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屈原(约前340一前278),字平,名原。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同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斗争中,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p> <p class="ql-block">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骚体”的创始人。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屈原也是我国古代以诗歌咏舜的第一人。他在《离骚》中写道:“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迓并。”在《涉江》中写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在《九歌·湘夫人》中写道:“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这些诗句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屈原想到宁远九疑山向舜帝汇报思想,并在九疑山受到诸神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 屈原咏舜,也是对舜葬宁远九疑山的肯定。无论屈原在流放沅湘期间是否到过九疑山,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在屈原心目中,舜葬宁远九疑山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屈原做过三闾大夫,对祭祀可以说了解至深。如果他知道舜帝不是葬于宁远九疑山,而是葬于其他地方,他完全可以不写到宁远九疑山祭拜舜帝,而写成到其他什么地方去祭就可以了。屈原在多首诗歌中,都描写到宁远九疑山去朝拜舜帝、这只能有一个解释、舜葬宁远九疑山在楚国是人人皆知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 屈原咏舜,开创了中国文人写咏舜诗之先河。自屈原以后,历代文人骚客都将舜帝及其二妃作为诗歌题材,写出数以万计的咏舜诗歌。从东汉蔡邕、三国曹植、北周庾信、到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苏轼、陆游等,都写有大量的咏舜诗、这些咏舜诗,是中国历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诗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