城建教堂,以后陆续在全市设六座分堂,元通教堂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元通教徒越来越多,光绪29年(1903),法国传教士谷神父在教徒支持下在麒麟街建教堂。民国五年(1915),崇州人响应成都掀起反洋教的斗争,拆毁州城内及其它一些教堂,而麒麟街教堂完整地幸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现存清代木结构建筑591.7平方米和一座中西合壁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元通天主堂是崇州天主教早期活动的见证;是研究天主教在川西发展史难得的实物材料,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仁里义乡”牌坊,位于麒麟街南端,牌坊的修建多与当地政府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历史上古镇牌坊数座,如文氏贞节牌坊(刘家牌坊)、肖家牌坊、丁家牌坊、过街牌坊。</p><p class="ql-block"> 此牌坊在原址、原风貌、原名称进行恢复重建,“仁里义乡”牌坊是元通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它充分体现了元通人民的仁义、诚信和包容的鲜明个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仁里义乡”牌坊是元通古镇东门的象征。从这里出去便离开了古镇主要范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通古镇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千百年来,滚滚江水滋润着这方神圣的土地,江岸之外,良田万顷;古镇街头,院落森森,大小不一的街巷保存完好,木板青瓦房相连成片;遗存至今的古老民居,泱泱然散发着浓浓的古韵。</p><p class="ql-block"> 挪动一步,推开每一扇窗棂,似乎都闯开了历史的大门,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似就走进了历史。一幢幢民房,一条条街巷,抚摸着这历史的边边角角,心灵感受到了古老的华夏文化、历史和极强时代感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元通古镇,悠闲的古镇。古镇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建筑,构成了目前成都周边值得去细细品味,耐人寻味的一个古镇。</p> <p class="ql-block"> 202404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