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志愿军第十五军后代英烈属空降兵老兵纪念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之追记</p><p class="ql-block"> 赵锦河</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七十周年。我的父亲原为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的一名老兵。作为一名志愿军的后代,早在九月份,我就接到了《十五军后代英烈属及空降兵老兵赴丹东沈阳纪念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活动》的通知。十月十五日,华灯初放的时候,我结束了为期三天的丹东之行。几天来,与志愿军后代们的相处以及所见所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十月十二曰上午,我搭乘飞机从郑州直飞沈阳,随后又与众多英烈亲属乘大巴到达丹东,用时约九小时。遥想七十二年前的三月,第十五军从重庆乘船顺江东进,又从武汉乘火车到沈阳,随后沿公路到达丹东,历时三天四夜。历史前后的对比是如此的巨大。</p> <p class="ql-block">当晩盛大的欢迎仪式上,来自各地的十五军后代英烈亲属以及空降兵老兵约三百多人齐聚一堂。其中有黄继光烈士的侄女黄英,邱少云烈士的侄子邱光忠,孙占元烈士的侄女孙梅荣,二级英雄易才学的儿子易新黔孙子易毅。八位历任黄继光连连长的老兵也应邀参加了活动。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相见,有的已年过古稀,有的年轻人只有三十多岁,但是“十五军”和“上甘岭”这两个特殊和鲜明的符号成为我们十五军后代紧密联系的纽带。南北的地域没有使我们产生距离,跨越的时空没有使我们出现陌生,年龄的落差没有使我们产生隔阂。那相见时紧紧的握手,亲切又热烈的问候,更像是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和兄弟。原四十五师政委聂济峰的女儿聂昭华动情地说:我们虽然是异姓的兄妹,但胜似同姓的亲兄妹</p> <p class="ql-block">秋雨蒙蒙,润物无声。雨水打湿了我们的头发,汇入了我们的眼睑,更融入了我们的心间。这似乎是苍天在落泪!难道老天爷被感动了么?这情景与十五军建军最初的一幕竟然如此相似!那是1947年的8月份,原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就是后来的十五军)在河南博爱的寨卜昌成立。秦基伟司令员在建军仪式讲话时,天降大雨。他推开了为他撑伞的警卫员,冒雨讲话。台下的几千名指战员,注视着己被雨水浸湿全身的司令员依然在慷慨陈词,大受鼓舞。司令员与全体官兵共同高呼“冲出河南,进军全国,建立新功”!如注的大雨竟然在此刻嗄然而止!秦司令员大呼:天助我也!</p> <p class="ql-block">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随着全景展区的旋转平台缓缓移动,当年战争残酷的场景几乎真实再现:炮火轰呜,大地颤动,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志愿军战士们前赴后继与敌人殊死拼杀。多年以来,尽管我曾多次当面聆听父亲讲述上甘岭战役的经历,讲述志愿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讲述英雄们那惊天动地的事迹,尽管我也无数次观看和阅读后人制作的影视、文章,但我依然在这里为战争超乎想象的激烈、为志愿军英烈们那为国英勇献身的场景所震憾!</p> <p class="ql-block">江面依旧,江水滔滔。几座残存的桥墩无声的矗立在江中。行走在残桥上,已被轰炸无数次的钢铁桥体上,弹痕累累,似乎在向我们这些后来者述说着当年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远眺对岸,一派乡村风光。回望丹东,乃是繁华盛世。我努力想象着我的父亲与他的战友们是怎样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的场景。当年的父辈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后代们齐聚鸭绿江畔去重新踏寻他们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那高耸的纪念塔上端是一尊眺望远方的志愿军战士的全身雕像。烈士纪念广场上,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烈士英名墙镌刻着174407名烈士姓名。广场四周的环形地下墓穴,安放着716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在纪念广场的一侧,高约3米(寓意1953年)的三组高山造型与地面三条黄蓝相间的环形彩带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是123位志愿军烈士的坟莹,其中还有28位战斗英雄。</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约有二十万人,最终化成了这座烈士英名墙上的名字。其中的一部分人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依旧还活在我们的心中。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的人们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阴霾。这里每一个英雄的故事都让我感动,每一首英雄的赞歌都让我动容</p> <p class="ql-block">我们怀着庄重敬仰的心情,向长眠在此的英烈再三鞠躬祭拜。我们放慢脚步,轻轻走过,唯恐打扰长眠的英灵。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花岗岩墓碑上那熟悉的英名,在我们的眼前一一出现。凝望着那冰冷的墓碑,我的脑海中一次次闪现英雄们那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瞬间:“在黎明的前夕,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身体,猛的扑向敌人的机枪眼,为夺取胜利开辟了道路;“孙占元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拉响怀中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烈火中,邱少云纹丝不动直至牺牲”,……。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英雄故事。他们是我们这些长在红旗下的后代们几十年来就一直敬仰膜拜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忽然,人群中有了一丝骚动。从四川中江远道而来的黄继光的侄女黄英跪在墓碑前,把从家乡带来的一串红彤彤的辣椒摆放在祭台上,哽咽的说:叔叔,这些都是你喜欢吃的!邱少云的侄子邱光忠将一把从故居里带来的泥土播撒在邱少云烈士的墓旁</p> <p class="ql-block">碑大哭不已。这位老者是十五军黄继光连第二十任连长。每一次熄灯前,老连长都要在班里为烈士铺好被褥。每一次早集合,老连长都要高声点名“黄继光”,全连战士齐声回应“到”!这已成为黄继光连几十年来保持不变的传统。英雄的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那是孙占元烈士的战友易才学的儿子易新黔代表自己的父亲在为烈士还愿。在一次战前休息的时后,孙占元与战友们讲述着战后的心愿。孙占元说:“等抗美援朝胜利了,我要买双皮鞋去天安门照个相,然后回老家娶个老婆。”易才学老人弥留之际,叮嘱儿子易新黔:“一定要代我到孙排长故乡看一看,给他捎一双皮鞋。”2014年大年初四,带着父亲的遗愿,易新黔夫妇携子易毅辗转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烈士陵园孙占元烈士纪念馆,将一双崭新皮鞋放在孙占元烈士雕像前。2023年四月,易毅意外得知孙占元想在胜利后穿的鞋是翻毛皮鞋,而不是黑皮鞋(之前纪念他用的是黑皮鞋)时,他又特意买了一双翻毛皮鞋,并拿着孙占元烈士的遗像到天安门广场合影纪念。今年的10月14日,他又把这双在天安门广场上“行走”过的翻毛皮鞋带到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孙占元烈士墓前祭奠,最后又把这双鞋捐赠给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永久保存。孙占元烈士的遗愿终于实现。丹东之行虽已过去,但是,回想起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当年那一幕幕战场上的艰苦卓绝与拼死博杀,回想起先烈们建立的不朽功勋,回想起不久前亲如兄弟的十五军的亲属们,泪水再次湿润了我的眼眶。走出室内,凭栏眺望,不远处的天河静静地向东流淌。仰望夜空,繁星点点。雄壮的志愿军战歌依然在耳旁回荡。那一个个顽强的英雄形象从眼前划过,化作了那银河中那一个个永恒的星座。我为父辈们的英勇而自豪和荣耀,我也为先辈们打下如今的繁华和强大而感恩骄傲。2023年11月4日星期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