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纪行》分享会——会员交流作品(4)

常州市天宁区老年摄影协会

<p class="ql-block">  4月12日下午,春雨绵绵,天宁区老年摄影协会活动室座无虚席。由毕鉴忠老师带队赴景德镇采风的专题摄影创作作品--《瓷都纪行》分享会如期举行。著名摄影家汤德胜、常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戴文伟,以及天宁老摄协会员约50余人出席分享会,常州职工摄影协会会长陈亮、知名自由摄影人马湛点评作品。</p><p class="ql-block"> 《瓷都纪行》是王露茜、毕鉴忠、沈立群、吴亚南、顾建妹、徐琛、徐雪龙创作,由“千年瓷都”“御窑觅迹”“瓷釉芬芳”“青色烟雨”“斑斓瓷宫”“丙丁之火”“瓷源瑶里”七部分组成的,以景德镇瓷文化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此次分享会,得到了专家和会员们的认可和肯定。</p><p class="ql-block"> 会员潘荣荣说:这次分享会,是对瓷都风采创作的构思设计,作品入微的分析和讲评,是摄影技艺的交流和传授。这样颇具特色的专题摄影创新尝试,好!热切希望如此接地气的摄影分享和学习,提高之会,常办出新!使广大老年摄影爱好者在分享摄影老有所乐的层面延伸至老有所学,老有所得,更好地老有所为,用摄影作品反映我们家乡之优美,祖国之繁花似锦!</p><p class="ql-block"> 知名自由摄影人马湛老师对《瓷都纪行》的整体框架、创作形式、编辑等方面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作品的创作形式,“青色烟雨”、“丙丁之火”以及“瓷源瑶里”中的部分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对《热心村民的巷头会晤》那一幅进行了详细解析。他从文学、历史角度和著名摄影师的代表作来诠释“摄影语言”,影像作品在其意义上所强调的重点并非是影像记录的具体事件,而是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多可能性的解读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联想,从而能够激发起来自不同个体、各自生命的体验与内心感悟。这就是我们说的“摄影语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作品艺术的手法和主观表达方面提出</span>了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陈亮老师认为“瓷都纪行”为常州摄影人提供的新的范本是展示了一种不一样的徽州,不一样的瓷都景观。他们摆脱单一的寻常摄影方式,不是去机械的复制和描摹眼前的物象,而是有意识地利用瓷都各种图像资源的符号学元素,为摄影所用。以大胆的色彩组合搭配,不同的色彩包括冷暖、深浅、明暗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观,这种具有当代摄影理念的色彩碰撞,形成了直观、鲜明的视觉冲击效果,震撼的视觉享受,也一改了以往常见的徽山、徽水、徽调的格局,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著名摄影家汤德胜先生说,要感谢各位摄影师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通过影像传播,宣传我国灿烂深厚的陶瓷文化,让我们看到一个历史悠久、艺术辉煌的景德镇,作品的创作思路,为大家今后走进景德镇创作提供了参照。他指出,摄影作品要强调画外之意,摄影师要拍留得下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戴文伟作总结陈词:“看片子有许多评价标准,快乐摄影有快乐摄影的标准,国展有国展的标准,都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今天从头到尾看下来,这次摄影采风创作是定点定时完成的一次命题作文,非常棒。在短短的时间里,精选景德镇的采风点并拍摄下来,也是定点定时的摄影交流。这种“小分队”的创作形式非常好,今后要多搞这样的采风创作,活跃常州摄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china是世界对中国的称呼, 是瓷都景德镇旧称昌南之音译,世界以“瓷器和生产瓷器的地方”称呼中国。</p> <p class="ql-block">  陶阳里文化街区——官窑也称御窑,是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景德镇官窑集中了从元代至清代历代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  这个青花瓷式样的景德镇标识,网红打卡必选。中间的龙珠阁是古代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物,1990年重建,是景德镇的城徽。脚下的山坡平缓无奇,里面埋藏了海量的碎瓷片,片片都是文物。</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市将御窑厂遗址周边3.7平方公里,138条街巷里弄,打造成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  遗址大门前有块镂空铸铁照壁,明清历代皇帝年号清晰可辨,其中洪武和宣统对景德镇别具意义,分别是官窑始建和结束年代。御窑厂历经明清两朝27位皇帝,烧造御瓷长达542年。</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历史遗存丰富,包括明清时期御窑厂窑业遗迹、窑炉遗迹、墙体、道路遗迹、古井、古树、窑业堆积遗迹、衙署建筑及其它附属建筑遗迹。经历次考古发掘,现已清理出明代及清末民初葫芦形窑炉等遗迹,出土一大批各时期的落选御用瓷器碎片。图为南麓遗址,系明代中期马蹄窑炉群遗址。</p> <p class="ql-block">  编号17、18的马蹄窑遗迹,明万历年。</p> <p class="ql-block">  龙珠阁内的御窑厂陶瓷微缩景观,是依据《景德镇陶录》《陶冶图》等相关文献资料,历经4年的设计与创作,采用陶瓷材料高温烧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  陶灵祠,其正中供奉窑工童宾的金身塑像,旁边分列六位正在烧窑的窑工神像。