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阳光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林日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前言: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孩子心向阳光,向上向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因工作关系,本学期我又回到梅实小担任管理工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早上七点,我来到学校大门口巡看。两位年长的“家长” 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们总是隔着扶栏满含笑意地与孩子挥手,目送孩子背影消失在校园的林荫中……这一幕,每天定时出现在学校大门口,定格成我心中一道靓丽而温馨的风景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他们是孩子的什么人?我很有兴趣。按外貌年龄判断,应该是孩子爷爷、奶奶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经多次接触交流,我了解到,其中一位是一(1)班谭瑞杨同学的外婆,近60岁,住在灵山宫村附近(县城铁路西),她每天骑着电动车往返30公里左右,送小瑞杨上下学。另一位是二(4)班谢开泰同学的爷爷,65岁了,住在更远的下桥镇附近,每天往返80多公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两位同学都是留守儿童,一岁左右就离开了父母,分别跟着外婆、爷爷一起生活。不过他们在学校的综合表现都非常优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阳光活泼,向上向善。老师与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们。从目前来看,留守的“创伤”好像未曾在这两个孩子身上留下丝毫痕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或许是出于教育管理者的本能吧,我不禁对这两个孩子和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着早上碰面,时不时左一句右一句地了解些相关情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1)谭瑞杨同学从小就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十分注重小瑞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礼仪习惯的养成。此外,每天当小瑞杨完成作业和劳动任务后,外婆还经常鼓励他到邻居家里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游戏,在游戏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同时,外婆每天利用接送的机会,总是“笨笨”地向小瑞杨“请教”近期的学习内容,孩子为了更好地“教懂”外婆,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学习。久而久之,外婆与外孙“教学相长”——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好,不懂拼音的外婆连前鼻音与后鼻音都弄得一清二楚了,甚至一年级的课文都基本能用普通话背诵下来。这对于一个原先连普通话都不太会讲的农村老人来说,算是个奇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瑞杨的外婆与我谈起自己与外孙一起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时,满脸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这深深地感染了我,也鼓励了我!“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成了我心中不二的选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4)班谢开泰同学和爷爷,可以用“相依为命、快乐相伴”来概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小开泰出生不满一周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他,爸爸在外地打工养家糊口。屋漏偏遇连夜雨,又撞上奶奶中风住院,当爷爷的既要照顾中风的奶奶,又要照顾年幼的开泰。不久,奶奶去世,在这最艰难的时刻,爷爷带着当时还不够一岁的开泰一起生活。一个爷爷,既当爹,又当妈;一泡屎,一泡尿……其艰辛不言而喻。但爷爷毫无怨言,勇敢乐观地面对现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虽然开泰很小,但爷爷对他不纵不惯,尊重孙子的内心想法,鼓励小开泰向上向善、守时守正,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爷爷的榜样力量,使开泰这个孩子从小心地善良,做事规矩,乐观坚强,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磨难”的创伤,反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每次上、下学,或者每晚睡之前,都是爷孙俩共处的最快乐时光。爷爷总是让开泰分享学校快乐的点点滴滴,也向开泰敞开心扉说说自己一天的快乐事情。优秀影响优秀,快乐催生快乐。小开泰的学习成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隔代陪伴是艰难的,甚至是沉重的,不少老人往往因为溺爱而“惯坏”了孩子。但这两个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都遇到了开明而优秀的老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让自己的过度担忧和家庭的困难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要鼓励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温室里盛开的花朵是难以抵挡风雨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因为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这段对话让人深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养育孩子,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父母做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不要妄想把孩子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要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遵循孩子成长规律;陪伴时要放手而不“放眼”,也即是“守望”——让他想做,让他会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很值得我们教育人深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不是要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来提高孩子成绩,相反,是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去阅读,去亲近自然,去玩耍,去享受童真,去自由成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草木向阳,春暖花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