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10年追踪报道高新科技?——读李军涛专著《企业家精神之光》的感怀

耿伟

<p class="ql-block">我读了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记者李军涛写的书,是新近由深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企业家精神之光》,四章30万字,讲述了深圳市光明区留创园10年50位创业者的故事。这意味着李军涛跟踪记录了10年,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用10年时间做一件事,还把他知道的故事写成书,这恐怕是一种被遗忘的新闻情怀吧。“追光者!”难怪他的顶头上司——深圳报业集团编辑委员会内容总监、宝安日报社总编辑张平照作序时,对李军涛这位优秀记者的信念和毅力,给予了这一高度赞誉的称呼。</p><p class="ql-block">在深圳,从1998年秋天高交会的吉祥物小蜜蜂升空,高新科技企业就正式成为这个城市的生存脊梁。李军涛这位跑政务、财经的记者,留心跟踪高新科技的跌宕起伏并不奇怪。奇怪和惊讶的是,他竟然建档记录了500多家深圳原生性创新企业的命运。10年,他真的成了高新科技企业报道专家,张口就是那些高新科技企业名称:粤网节能、免喷材料、康勋记忆材料、炬诠科技等等,并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科技新闻奖。</p><p class="ql-block">高新科技企业的光芒尽管吸引着记者,谁会愿意投身这个深度难测的新闻源呢?</p> <p class="ql-block">李军涛是位思辨深沉的记者。在他看来,深圳是中国的“硅谷”;深圳的成功,绕不开高科技创业的勇者,尤其是海归群体。2013年11月5日,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成立,他就立刻敏锐地跟踪采访。这里虽然是深圳高科技蓝海的一隅,他却目睹了一片独特的创业水域,这里逐渐聚集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质海归企业81个,孵化成功率达83.1%,成为中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的独特范本。在他的笔下,一篇篇报道探究中国留学人才为何选择深圳创业?为何选择落户光明?他们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来自创业者的真实的苦辣酸甜,让这位记者急速记述并快速报道着,也激发出不可遏制的新闻激情。不知不觉,他的笔触涵盖新材料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4个高新技术领域的50家高新科技企业,尤其是50家企业的估值已经近300亿元。</p><p class="ql-block">真理是有厚度的。研究生毕业的李军涛具有深层分析能力,不仅撰写上百篇不同侧面的新闻,还提炼撰写了多篇科技报道论文。深度决定高度。譬如采访全球智能记录排名第一的领导品牌壹秘科技,他意识到“创业就是创造顾客”,于是豁然冒出一连串的疑问。于是,光明去留创园的传播信息和深层剖析,升华聚焦到他心中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你想想,是什么样的一种勇气,敢于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是怎样的一种魄力,敢于面对孤寂茫然和崎岖小路?这简直是一本企业家精神的励志读物。</p><p class="ql-block">对此,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副研究员潘艳平作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企业家精神》,认为李军涛的提炼准确而有深度。商业观察者杨骐先作序《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成人”的标志 产业创新是企业家“成物”的象征》,也给与这部书稿独特视角的高度评价。是啊,这种敢于面对风险不确定性的勇士底色,才是让深圳总是洋溢着太阳升起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李军涛是位不惧劳苦的记者。干新闻是个苦差事,几乎没有哪个岗位是舒服的,也很少有几代人从业新闻的。李军涛却是从留学创业者那里,发现搞高新科技尤为艰苦。“世界上想干成事,也许就没有容易的,天上根本就没有馅饼。”他翻阅世界科技发展史,中国科技人物故事,深圳科技分布资料,惊讶地发现这个科技城市的科技书籍那么少。他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在留创园深耕。佳悦科技、中科智美、升华三维、魔音智芯、应舍美居、物新智能,几乎所有企业都深度采访过,几乎所有的老总和专家都是朋友。</p><p class="ql-block">来自创业者的耀眼光芒,照亮李军涛的心境格局。他采写的第一个人物是林海晖,1988年初中毕业15岁,是中国的第一代小留学生,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及材料学,在留创园第一家注册的全球水性颜料领域技术领先者——绚图公司。林海晖的一句话,给李军涛留下深刻记忆:“孤独是生命的本质,创业者尤其孤独。我选择了深圳,就是要和勇敢走在一起。”这种巨大的激励,让李军涛相信:林海晖未来不仅可以打造出一艘企业“战舰”,更会打造出一个“航母战斗群”。</p><p class="ql-block">在后记里李军涛说,每每采访遇到困惑,也会得到那些创业者的指点迷津。新阳唯康创始人田芳博士真诚分享心历路程,上泰生物创始人陈小茹博士分享在美国20多年的工作经验,这都让他豁然开朗。“在遇到困难想放弃采访时,新诺微环创始人陈志英以79岁的榜样激励我前行。”</p> <p class="ql-block">李军涛是位善于反思的记者。那些开始陌生的高新科技企业名称:森赛生物、普若赛斯、爱湾医学、上泰生物、瑞格生物、厚存纳米,让他新奇和兴奋。采访研制全球首款燃油直驱多旋翼无人机的常锋信息公司,他不仅意识到“学会放弃就是学会选择”,还决定“把职业使命和个人爱好联动起来”。他已经体验到“记者首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在留创园这个空间,他链接所有的资源去采写报道,也深沉地陷入生存思考中。</p><p class="ql-block">十年寒暑,树木成林。阿尔法生物、新诺微环、深海精密、美诺微创、尚瑞得等等,成为雄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李军涛也从懵懂的新记者成为媒体老手。他的思路从最初的询问和记述,开始发出尖锐的疑问,这种记述思路也愈发清晰。这明显表现在他的文稿导语和记者手记。提问和评论,前者是索取新闻真相,后者是报道观点旗帜。《无胆识不创业》《行动就是责任》等等,显示出李军涛的笔法愈发成熟老辣。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杨龙芳作序《天问.理由.知识》,以洋洋1.9万字分析李军涛的人物特性和采写路径,这恰如磁铁般强烈地吸引我去品鉴该书。</p><p class="ql-block">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该书最后那段:“感谢父亲住院期间,坚持单手写完自己的回忆录,为我树立一个榜样。”“感谢女儿李小满经常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终极问题,倒逼着我不断去思考人生。”他是一位孝子,也是一位好父亲,更是一位好记者。</p><p class="ql-block">说一句话:记者就该有这种新闻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