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特克马鞍山

沧桑哥

<h1><b style="font-size:22px;">题记:</b><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克马鞍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景区内,海拔4288米,是乐山市的最高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克马鞍山一般称为马鞍山,它也是近几年我开始户外爬山才烙在我的脑海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鞍山并不出名,从百度词条搜索的资料非常有限,只能查看它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没有特别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远没有3099米的峨眉山和3226米的大瓦山闻名,从地理位置看,它是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脊线,长10多公里,是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界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攀登马鞍山是去年开始计划的,因为它是乐山市海拔最高的山峰,因为它位于黑竹沟景区,生态原始、物种珍稀、景观独特神奇、古朴、原始,并充满神秘色彩、曾被国内外舆论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的瑰宝。通过拜读四川旅游学院刘勇教授、妹妹“色色”和江苏南通“夜未央”的户外游记,“跑跑”穿越黑竹沟的轨迹,询问林业系统朋友有关黑竹沟核心区的情况看,重装攀登马鞍山主峰,在体能、户外经验、团队协作、天气情况等都具有很大的的挑战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初开始制定攀登方案,攀登特克马鞍山共有三条路线,右线从黑竹沟森林保护站~石门关~三箭泉~三岔口~红石滩~阴阳界~杜鹃含玉~小垭口~瑶池~垭口~特克马鞍山;中线黑竹沟森林保护站~荣宏得~罗索依达~狐狸坪~杜鹃含玉~小垭口~瑶池~垭口~特克马鞍山;左线从611林场~611老林场~洛水达垭口~神涛林~狐狸坪~小垭口~瑶池~特克马鞍山顶。相比较而言,左线攀登时间短,线路清晰,最为安全。</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员组合。线路确定以后,就是考虑此次活动的人选,分别从身体素质、户外经验、年龄结构、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利他精神等方面确定参与人员,最终13人参与进来,其中“色色”、“幽兰”曾经从荣洪达去过一次,“木果子”去过2次,给这次攀登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确定时间。反复观察近段时间的天气,13、14日天气很好,但是也不能忽略高山地区的小气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装备要求。必须自己携带适应高山(高海拔)地区的帐篷、睡袋、登山杖、御寒衣物、2天的食物和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全要求。此次正值森林防火期,一切户外活动严禁携带火种进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行为;每位参与人员出发时必须签订《免责协议》;整个攀登活动必须遵守向导的指挥,保持前后距离,做好相互协作,禁止个人单独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聘请向导。无论从那条线路登顶,都要穿越原始的箭竹、冷杉、灌木和杜鹃林区,还有高山草甸、裸石地带,沟壑纵横,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迷路,加之野生动物出没,往返线路没有手机讯号,危机四伏,聘请熟悉线路、山型地貌、水源的向导非常必要,事实证明没有足够优秀的向导禁止入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h1>  四川省新川南林业有限公司611林场,也是我们穿越的起点。</h1> <h1>  13日早上6:00,14人准时从611林场场部披星戴月的驱车到611老场部,行至5.2公里的林区公路处道路损坏,车子实在不能安全通过,决定徒步前行。</h1><h1> 收拾、检查装备,按照需求,每个人背负2、30斤的东西伴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盛开的粉红杜鹃,潺潺溪水,大家好似出笼的喜鹊,一路欢声笑语。</h1> <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7:40分,来到海拔2500多米的611老林场场部,距离新场部8.25公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问随行的向导老唐、611林场1955年建立,面积10237公顷,东邻黑竹沟、哈曲乡、南接勒乌乡,西邻甘洛县,北与616林场接壤。由于1999年天然林禁伐,611老林场已经残垣断壁,毫无生气,林场也由砍树人转变为栽树人和护林人,原本的场部因交通不便、设施陈旧转移到现在的新场部。</span></h1> <h1>  短暂的休息之后,沿着场部遗址背后的小路钻进茂密的箭竹和冷云杉林开始漫长的爬坡。</h1> <h1>  8:57分,爬升250米,轨迹距离9公里,来到废弃的林区公路口,海拔升至2808米。