这里,视劳动者为神灵。</p> <p class="ql-block">  相传明万历年间,童宾等奉旨烧制大龙缸,每每失败。限期将至,为避免烧造大龙缸的所有人受罚,童宾跃身跳入窑火中,以生命的代价换来大龙缸烧制成功,救了参与者的命。众人感动立庙祭祀,奉童宾为窑神,也叫风火神、风火仙师。每次烧窑前,窑工都要烧香祀拜,求保佑烧窑成功。</p> <p class="ql-block">  当今研究、鉴赏景德镇御窑瓷器的“天下第一馆”,座落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中心,毗邻御窑遗址。由八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线状砖拱形结构组成,设计灵感源于当地传统柴窑。</p> <p class="ql-block">  它不是简单的几何形,而是复杂的双曲面,建造过程中不用脚手架,而是利用砖的收分错位,借助重力完成。置身馆内,如同走进柴窑,“因窑而生,因瓷而盛”的文化体验由此而生。</p> <p class="ql-block">  御窑博物馆展览大厅</p> <p class="ql-block">  御窑博物馆除了陈列瓷器艺术品,还利用现代展览技术,向观众普及陶瓷的原料、开采、工艺演变、釉料发展等科学知识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p><p class="ql-block"> 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p> <p class="ql-block">  大龙缸是明代御窑厂生产的最大瓷器,准备用它在皇宫里盛水防火。而这样大的瓷器在当时简陋的工艺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出批量且完全一样的贡品,所以把这些不一致,或是不全合格的产品干脆砸碎埋藏起来。展台上的大龙缸则是由多块瓷碎片粘接修复,下面展示的是出土的大龙缸残片。</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2023年6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61块碎瓷片修复的明成化素三彩鸭型香薰,移交给景德镇御窑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粉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瓷器釉上彩绘艺术萌芽于清康熙年间,兴盛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有着丰厚的表现形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色泽晶亮,瓷画精密美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耀眼,工致殊常”,誉为“东方珍宝”。</p>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p> <p class="ql-block">  这件现代艺术瓷,是在景德镇玲珑瓷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p> <p class="ql-block">  据文献记载,每100件成瓷仅有4件能入宫使用,而落选贡品、试制品和“尾单”都必须砸碎后埋入官窑地下,以禁绝流入民间。御窑博物馆陈列的瓷片,都是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来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  瓷片研究不仅是专业考古人员的课题,也是古瓷爱好者和藏家的起步课程,近年来爱好瓷片的玩家渐多。</p>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由周杰伦谱曲,方文山填词并命名。开始想以青铜器上的铭文象征爱情的神秘,以青铜器的年代象征爱情的久远,但是,青铜器与周杰伦的温柔委婉不匹配。接着他们想到汝窑的青色,于是他们遍访汝窑,观看汝窑烧制,恶补汝窑知识。采风中,一位陶瓷艺术家告诉他们,天青色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够烧出来。于是有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p> <p class="ql-block">  民间瓷文化经典:景德镇市浮梁县新平村瓷宫。</p> <p class="ql-block">  余二妹——瓷宫建造者,1930年出生。她12岁跟着舅舅在陶瓷作坊学艺,学成后到景德镇的陶瓷厂做工。几十年打拼经营起自己的陶瓷厂,上世纪八十年代,余二妹在浮梁县率先恢复古法柴窑工艺,最早实现柴窑复烧,收藏60000多件瓷器。</p> <p class="ql-block">  余二妹建造瓷宫时已经八十多岁,起因是她一次去天津旅游时,被赤峰路的“瓷房子”所刺激。回到家,便着手建造属于景德镇自己的“瓷房子”。</p> <p class="ql-block">  大门两旁是青花釉色对联“高风亮节照千秋 善良美德传万代”,横批“千年瓷宫万年藏”。18罗汉端坐其中,神态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瓷宫外形仿福建客家圆楼建筑模式,上下三层。</p> <p class="ql-block">  外墙镶嵌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等6万余件各款瓷器、瓷片,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  瓷宫内部分为三层,共1200余平方米,第一层为以青花为主的高温瓷,第二层以老茶花盘子为主,第三层则是古典粉彩颜色釉。此外,还有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等内容,通过陶瓷的表现形式融入瓷宫当中。</p> <p class="ql-block">  瓷宫陈列的景德镇国营瓷厂时期生产的瓷板画。