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班 <p class="ql-block"> 本期对《孟子》原文诵读学习,教学中不解经,只诵读原文,通过教师的带读,引导学员领读和齐诵,秉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则,使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领悟国学经典文化。学员通过学习可以初步掌握诵读国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国学的兴趣,感悟国学文化的内涵,为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打下基础。</p> 授课老师介绍 <p class="ql-block"> 王锐(字谯迪,号空缈),从事国学经典诵读已有十年,先后在宁夏妇儿中心、银川市总工会、泰和社区组织了近300期公益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通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方式,引导书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掌握学习国学经典的正确方法,从而引申出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方法,真正达到身修、家齐的境界。</p> 《孟子》简介 <p class="ql-block">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p><p class="ql-block">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p> 《孟子》离娄章句 上 <p class="ql-block">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p> <p class="ql-block">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p> <p class="ql-block">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p><p class="ql-block">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p> <p class="ql-block">②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p> <p class="ql-block">③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