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周末侄儿接我们到他的新家吃饭,恰好离华东师范大学较近,因此午后我和老伴商量着去我曾经求学的地方看看,嫂子和侄孙也陪着我们一同前往。几十年过去了,上海的变化不言而喻,借助导航才找到长风公园旁边的西门。门卫非常人性化,说明来意后扫码登记,我们顺利进入校园。</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体育场,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或许还有教师活跃在足球、蓝球、羽毛球场上,更有男男女女围绕球场周围的步道慢跑,这种蓬勃的朝气瞬间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激动也罢,感慨也好,恍如隔世,我感到现在的自己来自另一个世界,像一条游离了知识海洋且暮气沉沉的鱼,不敢相信自己也曾经畅游于这片湛蓝色的海域。我有些迷茫,也有些困惑,有些路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衷,改变了初始的方向。人生面临许多匝道口,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当初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老伴提醒是否应该去丽娃河畔走走,当年这里涵盖了整个校园的浪漫温情,我记得在我的随笔《拐杖》里有这样的描述“和我的家鄉—-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城相比,這裏的花花草草都充滿了浪漫氣息,丽娃河成了談情說愛的搖籃,催生出鋪天蓋地的甜言蜜語和海誓山盟,化作一縷縷柔情蕩漾在月光如水的丽娃河上。”故地重游,丽娃河依然清澈美丽,沿河修建了亭台楼阁,补种了许多花草树木,特别是一行行笔直挺拔高耸入云的水衫,让人不禁联想到在这里求学的莘莘学子,他们在这里汲取养份,努力向上生长直至成为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 终于寻觅到了我曾经住过的宿舍楼,倒U形的四层楼被淹没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之中,它是那么的不起眼,很容易忽视它的存在。我靠近它时竟然有些小伤感,我依稀看到了挑灯夜读的自己,冬天把脚放在被窝里,上身裹着羽绒服,夏天把脚放在冷水盆里,头上顶一块湿毛巾;我看到了我的室友,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探讨学术理论,我们一起想家,述说着家里的美好,我们一起欢笑,把思乡寄托于未来的希望。我依稀听到门房的阿姨用上海话喊“李yueyin, dewa。”这是最动听的声音,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每天都期待着能接到家里的长途电话。记得入学后的第一个愚人节,那天同学们搞了一个愚人大连环,一个同学兴高彩烈从四楼冲到楼下接电话,当然接不到,然后她假传圣旨骗另一个同学家里来电话了,以此类推,奇怪的是所有人都相信家里来电话了。就这样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地过了个愚人节。那年,我们活力四射,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度过多少个黄昏,多少个早晨,回不去的那年,忘不掉的往日时光!</p><p class="ql-block"> 以前简易的广告栏也已变成装饰精美的玻璃框架,展示了近一个月校院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曾经在此粘贴小广告寻找兼职工作,并最终获得了周老师的帮助谋得一份业余时间在外语系任教的工作,并以此摆脱了求学期间的拮据,至今想起仍心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丽娃河一路向东,原本想要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未能如愿,在网上查到外语学院已搬迁至闵行校区。最后到达东门。几十年前矮矮的校门,窄窄的小路,校门挂着舒同先生书写的“华东师范大学”六个字的白底黑字的木牌,在树木的掩映下如同当年许许多多的大门,没有特别之处,现在它已被宏伟高大典雅的现代化建筑所取代,据说门前敝亮的道路是学校的迎宾大道,每年迎新活动时,学校领导会在迎宾大道上迎接新生的到来。我幻想着再做一次华师大的新生</p> <p class="ql-block"> 阔别多年后再次回到华师大,虽然早已到了波澜不惊的年纪,但还是有些小澎湃,小失落,眨眼间,青葱岁月已成过往,如果人生能够重新来过,我想我还会选择华师大。</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7日随笔</p>