</h1> <h1>  继续前行1公里,爬一个小坡到了垭口,也是林区公路的接口,海拔升至3010米,周围的云杉参天,大杜鹃茂密。</h1><h1> 地图显示不到小地名,向导老唐说是“洛水达垭口”。</h1> <h1>  沿着废弃的林区公路继续前行至1号营地,海拔2960米,距离出发点12.4公里,一个500平方的草地,四周平整,水源很近,这儿是611林场职工巡山护林的休整点,也成了我们户外爱好者的营地。</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号营地右边走罗索依达,左边上马鞍山,向导说,这个坡的距离长,而且陡,大家保存体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的攀爬几乎直上,黄绿相间的山坡全是箭竹、杜鹃、云杉,杂草丛生,如果没有向导和轨迹支持,很可能会迷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草木间太多带刺的植物,稍微不慎就会遭到袭击,穿件短袖的两臂伤痕累累,吃尽苦头,后来给它取名“荆棘坡”。</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3:10分,爬完“荆棘坡”距离出发点13.2公里,海拔3220多米,此时已经大汗淋漓、饥肠辘辘、举步维艰,开始路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4:40分,步入神涛林,里边的冷云杉没有经过人工采伐,高大挺直,林下铺了一层厚厚的苔藓类植物,踩在脚下软绵绵的,感觉整个世界突然悄无声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后,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它在这里演奏手风琴,悠扬、孤独、浪漫和抒情,给人一种流连忘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谷的狂风在冷云杉树梢呼啸而过,犹如一群困兽破笼而出,也如海上的巨浪般波涛滚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装前行,光影交错,彷佛在时空穿越,如释重负,这可能就是“神涛林”的由来和魅力所在。</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始有报春三两朵,春深犹自不曾知。</span></p> <h1>  全缘叶绿绒蒿(学名: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ench.) 是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全体被锈色和金黄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是高原著名的四大名花中緑绒蒿的代表种,也是甘孜州分布最为广泛的本地乡土緑绒蒿。分布于海拔2700-5500米的林内、灌丛中、草地上、河沟边或流石滩,花果期为5-11月。</h1><h1> 绝大部分绿绒蒿一生只开一次花,因为生长环境极为恶劣,绿绒蒿只能多年积蓄力量,只等一朝开放,它们从萌芽到开花可能需要10年以上时间,而且开过一次花之后就会死去。</h1><h1> 具有药用。全缘叶绿绒蒿作为经典藏药“吾巴拉”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炎、肝炎、头痛、水肿等病症,为藏族习用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全草,该药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 花前采叶入药,治胃中反酸;花退热催吐、消炎,治跌打骨折。</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2公里的“神涛林”,再过一片火烧基地,看到一座没有树木的土黄色山峰既是海拔3800多米的狐狸坪,依次向左分别是阴阳界和金字塔,我们的营地就安在狐狸坪左下方海拔3650米的山坳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总用时10小时,总行程15.6公里,累计爬升1600多米,中等难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听说狐狸坪和阴阳界有微弱的手机信号,搭好帐篷,趁着天色尚早,我和“脱缰之马”、“静怡”迅速爬到对面的阴阳界给我以及朋友的家人报个平安,并欣赏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阴阳界处在金字塔和狐狸坪的中间,就是一条长500米、宽10余米的山脊,面向金字塔,山脊的左侧全是土黄色的高山小杜鹃和杂灌,而右侧则是绿意盎然的高山大杜鹃,一个山脊,两个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借着夕阳的余晖,金口河的大瓦山、小瓦山,汉源的帽壳山矗立云层至上,曾经我也在沙湾的三峨山、二峨山,汉源的轿顶山眺望过白雪皑皑的马鞍山,希望有朝一日登上马鞍山顶回望它们,也许明天就会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山气候就如娃娃的脸,不经意间,马鞍山背后飘过一层层云雾,夸过高高的山脊,奔向黑竹沟,随着几声“噼啪”的惊雷,雪花伴随着冰雹从天而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足常乐用无人机航拍的特克马鞍山,山沟里的冰雪还未消融,半山腰处有一个水池,应该就是“瑶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川雪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夕阳西下的营地上空,又开始繁星满天、明月皎洁、银河流淌,穿上羽绒服和冲锋衣都难抵十足的寒意。