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有着“中华第一关”之称的雁门关,天下闻名!出雁门关外十几里还有个叫广武的地方,一直作为雁门关的前哨站而存在!</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欲图雁门,首取广武”的说法,攻破了广武,才有可能逾越雁门天险,进而挺进中原。古人说: “广武失,雁门危;雁门危,中原急。”如果说雁门关是中原的北大门,广武则是这座门上的一把锁,因而有“北门锁钥”之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广武长城在雁门关沿线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 而广武长城的经典地标就是“月亮门”。我曾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和2024年3月,先后三次去过广武长城,登临月亮门,因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徒步穿越过从月亮门到白草口这一段长约6公里的长城。</p><p class="ql-block"> 穿越这一段长城自然成为了我魂牵梦萦的一个愿望。</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今年4月份我第四次和几名长城墙友,专程奔赴山西山阴、代县,徒步这段广武长城。</p> <p class="ql-block"> <i>先说“月亮门”</i></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经典地标月亮门,又名“穿心楼”。月亮门”原是广武长城上残存的一个箭窗内的劵洞。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巡抚山西提督雁门等关都御史李景元所修,经过400多年的岁月侵蚀,最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不但成为了山西最美长城的地标性建筑,而且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月亮门”。虽经岁月洗礼,复建重生依然屹立,更显壮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刺,广武历经战斗4700余次。岁月变迁中,广武见证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又融合的历史进程,遗留了大量古代军事文物和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 </p> <p class="ql-block"> 然而,2016年10月3日晚,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的残存敌楼因大风发生坍塌,惹得人们一阵唏嘘,也引起长城爱好者和广大网民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月亮门”制订保护性修复方案。在相关文物保护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几年的施工,最后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利用3D技术于2020年8月修复完成,并于当年8月8日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我们上雁门关,途经新广武,远眺月亮门。<i>月亮门被绿色安全网围住,仍在维修中 (2020年7月7日拍摄)</i></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i>出发</i></p> <p class="ql-block"> 我们平时走高速或G208国道,能看到有长城蜿蜒起伏盘旋于山脊的这座山,是勾注山东端,山上就是著名的广武明长城,又称白草口长城和猴儿岭长城,敌楼、城墙、墩台、烽燧,蔚为壮观,可谓雄奇险峻,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此次徒步线路,起点山阴广武“月亮门”,终点代县“白草口村”。</p> <p class="ql-block"><i>旧广武古城全貌</i></p> <p class="ql-block"><i>广武汉墓群</i></p> <p class="ql-block"> 登上月亮门平台,台基高耸,四面空悬,北望山下“旧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群”,尽收眼底。不禁心中默默吟诵“<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君临天下,豪气顿生之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月亮门观景、拍摄,诿误了有一个多小时后。大概不到9点钟,我们开始朝着南面蜿蜒的小道探索前面未知的领域。</p> <p class="ql-block"> 广武明长城是现存包砖最完整的明长城之一,也是原汁原味的古长城。位于北京的八达岭、山海关等地的长城虽然雄伟壮丽,但已不是原状,只有广武明长城未经过人工修复,保持着历史原貌,所以,北京曾把这段长城作为修复京郊长城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 13号敌台券门上镶嵌“鍼扃”匾额,意思是门户的外栓,落款“万历丙午中秋之吉,巡抚都御使李景元,兵备副使李茂春,左参将陈天爵,管粮通判蒲嘉轮立”等字样,匾上方及两侧有砖雕装饰,砖雕精细,有花纹、垂柱及仿木斗拱,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 继续西南行,小心翼翼的在仅有几十厘米宽的墙体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长城之上,累的气喘吁吁,险峻之处小心翼翼。