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的妈祖金身朔像</p> <p class="ql-block">妈祖雕像</p> <p class="ql-block">我又来到了美丽的厦门</p> <p class="ql-block">水中游艇看大小金门岛</p> <p class="ql-block">金门炮台</p> <p class="ql-block">许愿树下许个幸福安康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乘船到鼓浪屿,观夕阳景</p> <p class="ql-block">太阳西下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岛西南有一海蚀岩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自明朝雅化为今名称“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面积1.88平方公里,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至高点为日光岩,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鼓浪屿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时期,这里就成为了中国的军事要地之一,修建了许多炮台和军事设施。到了清朝时期,鼓浪屿成为了福建水师的基地之一,也是福建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在近代史上,鼓浪屿也曾经历过不少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p> <p class="ql-block">厦门鼓浪屿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时期,这里就成为了中国的军事要地之一,修建了许多炮台和军事设施。到了清朝时期,鼓浪屿成为了福建水师的基地之一,也是福建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在近代史上,鼓浪屿也曾经历过不少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下遇见你</p> <p class="ql-block">导游的珍珠店</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的夜景多美</p> <p class="ql-block">“鳌园”为集美嘉庚公园之精髓,“春晖”泛指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爱国精神。集美学村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的,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在当时确为国内外所罕见。集美学村的建筑物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又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和南洋风格</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简介</p><p class="ql-block">发布时间: 2011-08-09</p><p class="ql-block">陈嘉庚先生(1874—1961年),字科次,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陈嘉庚先生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仅用20余年的时间,即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先生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在集美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开端。1910年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大力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11年满清政府被推翻后,陈嘉庚先生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国学专门等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他在新加坡继续置办土地,开办厂房。早期厂房样式简单,颇类似于马来人的住房,1911 年,陈嘉庚先生参观了曼谷北柳一个福建华侨创办的“鸣成”米厂受到启发,改良厂房。这些以功能为主的工业厂房经由他一手建造起来,给他今后进行建筑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1910年,陈嘉庚先生加入同盟会支援辛亥革命,“久客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 1912 年,清朝封建帝制已被推翻,民国政府已建立,陈嘉庚先生倍受鼓舞: “政治有清明之望矣,而匹夫之责何如?”他热诚内向, “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 ”决计回国作两件事:兴办工厂和学校。</p><p class="ql-block">早在 1894 年冬,陈嘉庚先生就出资 2000 元,在集美建立惕学书塾。1913 年,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也在他的投资主持下成立,这是陈嘉庚先生兴办学校之肇始</p><p class="ql-block">从 1950 年九月起,陈嘉庚先生定居集美。他始终关心并致力于嘉庚校园的扩建。将在新加坡余产拍卖约八百万元和女婿李光前捐助的六百万元全部投资于两校建设。他在集美和厦大各设建筑部专门负责两校的建筑项目。</p><p class="ql-block">他制定了“重修集美学村计划” ,在集美进行的建设可分为:以“南侨”命名的华侨补习学校建筑群。沿海一带的南薰楼,黎明楼,道南楼等建筑以及“七星坠地”与“孤星伴月”的池亭楼阁;鳌园集美解放纪念碑等。在对厦大进行扩建中完成了建南大会堂建筑楼群、成伟楼群、丰庭楼群、芙蓉楼群、国光楼群等建筑。</p><p class="ql-block">1961年 8 月 21 日,陈嘉庚先生逝世于北京。灵柩安放于集美鳌园纪念碑北侧的嘉庚墓内。集美鳌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