</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草草的吃过晚饭,向导老唐居然说没有登过顶,我们瞬间懵逼,考虑到明天冲顶和下撤的时间,大家一致决定明天早上5点准时轻装冲顶,中午12点返回营地。</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鞍山的夜,除了拍打帐篷的山风,四周静悄悄的,头枕着草地,担心着晚上有没有野兽来袭?明天的天气会不会突变?家里的亲人是否看到我发的安全到达信息?不知不觉的进入梦乡。</span></p> <h1>  凌晨5点,四周漆黑,14人准时出发,找不到路,大家只能打开轨迹凭着“色色”、“幽兰”和“木果子”曾经的记忆,边走边判断,直到过了“杜鹃含玉”,才确定方向正确。</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杜鹃含玉”,开始贴着一条狭窄的山沟往上爬,还未融化的积雪没过脚踝,不断踩出“咔嚓咔嚓”的清脆声,时有时无的小路越来越陡峭,幸好可以借助盘根错节的杜鹃树开启四驱模式。</span></h1> <h1>  5:50分,东方的天际开始泛红,日出即将上演,面对可遇不可求的大自然奇观,大家开始加快脚步,希望找一个毫无遮挡的平台或者山头驻足欣赏。</h1> <h1>  6:19分,来到3860多米的小垭口,远处的山峦和云海之上,一道金黄的色彩逐渐变红,大家拼住呼吸,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一天最美好的时刻。</h1> <h1>  短短几分钟,太阳跳出天际,橘红的光芒洒满大地,右边金字塔被染上温暖的色彩,整个世界都被唤醒。</h1><h1> 转瞬即逝的朝霞如同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让人沉醉。然而也预示着结束,生命也曾如此。我们追寻着美好,却又总是无法挽留,只能在回忆中品味哪些曾经的瞬间,时间无情。</h1><h1> 把握好一个健康的心态,人生就是赢家,不管生命的短暂与否,只要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去创造,便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无限光彩。</h1> <h1>“小垭口”右转,越过一座巨石继续攀爬,7:20份来到海拔3980米的“瑶池”,冰雪融化集成的水塘,冰冷刺骨,清澈见底,犹如高山镶嵌的一面镜子,山峦、蓝天、草木倒映其中。</h1> <h1>  打卡完毕,顺着“瑶池”左方的小路穿过杜鹃林和高山矮柏走中间爬向一个4100多米垭口,这儿是走向特克马鞍山山脊线的起点。</h1> <h1>  远处最高的尖型山峰我不知道是那座山,“色色”说是峨眉山,从方位和附近的海拔高度判断像是,但从山形看我一直疑惑,但是没有求证。</h1> <h1>  过了垭口再左转爬升100米到了海拔4200米的马鞍山山脊,不到一米宽的山脊山石裸露,高矮不一的一直延伸,看到边际。</h1><h1> 左方是深不可测万丈深渊,看多了有点头晕目眩,也是甘洛的地界,据说附近盛产玛瑙。</h1><h1> 左前方直线距离100多公里外的蜀山之王,木雅贡嘎和周围卫峰映入眼帘,巍峨壮观。</h1> <h1>  顺着山脊前行,9:10分来到一个人为堆砌的石堆,判定就是特克马鞍山,海拔高度显示4230多米。但不是马鞍山的最高峰,因为最高峰海拔4288米,且有红色油漆书写4288的字体,它只能作为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最高峰,基本上都是这里打卡。</h1> <h1>  站在特克马鞍山,再往前看,目测2、3几公里之外的一个山峰比这儿略高几十米,应该就是主峰(查证得知叫老鹰嘴,也叫阿呷脚莫伯),但是没有轨迹支持,不清楚路况,虽然近在咫尺,考虑到安全和返程还是遗憾作罢。</h1> <h1>山高人为峰</h1> <h1>  照完最后一张合影开始原路下撤,2天的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只为站在马鞍山匆匆的站一站,欣赏周围风景,此时此刻恋山如痴的我纵有千般不舍也不得不挥手作别!</h1><h1> 充满神秘色彩和危机重重的马鞍山再见,也许再也不见!</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1:30返回营地,收拾装备,收捡垃圾,打扫卫生开拔,16:30份到达停车点,18:00林场吃过晚饭踏上回程。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时2天,用时14个小时,单边行程18公里的攀登马鞍山之旅结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攀登马鞍山得力于我的提议,得力于“林野生态”“静怡”的后勤保障,感谢一帮户外好友的参与和积极建议,在“天时、地利、人和”俱佳的情况下安全完成,圆了我几个驴友的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下山的路上,有人曾说再也不来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肺腑之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也说过不来,但是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说句心里话,马鞍山不是想来就能来的,没有好的体能储备、专业装备,户外经验、团队协作、地理地貌、专业向导,时间统筹、天气等最好不要以身试险。</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了解一座山,最好别去!”,这是这次户外的驴友给我最中肯的建议,借此也转给喜欢爬山和穿越的朋友!</span></p> <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