行走都如此,何况建造?长城的修建,完全是利用了中华北部山脉的基本走势,依据地形而建造,行走之上,可以深刻领略地理风貌,体会文化延绵,感受历史沧桑,观摩古代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15号台,“控扼”楼,意即控守边陲要塞。落款与13台同。</p> <p class="ql-block">17号“壮橹”楼,意思是雄壮的盾牌,“雄皋”楼,意思是雄伟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 在敌楼的地砖上发现一副棋盘-这应该是守关士兵闲暇之余排忧解闷时,娱乐活动遗留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随心所欲的边走边拍摄,行到17号敌楼已近正午。</p> <p class="ql-block"> 人已经很累了,望着远处高耸的敌楼,只有前进没有退路了,必须继续攀登。</p> <p class="ql-block"> 19号台“天山”楼,显示它是筑于最高顶上的工事。</p><p class="ql-block"> 仔细对照,上述这些匾额的落款均为同一时期的领导班子签名负责。</p> <p class="ql-block"> 可别小觑这些石匾落款,这些题字落款相当于当年的“工程质量保证书”。也就是说,如果这段边墙和敌楼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若朝廷追究下来,这些题字落款的一干人等可能要挨着个的掉脑袋,搞不好还要被刨祖坟。巡抚大人尚难自保,更何况修筑边墙的兵丁民夫,仅从这一点看,长城历经数百年而岿然不倒也就不难理解了。</p> <p class="ql-block"> 整理好情绪继续上路。</p> <p class="ql-block"> 到达猴儿岭顶峰,中午不到1:00。</p><p class="ql-block">往东是北齐长城,直通雁门关,估计也没有几公里了,但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徒步的人很少了。往西就是下坡路,离代县白草口村就不远了,因为余下的路程距离只有全程的三分之一,我们以为可以平平稳稳的下山了,谁曾想下面落差特别大,加之没路,下山时险象环生,危险重重。</p> <p class="ql-block"><i>猴儿岭顶峰</i></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山阴广武长城和代县白草口长城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猴儿岭长城是一段完整的防线,但因行政区划、划段标准等方面的原因,在2007年国家长城资源调查中被划分为2段,以山阴县与代县交界处的猴儿岭顶峰为界,北侧山阴县境内的3630米命名为“新广武3段长城”,西南侧代县境内的2190米命名为“白草口1段长城”。对于猴儿岭长城,民间通常将它们统称为广武长城或白草口长城,又因为隶属于雁门关防御体系,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雁门关长城。</p> <p class="ql-block"> 以西为白草口1号段。还有两公里多就到白草口村。</p><p class="ql-block">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两公里,我们是连滚带爬的出溜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白草口5号台匾额已被毁坏。</p> <p class="ql-block"><i> 凤回头</i></p><p class="ql-block">“凤回头”的经历与“月亮门”的经历基本相同。在凤回头几乎倒塌前夕,相关部门给做了大“手术”,照猫画虎的做成了现在这般模样。好在总比没有强。</p> <p class="ql-block"> 一直觉得爬长城,看长城,一定要看最原始的,最接近自然的长城,当然了,保护长城也很重要,而修旧如旧很多时候很难做到,多数都是维修过渡,没有了那种历史的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墙体中部留有暗门,暗门筑于内可屯兵、外可冲锋的地段。门洞砖券,高2米,宽1米,门置距外墙0米处。平时可以打开观察、瞭望敌情,战时则关闭石门,再用粗木杠顶住。</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高速公路穿长城而过。</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多终于下到代县白草口村。几个人累的一步都走不动了。给旅馆老板打电话叫他派车来接我们回新广武。</p><p class="ql-block"> 这6公里的路程我们竟然用了6个多小时走下来。</p><p class="ql-block"> 从山阴月亮门到代县白草口这6公里(若算上去到起点和下山后到白草口村这一段估计有10公里)不管中途有多艰难、多险要、多劳累。我们总算是用自己的双脚走下来,征服了它,完成了一项在我们这个年龄段难以完成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郭雁平 网名 九龙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8471377</p><p class="ql-block">内蒙古 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美篇认证 旅行领域优质作者</p><p class="ql-block">爱好:摄影 旅行 历史 长城探查</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以古城遗址、万里长城为选题行走于荒野古堡、长城沿线,拍摄了大量作品。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杂志、媒体平台,曾多次参加省市级摄影展并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