</p> <p class="ql-block">  在瓷宫的不同位置观看,都有不错的视觉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丙丁柴窑建在景德镇浮梁县的前程村,群山怀抱,道路弯曲,距离景德镇市区1小时车程。</p> <p class="ql-block">  取名丙丁,因为窑的灵魂在火。丙火是阳火,像太阳一样热烈、强烈的火;丁火是烛光、月光,温柔、内敛。丙火和丁火融合在一起,阴阳相济,才能烧出好瓷器。</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丙丁柴窑落成,柴窑分成两个部分:窑炉和窑房。</p> <p class="ql-block">  手工砌筑的窑炉,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窑炉是一个大型的双曲面拱结构,砌筑过程中没有任何图纸作参照,也不借助模板,全靠挛窑师傅的手上功夫和脑子里面的构思来完成。</p> <p class="ql-block">  建筑师在屋顶正中的轴线上开了一条细细的窗,阳光洒下来成为光带。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投射在窑炉和地面上的光带也在走动,整个建筑有种神圣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两侧混凝土侧墙的拱下,用砖垒出稀疏的花格窗洞。透过花格窗洞进入窑房的斑驳光影,让清水混凝土基调的窑房多了份灵动。</p> <p class="ql-block">  丙丁柴窑容量很大,一窑容量有160担、2000多件瓷器。烧一次需要准备的时间也很长,所以一年也就烧个3、4次。熄火期间游客在窑内拍照也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  平时使用多的是这种容量较小的窑炉。</p> <p class="ql-block">  柴窑是用松木柴作为燃料的传统窑炉,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燃烧的粉尘落在釉面也会产生人工无法企及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丙丁柴窑是艺术家的私人作坊,成为网红后访客日多,现在收停车费每位30元。丙丁柴窑2018年参加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p> <p class="ql-block">  在景德镇,有3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手艺人、艺术家和设计师,被称为“景漂”,他们在这座古老小城追寻心中的陶瓷艺术梦想,他们定期举办创意集市展示自我,为景德镇注入独特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瑶里地处赣东北山地,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4%,有“天然氧吧”之称。图为进入瑶里的江西s302公路。</p>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名“窑里”,因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这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区,享誉世界的“高岭土”就是以这里的高岭山、高岭村命名,这种制瓷粘土的使用,极大地改善瓷器的品质,可以说一座矿山升华了景德镇千年窑火。</p><p class="ql-block"> 瑶里,当之无愧的“瓷之源”。</p> <p class="ql-block">  瑶里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p>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建筑群是典型的赣派建筑,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掩映在青山绿水中。&nbsp;古城老人居多。</p> <p class="ql-block">  山清水秀的瑶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桥头有人间烟火,村口见山色空濛。</p> <p class="ql-block">  瑶里是著名的皖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红军游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游击战,保存了革命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陈毅在瑶里主持改编。瑶里改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瑶里改编旧址。</p> <p class="ql-block">  瓷器是村民摆摊最多、交易最多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  在瑶里,厕所叫做东司。查百度得知,东司指禅林东序之僧所用之厕所,又称东净,负责清理厕所之职者,称为净头,为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之一。</p> <p class="ql-block">  热心村民的巷头会晤,非正式讨论村政大计。</p> <p class="ql-block">  吃饭的时候,端着饭碗到家门口,三五成群在一起边吃边聊,常武方言称之为“行饭碗”。行饭碗是个轻松自在的进食文化,要点是联络感情交换信息。</p> <p class="ql-block">  晒衣竿上的瑶里。</p> <p class="ql-block">  生活污染及洗洁剂的进入,瑶河能够自净吗?</p> <p class="ql-block">  祝福你,瑶里!</p> <p class="ql-block">编辑:沈立群</p><p class="ql-block">审核:王晓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