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之旅(六)

人在途中

<p class="ql-block">  在元阳,我们领略了哈尼族精心打造的雄伟壮观的梯田景观。到建水我们观赏云南本土艺术家罗旭与他的团队在建水打造了一个艺术景点,名为蚁工坊。</p><p class="ql-block"> 建水县城是明朝起建的一座古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建水蚁工坊,是艺术家罗旭老师继昆明土著巢、弥勒东风韵之后,又一倾心力作,用时3年在一片废弃的老窑、垃圾遍野的山坡上建起的以陶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园区。 </p><p class="ql-block"> 所有建筑都是用五孔空心砖堆砌而成,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外墙多是浅色系(白黄粉绿),内部多是深色系(红蓝青紫橘红),大胆撞色,白天与夜晚会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独特的造型风格,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西方浪漫主义色彩,梦幻又带有童趣。甚至能从砖块正中的洞里窥见奇妙的世界,打造出了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 每个建筑都被赋予了一个名字,“蚁工塔、粉色奇缘、生命源、腿庄园、诞窝”,奇特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童话故事,象征着希望、传承、美好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西的沪江和塌冲两河交汇处,因两河犹如双龙蜿蜒衔接而得名。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为典型的廊桥建筑,初建三孔宽5米,后建十四孔宽3米,全长148米,桥高和桥宽均为8.6米,桥基高5.3米。</p><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为单孔桥,径跨达13.5米。整座桥的桥梁是由6根直径约60厘米、长25.7米的大木柱构成,桥身用约500块平整的石块砌成,基石上叠放圆木当作挑梁,纵横交错向中间延伸。桥北端三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公元1795年),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续建14孔相连,故俗称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上有南、中、北三座亭阁。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三阁毁于战火,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重建,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落成。民国五年(公元1917年),彝族纳楼土司普均堂率军攻临安失败,溃退时烧毁双龙桥北阁楼。中亭阁为方形,大而壮观,边长16米,高20米,上两层覆以歇山式屋顶;底层为桥身通道,有楼梯可登楼眺望。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 196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前来考察,将其列为全国大型古桥之一,遂被定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的重要文物。双龙桥承袭了中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将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是中国古桥梁中的佳作。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将其列为中国现存十余座大型石拱桥之一。1965年2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发行了双龙桥特种邮票,扩大了双龙桥的知名度。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从远处看双龙桥,它突起在建水西坝的十里平川之间,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桥长148米,宽3~5米,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于水天一色之中。高耸的阁楼,在绿野的包围中,仿佛是静静的碧水湖面上飘来的一艘大船。</p> <p class="ql-block">  桥面上斑驳的铺路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历史。</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走近拱桥,可以看到桥上的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慢步桥上,恰似复道行空。泸江、塌冲二水从远方滚滚而来,在脚下汇合又一泻千里。我们走进桥上的楼阁,更可以品味到桥的别致,工艺精湛,布局得体。小的楼阁为重檐攒尖楼阁,檐角高翘。大阁是三层檐的方形主阁,屋檐层叠,檐角交错。令我们为之感叹桥梁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它承袭了我国桥梁建筑风格的特点,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聪明智慧,其建筑规模和艺术价值在国内屈指可数,它融桥梁建筑科学与造型艺术为一体,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在我国古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传说</p><p class="ql-block"> 由于古镇磁器口的地形地貌是山丘和小溪相同,形成一江三山两溪,沟壑环绕,所以桥多。大大小小有六、七座,规模较大的是双龙桥。该桥座落在横街与金碧街之间的金碧溪上,过去是沟通两岸,通向邻县和梁滩坝的交通要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这座年代最久的古桥,为什么叫双龙桥呢?因桥面两侧各有两个石雕的龙头和龙尾。龙头在溪流上方,龙尾在溪流下方,镌雕得栩栩如生。昔日,并无石桥,洪水季节,山洪暴发,泛滥成灾,人们以修桥来锁住金碧溪下泻的洪水。据老人说,当年桥头挂有一把特大的铁锁,想用铁锁来锁住泛滥的洪水。所以古桥又名铁锁桥。</p> <p class="ql-block">  有关双龙桥的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这里原是一渡口。行人过往,须摆渡乘船。古代,各渡口摆渡船是当地家私殷实而行善之人,捐资购买的,不收渡资,称为“义渡” 。当年,这个渡口设义渡的是一位揽载帮当水手的陈洪顺。后来他发家致富,乐善好施,将家产变卖设义渡。那知,陈洪顺年迈多病,72岁那年去世,原来那只破旧的渡船也被洪水冲走了。人来人往的“义渡”又成为路断人稀的溪口。每当夏秋山洪瀑泻,嘉陵江江水倒灌,无船摆渡,人们只有望溪兴叹。</p><p class="ql-block"> 传说,金碧坡上有一家姓刘的农民,家中只有母子二人。年方20岁的刘世海,从小丧父,与老母相依为命。一天,老母突然发病,临终之前拉着儿子的手说: “为人要做好事,要行善积德。今后,你只要有办法,一定要在渡口修座桥来方便行人”。有孝心的刘郎含泪葬了老母,牢记老母临终的嘱咐。只是哪来钱修桥呢?他决定先背人过河,有了钱再修桥。</p> <p class="ql-block">  从他母亲去世后起,十年如一日,他背了成千上万的过往行人过了河,包括那些年轻少妇和姑娘。在背女子过河时,他从没动过一丝邪念,让姑娘们伏在他宽厚的背上,稳稳当当背她们过河。不少过河的拿出钱来,他都一文不收。刘郎的善行,不仅在嘉陵江沿岸码头传为美谈,也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根本不信凡间还有这样没有私欲的青年人。玉皇大帝为了探知真实,让太白金星化为一位美貌俊俏的女子来溪边过河。刘郎见到这天仙般的美女,依然不为所动,小心稳当地背她过了河。玉皇大帝听了,十分感动,决定让刘郎修桥的愿望得到实现。</p><p class="ql-block"> 一天,刘郎一早又来河边背人过河。有位年轻姑娘来到溪边,恳求说; “我老母患急病,急需过河去请郎中。我母患病已将家里钱财用完,没钱酬劳,望做做好事。”刘郎二话没说,背起姑娘就下水,可是他越走越感身上背的人越来越重,又不好意思转脸去看。当他一脚跨上岸时,咚的一声,身一闪倒沙坝上。当他定睛一看,那是什么姑娘,背上背的竟是闪闪发光的一背兜元宝。刘郎心中已明白,这是神仙显灵,送来助他修桥的资金。当即雇请能工巧匠进行设计和修建。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溪上一座三孔石桥架起来了。但天公不作美,眼看桥面要合拢了,修桥大师傅安装石桥差两节,不管用什么石料怎么也合不拢。眼看要发大水了,急得刘郎烧香祈祷。</p> <p class="ql-block">  此事传到龙宫,惊动了龙王,于是传令小白龙、小青龙前来听令。命他们助刘郎完成修桥的义举。小白龙和小青龙降临溪的上空一看,桥身不多不少差桥面两边一节石板。小白龙与小青龙龙身一跃弓腰躺到桥面空档中,只听“卡”的一声,不偏不倚,不多不少,稳稳当当补上了空隙。青、白二小龙,以身化桥,助刘郎修好石拱大桥。桥面上,一侧白色龙头伸出桥头,后面露出龙尾;另一侧,一青色龙头突出桥头,后面露出龙尾。一架飞跨金碧溪的三孔石拱大桥连成了。从此,人们就把这座桥叫做“双龙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