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二日,周六。内七科科主任程锦葵带领五名医护人员又要下乡走“亲戚”了。今天要登门的有七八户,行程有近百公里,大家提前上班处理好病房的工作,带上早餐匆匆赶路了。</p><p class="ql-block"> 像内七科那样,每逢周末空闲,武穴市中医院医护人员就会三五成群,左手提着牛奶等慰问品,右手带着听诊器和药品,自驾私车,怀着乡愁,下乡”走亲访友”。走村入户的白衣天使成为乡间一道流动的美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他们所走的”亲友”,其实都是曾经相伴过的病人。回访病人这项制度,在武穴市中医院已经坚持了五年。五年间,他们回访的病人已过五千人次。如果将医务人员遍布武穴山山水水的回访足跡串连起来,足足可绕地球一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流于形式,随着创建暖心医院和延伸服务的深入,医院将长期当作份外事的病人回访工作,纳入年度业务工作计划。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病人回访得到了制度保证。医院对全院17个临床科室回访任务进行固化,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个个出动,人人参与。做到特殊病人随叫随访,一般病人不定期回访,出院病人电话微信回访,基本做到出院病人回访全覆盖。回访病人质量与数量纳入优质服务质量考核,与科室和个人评先绩效挂钩。过去病人出院一了了之。为了弥补留下残缺不全的信息,以科室为单位重新对出院病人的住址、通讯,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档案进行完善与整理,科室建立出院病人“联络图”,管床医生建立病人微信群,从而做到对出院病人病情了如指掌,联系于数字之间,为大面积病人回访提供了便捷畅通的信息系统。</p> <p class="ql-block"> 病人回访让优质服务由院内延伸到院外,让简单诊疗由病房送到家庭,病人得到最大实惠是方便、节省。过去病人看医生反变医生看病人。一大批肿瘤和冠心病、慢阻肺、糖尿病、骨伤、中风等居家治疗患者,再不为频繁返往于家里与医院进到检查开药而发愁。不受舟车劳顿之苦,坐在家里就可享受专家教授免号费诊疗。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是最简单快捷的回访方式。在突发情况下,这是病人生命线。大法寺两李村脑血管烟雾病患者陶某长期在外打工,由于保持电话联系,得到脑外科主任潘凡大夫的及时指导诊疗,发病三次倒下,又三次站起来。而且避免盲目转院转医,节省手术十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病人回访不仅仅受到患者欢迎,院方也得到了回报。心内、脑内,脑外,肿瘤等科室病源足,床位紧,有时一床难求,由干回访服务到家,减压分流,不仅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下降,平均住院日也逐渐下降,从而让病房有限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同时,每次下乡回访也是一次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在回访中通过沉浸式体验,加深了对患者的感情和对职业的歇重。感情交流与积累,使紧張的医患关系也得到得到逐步改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病人回访的口碑,已成为武穴市中医院优质服务的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